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视 >> 文章正文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东北现象
作者:王霈     来源:新快报     更新时间:2008-5-21 9:27:45

  这是一个影视作品在市场上混战的时代。导演争相把大手笔的钱投资在场景上,给观众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享受。与投资的高数目和票房的进账形成反差的是,能满足百姓口味,贴近生活的好作品还在少数。但东北方言的电视剧在收视榜上长红,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许多人重新拾起对东北这块土地的注视和观察。

  俗而大雅的语言

  电视上的连续热播使《闯关东》、《乡村爱情》、《马大帅3》等一系列的影视作品立刻为观众熟知,并形成了一批追随者。它们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手笔的投资,也没有各大明星主阵,但是收视率很高。经过调查,《闯关东》达到11%,《乡村爱情》在黑龙江达到20%,辽沈地区是10%。《马大帅3》开播首日就达到15%。

  这些作品大都很生活化、平民化,例如《乡村爱情》。演员表里除去大众熟悉的赵本山和范伟,其余的都是些很陌生的面孔。按常理意义上说,这样的演员阵容使电视剧的收视率会隐藏一定的风险。但是这部电视剧作品规避了这种风险,并且出人意料地赚取了票房。

  讲着东北故事的电视剧,满口不离东北方言,这也许是大家愿意看东北电视作品的理由之一。东北话以直率热情、诙谐幽默深入人心。虽然是方言,但是特有的腔调和韵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也不时地被追求新鲜的年轻人模仿,以段子的形式在大众中流传。

  当生活的节奏正以加速度奔跑,现代人更多地抱着旁观者的心态,要抓住一棵娱乐的稻草,在空闲的时候温一杯午后的红茶,看一段东北故事。

  虽然城市人的居住环境已经脱离《乡村爱情》里那样的小山村,对乡村里面的生活有空间上的陌生感,但是它的情节和故事还是给人真实的感觉和如临其境的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对白也继承了当地语言的风趣直白,朴实的对话、自然的故事和浓郁的民间风情画面彼此交错,连接着剧情的发展。

  相对而言,在南方的一些电视剧作品中,方言的差异使人难免感觉有一些拗口。而带字幕的影视故事也过于烦琐,真正的感受常常隔靴搔痒,并没满足大众看电视的需求,只能在观者的快速浏览中一点而过。

  当地的语言也表达了一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有着东北吆喝和搞笑的创作出自对东北生活的切身感受。作品请当地人来演,说的是当地的话,自始至终有一种演绎自己故事的真实感。

  绵里藏针的叙事

  电视剧要有好的收视率,剧本的内容非常重要。大众去看电视剧看的也是剧本所写的故事。而故事想要精彩,矛盾冲突是必不可少的。出现在很多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很紧凑,一个紧跟着一个,激起了大众心中的心理波澜,使他们带着好奇心理一直关注和跟踪下去。但是东北地区的电视剧作品这么紧凑的矛盾冲突很少,却抓住了另一个写作品重要的着墨点,就是人物性格突出,故事细节写得很细腻。

  故事细节刻画得丰满有张力,让大众更加深入主人公们在剧中的生活状态,体会人物的心理,也让人物性格更加的鲜明立体,呼之欲出。很多剧本都是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冲突造成人物矛盾,在大众中间虽然也都喜闻乐见,但是厚重的匠气削弱了真实感和诚意的表达,和观众之间的距离难免拉远。大众看完后会说,“这是电视剧编出来的,现实中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几年,韩剧和港台的青春偶像剧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像一口饭后的甜点。但作品的故事情节相似,在大众看到一半的时候已被猜到结果。大家慢慢地就会对这类的作品产生审美疲劳,他们不想再花费时间消磨在一部未完待续的电视作品上,反而更加关注这部作品是谁来演的。

  同样是生活的拷贝和创作,东北电视剧偏重于让人物性格造成事件冲突,这样的矛盾冲突顺理成章,观众马上感到一种生活化扑面而来。剧中的故事接近自己的经历,又隔了一层窗纸,隐藏着不可知晓、不可说破的启承和转折。观众的注意力始终专注在剧本本身而不是演员的阵容。剧中人物的习惯用语在生活中也可以借用,甚至演变成街头巷尾的口头禅。

  东北电视剧缺少了紧张纠结的事件冲突,跌宕交错的情节起伏,但是平淡的生活琐事给观众一种邻居说家常的接近和舒服,观众也愿意花时间去看一部能让自己相信看上也很舒服的电视作品,更容易产生共鸣。

  这种现象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已经渐成气候,带动了一批具有东北风格的作品出现。

  新农村题材

  这几年的电视作品不是古装戏就是都市戏。也有农村题材的戏。但是仔细观察和比较,以往的农村题材的电视作品都是以“苦”为主,着重写生活的艰苦和情感的执著。比如农村家里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孩子,然后都考上大学,结果家里没有钱。其中一个毅然地放弃去种田,愿意供另外一个孩子上学,这就是观众经常看到的农村疾苦。

  近来涌现的东北影视,则是对这种模式的颠覆。虽然也是农村题材的作品,但更多的是苦涩里透着酸甜。当因简单而幸福的情怀渐渐远去,农村人依旧质朴可爱,过着知足和乐观的生活,这在忙碌的现代人心中烘托起怀旧的情绪。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人的生活中不光只有苦,这是反映新农村的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乡村爱情》正是讲述东北新农村的故事,从大学生谢永强大学毕业回来建果园,到刘一水办养殖场,从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新农村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给人们的思想带来的转变。剧中贯穿着的也尤其打动观众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比如谢永强在建果园中,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是以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坚持完成自己的梦想。还有王小萌从推着一个小车卖豆腐一直坚持,做到了开自己的豆腐厂。观众从接受到喜爱这部作品,是逐渐被作品中人物的积极向上、不怕吃苦、豁达乐观的精神所打动的过程。

  这种电视剧市场中的东北现象,折射出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衡量,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好电视作品,以及健康向上的作品应该表达什么样的精神和状态。大众看电视是为满足娱乐放松的心态,其次寻求它的知识性和新闻性。在人们忙碌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大众更多地会选择一些轻松、幽默的节目。

  东北题材的电视剧,语言风趣,也有非常浓厚的本土特色,用当地老百姓的语言说当地老百姓的故事。观众在轻松之余还能感悟到剧中人物所展示的一种生活哲理,会意微笑以后还会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剧中人物豁达的人生观也正契合了人们普遍希望和追求的生活状态,这些因素使中国电视剧市场出现了很明显的东北现象。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乡村爱情3》6月开机赵本山探讨“婚姻生活”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