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博客 >> 文章正文

笑蜀:汶川震出一个新中国
作者:佚名     来源:凤凰网     更新时间:2008-5-23 9:55:05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灾高于一切,救人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仅突如其来,不仅循环往复,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池,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报复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法力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得到了国家的积极响应。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拐点的迅速出现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最大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总之,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韧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台湾不分蓝绿,就全力救援大陆灾民达成空前一致。国际宗教界纷纷为中国人民祈福。美国国会和联合国安理会先后为我们的死难同胞集体默哀,秘鲁全国为我们的死难同胞下半旗。其实我们真的不是孤岛,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

  这是多好的契机。和解的契机,转型的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磐,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梁衡:地震教我们怎样说话
34名新闻工作者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陈晓楠反思地震采访 记者提问别戴“面具”
郎永淳:耳机中的现场,让我心痛
鲁豫:我,谨小慎微地做人
鲁豫入川"变脸"背后的策划
解放军报副总编撰文 赞颂汶川“生命之歌”
南方周末,摘下你的有色眼镜吧!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