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CEO访谈 >> 文章正文
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谈央视
作者:Admin     来源:     更新时间:2006-8-25 10:45:49

  2月15~17日,中央电视台召开了2006年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本刊专访了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

  《中国广播影视》:日前,中央电视台召开了2006年工作会议,您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反复强调和倡导一个理念,即“绿色收视率”,中央电视台将如何具体实施?

  赵化勇:“绿色收视率”理念的提出,是中央电视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搞好电视宣传,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的前提和保障。

  “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增强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围绕“绿色收视率”的实施,一是大力开展净化荧屏工作,从节目格调、主持人形象等方面坚决杜绝媚俗和迎合。二是建立栏目综合考评体系,淘汰品质不高、竞争力不强、观众不喜爱的栏目。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打造品牌。四是制定科学的频道收视指标。应该说,“绿色收视率”理念的提出是和中央电视台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密不可分的。

  《中国广播影视》:“频道品牌化”战略是中央电视台2005年提出的一个全新战略,此前中央电视台实施的是“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这两个战略之间有何关联?实施成效如何?

  赵化勇:中央电视台曾于1999年提出“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对各频道进行改版调整,减少了过去频道间定位重复和“撞车”的现象,形成了频道特色和个性,频道专业化布局基本完成。五年来,中央电视台由9个开路电视频道发展至16个开路电视频道以及12个数字付费电视频道、1个高清数字频道、2个海外播出平台。电视栏目达到400个,节目信号覆盖全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与此同时,节目播出能力迅速提升,播出系统全部实现数字化。电视信号传输形成无线与有线、卫星与地面相结合的传播覆盖网。管理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成效明显。行政管理从传统式粗放管理向现代化集约管理转变,宣传管理实现从单一节目管理机制向系统科学管理体系转变,人事管理实现从单一的用工模式向多种用人制度转变,财务管理实现从事业财务管理模式向成本管理转变。中央电视台全台总资产达181.2亿元,比2001年增长66.9亿元。广告收入达86亿元,比2001年净增29.69亿元。五年来,上缴国家税费和广电总局合计87.2亿元,为广电事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频道品牌化”战略是在“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基础之上提出的。在基本完成频道专业化布局之后,中央电视台着力推进“频道品牌化”战略,是全台事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频道品牌化”建设重在频道品质、品位和品格。2005年我们对电视剧、经济、体育、科教、中文国际等多个频道进行改版,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打造了一批品质好、品位高的名牌栏目和节目,提升了频道竞争力。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不仅推动了节目生产和频道建设,还拉动全台收视份额强劲上升。中央电视台15个频道平均收视份额达到34.14%,比2004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高。全年共有322天收视份额超过30%,比2004年多出169天。观众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时间达人均52分钟,比2004年增加7分钟。中央电视台的品牌价值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05年首次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居341位),并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同时,中央电视台2005年广告总收入达86亿元,比2004年增长6亿元,广告收入保持连续56个月的持续增长。全年总收入达124亿元,比2004年增长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交出了“十五”发展亮眼的“成绩单”之后,“频道品牌化”战略是否意味着中央电视台“十一五”发展战略的升级?

  赵化勇:推进“频道品牌化”战略既是中央电视台事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次战略升级,也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央电视台将用3~5年时间,全面实现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转变。“十一五”期间,我们还提出要确立中央电视台“民族特色、国家风范、世界影响”的传播风格,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传媒。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发展目标,如:基本实现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制播;在2010年前实现全部搬入新台址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两大节目生产基地(现址和新台址),形成三大内容资源中心(现址、新台址和音像资料馆);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国内一流的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等。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热点专题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