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编主编 >> 文章正文

《申》报之道:大题小作 “发现”上海
——专访《申江服务导报》总编徐锦江
作者:何菲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07-7-16 14:20:09
  《申江服务导报》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现代都市年轻人,融新闻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周报。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江浙。周三出版,售价1元。

  《申江服务导报》报自1997年11月7日试刊面世,1998年1月1日正式创刊以来,历经十年,发行量从试刊时的7.2万份到创刊时的11.8万份,到如今稳定在35万份左右。创刊10年累计创造利税达3亿5千多万元。《申》报的经营性资产作为解放集团资产的一部分最近正式注入A股市场的新华传媒,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申江服务导报》的核心理念是:“发现上海,让眼光比生活高一点”,《申》报为生活在上海,为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时尚白领提供最地道的新闻资讯服务,因此在上海的年轻读者群体中赢得了广泛认知,拥有一批忠诚度很高的《申》报迷。

  十年磨一剑。《申江服务导报》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成为上海周报市场的第一品牌、上海市著名商标,到被评为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和创新周报,荣登全国同类周报综合竞争力10强之首。十岁的《申》报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是一个品牌。

  可以说,《申江服务导报》报的效率和效益是全国报业的一个奇迹。

  在中国,最早的报纸中有一张起源于上海、名闻遐迩的《申》报。在怀旧的上海影像中,它是个必不可少的道具。

  1997年,一张《申江服务导报》横空出世。后来,不知哪一天,上海人亲切地唤之为《申》报。显然,上海人对于《申》报的情结被清新扑面的《申江服务导报》所唤醒、撩拨、燃烧。《新民晚报》是“吃饱睡觉”,而这个城市普通而庞大的白领族群还需要另一种情怀,而这情怀,恰好被卡位精确的《申江服务导报》所填补——让眼光比生活高一点。

  虽然此《申》报非彼《申》报,然而这座城市的文脉在此得以传承。

  《申江服务导报》走过了十年。它的数据是值得上海报人骄傲的。作为一张年仅十岁的报纸,他的面目还是青年的,而状态却有着让人看不到年龄的成熟、稳健和蓬勃。

  上海正在成熟,经济已经跃入世界的前列,它的城市精神也在重新恢复、铸造当中。上海历来讲究生活品质和细节,上海文化的核心是个体独立的“人”,这座城市需要有一张成熟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申江服务导报》崛起、成功可说是生逢其时,而且生逢其地。

  如今,《申》报已成为上海年轻白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潜入上海生活、思维、情绪的必读教材。

  《申》报用了短短十年时间,走过了内容为王、品牌为王的道路,如今进入了资本运做的阶段。这在上海报业乃至中国报业都堪称奇迹,也在媒体的“新战国时代”成为上海的骄傲。许多人开始对“《申》报奇迹”的背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有限的采访,使《申》报的成功奥秘露出冰山一角,激励同行竞争和超越,这是在创业快车道上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游戏,它将使“你追我赶”“群芳争艳”成为新上海文化中最激动人心的生态景观。

  2007年7月,我们走进了《申江服务导报》主编徐锦江的办公室。

  从外表上看,徐锦江斯文、儒雅,彩条衬衣,棉布裤子,一条简约而独特的项链在衣领里若隐若现,把随意和经意调和得适宜得体。作为《申》报最初的创业者之一,他经历了《申》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发展全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从一个文人到报人再到媒体经营者的多次人生转型。定力是他成功的密码,投入和热爱是他成功的引擎。在其担任主编期间,《申》报连续四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人均创利连续多年保持在近百万水平,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评定为“全国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10强”之首,由此奠定了全国同类周报第一的地位。

  徐锦江的办公室不大,不时尚,不另类,不冷感,不热烈,适度凌乱,所有的个性都掩盖在温和中庸的“度”里。不过这里却有着一些美丽的景观:站在他的15楼办公室的窗口眺望可以看到外滩的东方明珠塔、中心城区密集的高楼、和楼下窄而密的街道,那里有最世俗最真实的上海烟火,构成了上海的掌纹。而这间办公室,正位于“上海掌纹”的敏感区,是《申江服务导报》的灵魂中枢。

  在采访前,徐锦江示意我们不要用采访笔,显然他更习惯于“聊”而非“访”,希望让人用“感受”的方式,写意的记录《申》报成长的故事。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申江服务导报徐锦江:品牌价值战略至关重要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