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学者访谈 >> 文章正文

张庆松:IPv6将使中国落后美国20年
作者:张庆松 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08-5-20 9:25:10

  一,一个挥之不去的幻觉

  近日,头脑里总是浮现一些映像,就像一部电影片段,在重复地播放。回忆起来,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片段1: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一日下午两点整。地点:中国北京某新闻发布厅。中外记者挤满了大厅。主席台后面的横幅上标着醒目的大字“中国下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完成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正在阅读新闻稿:“我们自豪地宣布,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国在今天完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工作,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基于IPV6的新型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采用了多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锻炼了队伍…当年有人所做的关于中国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上会领先全球的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片段2:时间: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4月1日下午2点。地点:美国华盛顿市国家新闻俱乐部1号大厅。幕布上英文标题的中译意思是“美国新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新闻发布会”。

  一个白胡子白头发蓝眼睛的胖老头正在用标准的美国英语演讲,大意是:“在全球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五年的研究和市场化运作,已经实现了美国新一代网络计划(包括GENI和FIND)所提出的目标,成功建成了基于全新的互联网结构的新一代网络系统。这一系统将会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更可靠,更有效率,功能更强大的通讯网络标准体系。同时我宣布,从今日起的五年内,将逐步停止对旧的IPV4以及IPV6为基础的互联网系统的开发、运营、支持、维护工作。希望各国利用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

  片段3:越洋电话。时间:北京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二日深夜。

  这边北京:科学家W正在打电话。“当年是你让我们在IPV6上领先全球,但现在我们的新系统刚建成就都要报废了。你这不是在误导我们吗?你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怎么能这样呢?”

  大洋彼岸,被誉为XX网之父的V先生正在病榻上接电话。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别..别..误会,我..也..不是故意..忽悠你们.当时IPV6确实是..最..最好的..成熟的标准..比较保险..其他的..那些新的..虚..虚的概念..谁知道..能不能够做成啊..”

  镜头切换到北京。科学家W不再愿意相信了,气愤地挂了电话。

  那边,一个声音对垂危之中的“网父”说,“祝贺您。忽悠成功。这是奖章。您好好休息吧。”

  片段4:连续快镜头。

  中国机场,干部和技术人员准备出国考察新的互联网技术。

  国外办公楼内,引进国外技术的商业谈判正在进行。

  中国大学课堂内,国外专家正在给中国学生们讲授新的互联网知识。

  布告栏内,各种GENI-FIND网络技术培训班正在招生。

  画外音:这是2020年吗?这景象怎么同上世纪80-90年代很类似呀?

  二,是幻觉还是真相

  看了上面这一节文字,有人会以为这是电影剧本,或是科幻小说。其实都不是。这只是我们用一种虚拟手法,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一些场景形象地描绘出来而已。千万别以为这又是愚人节的玩笑。我们的学历背景,一向以严谨为信条。没有根据是绝对不能乱发言的。

  上面这节内容的根据是,当我们阅读关于IPV6的资料时,头脑里面确实会出现这种种景象。尽管这些情况还没有发生,但经过使用前瞻性思维方法思考过后,却会出现活生生的画面。这些资料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力干预,按照目前的态势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这一幕幕景象到时候必然会发生。而且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形势向这个方向推动。

  但愿我们是杞人忧天。可是,我们相信我们的观察,相信我们的判断。我们判定,第一节内描述的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除非有人能够用慧眼看出这个趋势和问题的严重性,并提醒相关方面及早注意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纠正。然而,目前在网络上,我们还没有看到有人对这种问题(那就是,中国的IPV6建成时也就是淘汰时的可悲局面)提出警告。而我们现在看到了,就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我们因此而有如骨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我们要告诉大家,这不是幻觉,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是被人掩盖了的真相,是正在显露出来的一个趋势,也是很可能要发生的事情。但是,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这个趋势完全可以逆转。

  三,问题的描述

  问题的真相就是,在某些西方人士的鼓动下,中国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IPV6(在中国的应用被称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长期部署规划工作,而没有注意到,由于其先天性缺陷,IPV6已经是昨日黄花,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一个巨大的战略性隐患,那就是十多年以后,当中国完成IPV6大规模商用部署的时候(也许是世界领先完成的和最大规模的),这个网络却面临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竞争,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且,由于中国忽略了对新一代互联网标准的开发,新网络核心技术又被某些国家垄断。中国为更换IPV6网络,又要花重金去向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等,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景象再度重现。

  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可怕的结果。不但中国花十多年建设的“下一代网络”建成便落后,不但重金投入的网络体系又要推翻重来,不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要继续受到阻碍和威胁,更危险的是,中国在信息网络技术上将会落后于美国二十年。

  也许有人会说,只落后二十年已经很好了,已经缩小差距了。但是,要知道,中国现在实际上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不是指所谓的IPV6部署上的领先。那并不是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别听外国那些什么XX网之父一类人的瞎忽悠。他们的那些什么“IPV6要看中国”,什么“中国需要IPV6,IPV6也需要中国”,什么“中国可能会在IPV6上领先全球”,什么“中国拯救了IPV6”等好听的话,统统都是忽悠人的。

  我们要反问一句,IPV6那么好,为什么在其发源地得不到尊重,反倒需要中国来领头推动?中国拯救了IPV6,那谁来拯救中国?

  四,一个新角度看IPV6和IPV9之争议

  我们说的领先是指中国在全新一代网络的研究中目前处在领先地位。这就又回到IPV9的话题了。最近围绕IPV9曾经有过一场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本质是IPV6和IPV9之间占位之争,也就是这两种技术路线谁更应该获得国家的重视。

  IPV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其技术特点是摆脱旧互联网的框架,重新创立一个新的互联网协议体系,包括新的IP地址协议和以全数字(十进制)域名为核心的技术路线。而IPV9的阵容庞大的反对者们,则指责IPV9是一个愚人节的笑话。但目前这个笑话论已经遭到彻底否定,失去市场了。反对者们也极力推动中国部署IPV6,认为其技术成熟,而且是国际标准。

  要清晰易懂地讲清楚IPV6和IPV9之间的差别,那是很费事的。那要写很多篇文章,得慢慢来。如何通过一篇文章就能够清楚地看出优劣呢?我们设想,能否从中国与国外的比较,来鉴别这两个技术之间的差异呢?于是,我们做了一点研究,这一研究却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大发现,这就是本文开头所描绘的景象的起源。

  这个发现就是,在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这个名称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一些“权威专家们”口中所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跟“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一差异,就成了我们解决IPV6和IPV9之争的突破口。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审视“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问题。

  五,是“下一代”还是“新一代”?

  IPV6在中国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名称是CNGI,也就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hinaNextGenerationInternet的英文缩写。其标志性示范工程是CERNET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IPV6的支持者们为了表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符合世界潮流,也说了“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之类的话。有些报道或者IPV6名人谈话还特别提到了美国花大力气进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工作。并将之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并列。

  比如,在一篇“中国IPv6指挥下一代互联网完成创新”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全球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学术思想有四个,其中三个是美国的,即FIND(FutureInternetNetworkDesign,未来互联网网络设计)、GENI(GlobalEnvironmentforNetworkInnovations,全球网络创新环境)、IRTF(InternetResearchTaskForce,互联网研究任务组),还有一个是中国的,即CNGI。这些流派虽然都是学术思想,但是其中FIND、GENI和中国的CNGI,都属国家战略决策。”

  这段话中存在好多问题,比如将这四个项目归类于“学术思想”。IETF是一个机构,其他三个都是工程研究项目。而且,与这三个类似的其实应该是国际电联的NGN,这是由欧洲主导的。所以,美国的GENI,FIND,中国的CNGI,欧洲主导的NGN等四个都是关于探索互联网研究的项目。但是,美国的这两个项目宗旨是同中国的完全不同的,因此并不能统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如果混为一谈,则有可能导致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忽略一个重大的路线差异,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们认为,中国的CNGI(IPV6)可以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而美国的GENI和FIND则不能被归类为“下一代”,而应该被称为“新一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下一代”是第二代互联网,而“新一代”则是第三代互联网。

  五,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比较

  下面一张图表列出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和美国“新一代互联网”之间的主要差别。

  特征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美国新一代网络(GENI,FIND)备注

  1.技术标准IPV6未定美国新一代网络构想同中国IPV9的关系另文论述

  2.前瞻性立足现状希望跨越过IPV6

  3.开发时间1996-2003年间开发2005-2006年启动IPV6协议2003年成熟

  4.方式渐进型革命型

  5.架构维持旧架构全新架构

  6.新旧关系立足旧体系不追求兼容旧体制

  7.目标随需随补为15年后的理想网络而系统设计

  8.理由可以修补修补无济于事

  9.成熟期已经成熟,进入实用部署2020年成熟

  10.创新程度中国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美国完全的自主创新

  11.收益对中国的收益非常有限美国将收益巨大

  12.目前难度工程化应用开发理论设计

  13.思维方向保守型前瞻性

  (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有待另文论述)。

  六,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的说明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和美国的GENI,FIND计划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是代表着互联网不同时代的技术,未来的结局也会大不一样。

  第一,从技术标准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实际上就是IPV6在中国的部署应用。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还没有制订出技术标准。中国的CNGI实质上是应用型项目,而美国的新一代目前则是前瞻性开发研究项目。

  第二,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所依托的是IPV6,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试图跨越过IPV6,直接进入更新的一代。所以,那种所谓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也是IPV6标准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三,从开发时间来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所依托的IPV6是在1996年至2003年间开发出来的。美国的新一代网络是在2005年-2006年间启动的。如果IPV6令人满意,又何必另费周章,另起炉灶呢?

  第四,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针对旧网络(IPV4)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渐进型的改良措施,维持既有的旧框架,虽有性能改善,但是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正是看到这一点,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采用革命性手法,提出全新的构造,不受旧体系的约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五,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要求兼容旧体系。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为了满足发展和创新设计的需要,则不绝对要求兼容旧系统。

  第六,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立足于对旧互联网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打补丁的办法,修修补补。这也是国际电联NGN的路线。

  第七,事实上是,由于旧互联网体系形成的年代太老,问题太多,修补法导致网络系统更复杂,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认为修修补补无济于事。

  第八,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和欧洲主导的NGN等,采用短视的方法,只看到短期的问题,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采用跳跃性思维,预测长期需求,瞄准15年后的技术趋势,市场需要等,然后进行超前设计。

  第九,在成熟应用期限方面,IPV6已经完成,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要到2020年才会成熟。IPV6虽然成熟,但由于先天不足,问题不断暴露,需要不断改进,但改进的空间有限。美国的新网络虽然有风险,但一旦成熟,将会对IPV6为基础的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

  第十,创新程度上,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创新程度有限,只是局部改进,锦上添花,形不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了主导权。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是掌握完全的主导权。

  第十一,中国应用IPV6产生的利益有限,而种种旧网络体制下对经济科技文化和安全等方面对中国的不利局面乃至威胁仍然存在。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第十二,在困难程度上,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主要难度在于工程化应用。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正在探索新的网络设计理论,处在“务虚”的前期阶段,难度较大。

  第十三,中国IPV6是保守型的思路,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是前瞻型的,是面向未来的。

  七,代差意味着什么?

  上面的分析表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涵。

  中国的下一代网络CGNI所依托的IPV6,维持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互联网设计理念,继承并将维持其基本框架体系,而只是进行局部改良性的修补。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瞄准了未来的需求,进行超前设计,并摆脱旧框架的束缚。这就意味着在基础框架上,中国的下一代网络还是沿用20世纪70年代的设计,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则会使用21世纪10年代的新设计。从框架设计理念上说,两者差距达40-50年。

  从技术设计理念看,IPV6是在1996年开始设计,2003年完成。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从2005年启动,预期到2020年成熟。这又是一个代差。时间差距在20年-25年。

  因此,互联网的换代目前可以被分为三个时代,1976-1995为第一代,以IPV4为代表。1995-2003为第二代(也就是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以IPV6为代表。而未来十多年内出现的全新框架协议为基础的为第三代技术,开发时间2001-2020年。第三代也可以被称为“新一代互联网”,突出其“新”字。其新就新在新理念,新框架和新协议。其代表性技术正在酝酿之中。

  由此看来,中国的所谓下一代网络是继承了第一代互联网基础框架,使用了一些第二代互联网技术,但与最新趋势的第三代互联网是风马牛不相及(至少在目前是如此)。

  这就必然会出现本文开头所描绘的那种景象,当中国的下一代网络(CNGI)建成时,其所依托的第二代技术(IPV6)已经过时,面临被淘汰的命运。2020后的网络世界将会迅速地被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席卷一空。中国又会沦落到引进技术,为别人打工的境地。

  有人会辩解说,IPV6也会发展呀。但是,其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其根基不牢。就像一座两层楼的房子,上面可以加盖,但是加到五、六层就不能再加了。要想在原地建筑摩天大楼,就必须推倒原来的楼房,挖开地皮,建立新的地基。所以,IPV4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IPV6是不可能无限期、无止境地进行升级改良。迟早要被扔进垃圾堆。如果IPV4-IPV6可以通过改进来满足未来的需求,美国又何必费那么大力气去重新设计呢?

  IPV6实际上已经是互联网起源地国家判定为没有前途的东西,咱们还要像捡到一个宝贝一样对待,而放弃自主创新的雄心和勇气。中国确实会拯救IPV6,但是当中国的下一代网络CNGI面临淘汰时,谁会来救中国呢?

  八,机会与风险问题

  也有人会心存侥幸地说,“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虽然不先进,但是技术成熟可靠。美国的新一代是否能够成功还是个疑问,风险很大,不保险”。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确实难度较小,风险较小。但是,熟悉投资的人都会知道,风险越小,利润率也就小。利润率高的,风险就会大。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在探索新的网络设计理论,处在“务虚”的阶段,风险较大,但是一旦成功,将来的“利润率”是很高的。

  第二,创新必然会有风险。谁都不能保证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项目就一定会成功。如果不敢担风险,就不会具有创新精神。如果不允许失败,研究人员就不敢提出大胆的创意。

  第三,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失败之上。美国可能会失败,但也很有可能会成功。依照历史经验看,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美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互联网不就是人家的发明吗?一旦人家成功了,中国怎么办?IPV6的鼓吹者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第四,中国已经落后几百年了,落后挨打的感觉受够了。现在我们有了创新和超越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弃,要敢于冒风险。

  第五,IPV6难道就没有风险吗?那个什么“互联网之父”的西方人最近说“IPv6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价值”。这就是说,目前(未广泛部署前)是看不到价值的。这不是大笑话吗?价值要到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那之前没看到价值的时候,为什么就决定要广泛部署呢?这不是一个盲目的投资决策吗?这风险不是太大了吗?而且,谁能够保证广泛部署后就真的能够看到价值呢?没有价值谁来负责任呢?这个什么“父”是肯定不会负责任的,他会说,“我只是说说而已,谁让你相信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怪谁呢?”

  我们不但要正确对待未来创新型网络研究的风险,更应该考虑到大部署落后技术的巨大风险。创新有风险,但也有机会。而部署必然被淘汰的技术,则必然会丧失所有机会,而且会前功尽弃。

  九,后记

  2004年某高峰论坛上,曾经有一位西方人这样高度评价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中国的目标(推进IPv6)虽然也许在20到50年之后才能实现,但它却是提高人类文明水平的一件事!”

  真会忽悠啊。他没有讲的是,20年后人家新一代网络已经开始应用了。那才是文明的提高。中国的IPV4-IPV6只是使用了人家旧的文明成果,但已经要每年付出5000亿元的巨额费用。20年后,中国要使用人家新的文明成果,还得付出数万亿的高昂代价。

  谁忘了历史,谁就会被历史愚弄。当年,前苏联被忽悠得散了架,俄罗斯被“震荡疗法”忽悠成了三流国家。现在,忽悠,又见忽悠。

  但愿本文提到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愿我们说的都是梦话,但愿这些都是科幻小说里面的内容。但愿…但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彭兰: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变局
张朝阳:什么是互联网门户老大的评价指标?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互联网让奥运更精彩
蔡名照:互联网广泛参与将使北京奥运会令人瞩目
王蒙:互联网将有助于传统书籍行业发展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博鳌对话互联网巨头
李开复:互联网用户中国多在探索 美国更多在搜索
菲裔美籍记者获普利策新闻奖 秘密武器是互联网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财经时报》邵颖波
当前中国财经类媒体没有哪家是干净的
《经济半小时》高先民
我们是“守望者”,关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乡约》制片人肖东坡
五年涨五倍 《乡约》收视奇迹背后的故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