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专家官员 >> 文章正文
专访沃特灵:国际奖项成为中国电影质保"商标"
――访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电影总监奥利维耶·沃特灵
作者:林晓轩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7-12-14 9:42:17

  近年来中国电影影响渐广,在各大知名国际电影节上屡有斩获。戛纳电影节更被视为中国电影的“福地”,诸多中国影片、导演和演员都是从法国南部的这个海滨小城起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进而蜚声国际影坛。11日,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电影总监奥利维耶·沃特灵就中国影片在法国电影市场的发行情况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荣获国际奖项的中国影片更容易获得发行商和观众的青睐。

  沃特灵首先介绍说,法国电影市场十分自由,政府力求在减少限制的同时,推动本国电影发展。法国影院引进、放映哪些影片不受约束;电视台则专门规定,播放影片的60%必须是欧洲片,其中法国影片占40%。法政府会在财政上给予本国影片一定资助:各影院票房收入的11%将上缴国家电影中心,通过重新配置用于法国影片的制作与发行。

  沃特灵说,除法国和美国影片外,其他国家的电影在法国电影市场上所占总份额在10%至20%之间,其中欧洲以外影片的市场份额年平均在4%至7%之间。

  沃特灵说,法国引进、放映的中国影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共放映了44部中国影片,比前一年增加了6部,其中11部是新片,总观看人次达53万。

  沃特灵认为,法国观众对中国知名导演的认知度较高,例如,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在法国吸引了40万观众,今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成绩亦不俗。

  在谈到如何吸引观众的目光时,沃特灵说,对西方观众而言,中国影片的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这样的影片若想创出票房佳绩,不仅要能吸引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还须激发普通观众的兴趣。

  此外,能否“虏获”发行商的心也是中国电影进入法国市场的关键一环。沃特灵表示,在这方面,拥有国际奖项的中国影片颇占优势,例如,2007年捧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勇擒金狮的《三峡好人》,以及作为2007年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蓝莓之夜》等。

  沃特灵说,参与国际性赛事是提高影片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影片如能获奖就如同得到“商标”一样,成为质量的保证,自然能够吸引发行商与观众。最后,他建议:“给西方观众几年时间,让他们逐渐熟悉、习惯中国影片。”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杨伯宁:沟通融合创新 成就卓越公关人
IBM中国企业策划传播部经理徐斯霖访谈
李频:期刊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