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总编访谈 >> 文章正文
《公益时报》刘佑平:受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作者:殷爱地     来源:慧聪传媒资讯频道     更新时间:2006-11-13 9:42:04

刘佑平:《公益时报》总编辑

  刘佑平:1964年生于湖南宁乡,湘潭大学历史系本科、武汉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先后任职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电子出版》杂志社、《购物导报》社,担任副研究员、常务副主编、编辑副总监等职。2003年开始效力于《公益时报》,现任《公益时报》总编。

  在霍英东逝世之后曾有新闻报道“他是全香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在之前的数十年里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某网站霍英东逝世专题的评论中,有网友打出“为富当学霍英东”的标语,在挑剔的网络社区能以个人身份赢得广泛赞誉,霍英东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对于这个奇迹,相信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它基于霍英东用于慈善捐款的150亿(港元)……。

  善事=慈善?慈善=公益?相信多数为霍英东慈善之举而折服的人当中没有几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大众而言,慈善、公益、金钱、名人,似乎成为不可分裂的四部分,刘佑平作为我国唯一专注公益活动的专业报纸—《公益时报》的掌门人给出自己的观点。

  善事=慈善?慈善=公益?

  慧聪网:您如何界定“慈善”与“公益”?

  刘佑平:公益和慈善之间原本有很微妙的关系,过分强调区别恐怕很难。很多人认为善事就是慈善,慈善等同公益,这是不全面的。现在的公益事业最初来源于慈善,两者的字面解释都是“帮助”,至于他们的区别我更倾向于“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解释。举例来说,救助一个人给他面包是慈善而教会他如何才能得到面包不在挨饿应该是公益。公益包含了慈善,但是两者“服务”的意义以及手段却并不完全一样。

  榜样作用需慎重对待

  慧聪网:对于慈善与公益活动和金钱,明星之前的关系您怎么看待?

  刘佑平:人人都可以慈善也都可以公益,明星只是所有热心慈善与公益事业中的一员,而金钱是支撑慈善和公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公益时报》上有一个关于“慈善榜样”的选举,这个选举相信能解释这个问题。在这个“慈善榜”的考核中,用于慈善捐助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是入榜者的考核标准。如果单由数字来说话,10和1000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如果一个乞丐拿10元钱和一个百万富翁拿1000元钱同时都用于慈善捐助,10与1000的关系又将如何看待呢?所以,我认为对于慈善而言,意义与榜样的效用与绝对数目所能取得的效果是同等重要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乞丐”与“富翁”两者相比较我更倾向于向富翁“化缘”。现在媒体总在报道一些不顾忌自身状况而盲目奉献的人,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简单来说,救助的目的是“共富”而不是牺牲一方成全另一方。“榜样的作用”需慎重对待。

  反映潮流传达态度

  慧聪网:“慈善榜”评选是《公益时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刘佑平:类似于“慈善家”排行榜的评选我们的报纸还有两个,但这并不是《公益时报》的全部。

  《公益时报》最本质的特色就是帮助,服务于全体成员和读者。作为关注公益的专业性媒体,《公益时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行业信息、彩票以及殡葬。它首先要做的就是记录和报道领域内发生的事情,履行我们作为传播者的义务。第二,通过报纸的传播而反映一种潮流,这既是一种创造又是一种引导。第三是分析,分析领域内发生或存在的事件本身所蕴含的问题。第四,通过传播传达一种精神和态度。

  慧聪网:对于我国现在的公益类媒体发展怎么看?

  刘佑平:我国目前的公益类媒体比较少,按照传统的媒体分类来看公益媒体目前尚不能成为一类。《公益时报》创办5年了,伴随着《公益时报》这几年的不断成长,我国相继出台了一批关于公益事业的政策和法规。5年前《公益时报》刚创刊时,公益事业的发展环境、制度和政策都还不成熟,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这张报纸是一个早产儿,没有发展前景,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公益事业外界的环境不断变化,我国公民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也不断提高,《公益时报》也相应的随之壮大。

  慧聪网:这份报纸在市面上不多见,它主要针对哪部分人?

  刘佑平:《公益时报》是一份“窄众”的媒体,所以它针对的只是固定的那部分人,在针对人群中有效发行。从社会角色角度来说,它针对主要是:慈善家、普通大众、企业主、政府高层以及境外资本的控制者。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在公益领域的倾斜度,因此,对于关注公益事业的《公益时报》来说,它的针对人群也需要从产业链方面考虑。

  报纸不会被取代

  慧聪网:怎么看待现在的新媒体浪潮,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

  刘佑平:这两年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很迅猛,有人说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会取代传统媒体,我不这么认为。新生事物兴起之后总是会抢占旧事物的部分生存空间,在新事物诞生的初期,这种势头会表现的很猛烈,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代表新生事物会完全取代旧事物。同理,现在新媒体抢占了传统媒体的部分生存空间,但是他们之间的竞争最后会在一个临界点处达到平衡,之后两者会相互依附存在,报纸并不会因为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而消亡。

  对于《公益时报》来说,它自身的影响是有限的,继续壮大就必须依赖网络的力量。我们的报纸有两个电子版,这其中既有报纸原有的精华内容再现也有根据自身特点而添加的一部分,网站的影响是巨大的,每天都有固定的人群去关注,我们现在就是借助网站的力量来扩大报纸的影响。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