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警惕灾难腔和灾难脸人为制造煽情与泪水疲劳
作者:都市放牛     来源:现代快报     更新时间:2008-5-28 9:39:00

  被营救出来的陈坚,在废墟中埋了三天三夜,人们欢呼着。记者启发与调动着陈坚说了许多话,还接了热线电话,以满足新闻记录的需要,塑造灾区人民的不屈形象。我一年的泪水都在这几天奔腾了,感动模糊了我的脸。然而,陈坚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想象和情感需求,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且不说这样的死亡是否与这次采访有直接的关系,起码这种灾难腔式的新闻提问,对刚刚受灾脱险的生命是一种消耗。我这才惊觉,我的灾难都浪费在灾难上了。

  这次四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空前透明,中国新闻机制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但是某些新闻和网络媒体,就像一个暴发户在尽情挥霍着飞来横财,穷尽时段与版面透支着视觉震撼与情感,非常杨丽娟地泛滥着灾难崇拜。

  灾难来临时,除了客观报道新闻事实外,还有使命从理性情感和人文关怀来诉求灾难觉醒,而不是任其宣泄。新浪就做了《十大感动场面》和《十大救人英雄》等专题,而有些媒体请死里逃生的孩子,一遍遍残酷地回忆悲惨往事,一次次无情地揭开当事人那些血淋淋的伤疤。凤凰卫视女主播陈晓楠就感慨,没勇气提最残忍的问题。甚至连某些网友,也以灾难腔对一些名人明星捐款数额进行盲目攀比。《南方都市报》在哀悼日当天说:就是这三分钟,我们真的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哭泣。这句话的技术诉求,不是简单的哭泣与煽情,蕴含其中的真情,同样流露着巨大的人文关怀。

  灾难腔还导致了一些灾难脸。我认识的一个女孩,每天沉浸在灾难里泪流满面,弄得茶饭不思,无心工作,忧郁得比失恋还要忧郁。人民为灾难感动是有爱心的表示,但是沉浸在这种悲痛中不能自拔,就是媒体不负责任尽情渲染的导向结局。还有一种灾难脸与灾难腔结伴同行,潜伏着更加危险的信号。《现代快报》报道了南京一个乞丐向灾区捐款的新闻,这种独特的新闻视觉折射出特别的社会现象。但是网络上的正反两方作者,居然摆出一副灾难脸,祭出一副灾难腔,挂义正脸谱,行粗暴文风,开怀对骂,实在令人心寒。

  有些媒体在浪费着这些难得的自由福利,用粗糙还原和情节渲染把自己的新闻责任蒙混过去,人为制造灾难煽情与泪水疲劳。特别是画面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符号,除了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外,还应该承载着灵魂上的指引。本期的《三联生活周刊》,挖掘和截取着客观积极的视觉语言和新闻分析,对受众进行恰当的传播节奏,让流泪和哽咽都保持着正常呼吸。新闻的掘坑与掘墓,存在着云泥之别。

  灾难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进入重建家园的阶段,新闻媒体将会掀起另一番宣传高潮。媒体的导向不要非常单纯地换一副喜气洋洋的脸谱和腔调,仅仅在报道建房盖楼方面一边倒。因为地震不仅摧毁了房屋,对灾区人民的心灵也是一种摧残,有些人失去了亲人,有些人变成了残疾,如何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家园”,也是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科学上说人类有种情绪叫“乐观偏见”(optimismbias),我们不希望这种情绪居住在安居房里颐指气使。如果媒体仍然像女娲一样一味地狂甩泥巴,疯狂制造新的灾难腔与灾难脸,脑子里就可以养鱼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电视浙军打造抗震电视剧  《里氏8.0》7月开拍
危急时刻,成都媒体扶稳“震荡”的家园!
新闻出版总署:支持期刊出版抗震救灾增刊
互联网谱新章 四大门户网站抗震救灾建功
地震灾难影视: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沉淀
eBay首次承认在华合作失败
要警惕谣风重起
《汶川168小时》极速记录抗震救灾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