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德国华人记者张丹红复出始末 49位欧洲名人力挺
作者:杨林 刘玮     来源: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08-10-29 9:18:54

  10月2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前往北京参加亚欧会议。在她启程前,德国之声中文部原副主任、华人记者张丹红,就德中关系现状采访了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桑德施耐德教授。这标志着在被禁两个多月后,张丹红正式“复出”。但张丹红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复出并不意味着她将“官复原职”。

  客观立场遭受无理攻击

  今年42岁的张丹红生在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德国科隆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1990年,她成为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由于“工作出色”,2004年起任中文部副主任。

  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几天,张丹红在接受德意志电台采访时称,中国政府在实现人权宣言第三条方面做出了“比世界上任何政治力量都要大的贡献”。她把北京方面禁止“自由西藏”以及“法轮功”网站,比作“在德国也不能打开儿童色情或极右翼党派的网站”。

  没想到,张丹红客观公正的观点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一些攻击者要求重组德国之声中文部,他们认为中文部的报道“过于亲华”。8月22日,德国之声迫于压力,决定暂停张丹红主持节目的工作。

  9月13日,9位在德中国异议人士发表了给德国联邦议会的公开信。之后,“联邦共和国作家圈”的59名作家,也联名向德国联邦议会写公开信,不仅要求对德国之声中文部进行审查,而且对德国之声所有涉及“极权国家”的编辑部门进行审查。9月24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报道,德国之声决定免去张丹红中文部副主任职务,但保留编辑职务,恢复主持播音的工作。

  49位欧洲名人挺张丹红

  张丹红的处境,受到一批德国及欧洲知名的政治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学者的强烈关注。10月9日,49名著名欧洲学者发表公开信,表示支持被解职的张丹红,反对对她所在的德国之声中文部进行清洗。这封公开信是致德国联邦议会的,同时也发给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和德国之声的监事会性质的机构——德国之声广播委员会。

  据《世界新闻报》驻德特约记者了解,公开信首先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张丹红进行辩护。信中举例说,“中国在过去30年中使4亿中国人脱贫,这是当代人权方面最大的进步之一”的言论,是德国《时代》周报驻京记者花久志曾经表述过的,张丹红作为记者,有权引用这样的言论。

  公开信还揭露了所谓“持不同政见者”的本来面目,指出他们不是“法轮功”分子,就是跟“法轮功”有联系。实际上,德国主要的中国问题专家很多都接受过德国之声的采访。那些人要求审查德国之声,目的就是要损害那些认真研究中国、客观看待中国的记者、学者和政治家的名声,使他们受到威胁,迫使他们负面报道中国。

  公开信首批签名者共有49人,不仅包括德国前司法部长和现任联邦议会人权与人道主义援助委员会主席,而且还包括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主席桑德施耐德教授等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亚洲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以及德国新闻机构驻北京记者弗兰克·泽林、花久志等。

  据德国《每日新闻报》报道,德几乎所有的知名汉学家都签了名。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也参加了联署。据10月22日的消息,这个名单进一步扩大,增加了更多有影响的人物,包括德国联邦议会前副议长福尔默、绿党主席莱恩哈特·比蒂科费尔等人。此前,德国记协主席米夏埃尔·孔肯也曾发表声明,反对对德国之声中文部进行新闻审查。

  德国议会想“大事化小”

  据悉,“张丹红事件”还惊动了德国总理府和外交部。一位外交部官员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在他们的要求下,10月17日,德国议会广播委员会还开会讨论了德国之声的问题。该委员会认为,张丹红事件不应再扩大化,否则将严重影响德中关系。

  在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一直就未露面的张丹红显得很平静。她说,这事经德国媒体报道后,德国之声电台台长要求她不要接受媒体采访。实际上,她一直没有离开德国之声,只是没有公开的采访和播音。上周,是她今年9月下旬被免中文部副主任一职以来的首次采访。她说,自己就默克尔访华前夕的德中关系提问,桑德施耐德说:“我希望中国的重要性促使我们不再继续散播片面的、只考虑我们自己利益的中国画面,而是努力去了解这个国家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中国的发展。”但张丹红说这并不意味着她会“官复原职”。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一些在德国的华人学生、学者和工作人员,也开始联署由著名华人维权人士王炜先生起草的一封致德国议会的公开信。该信已发送到德国议会信访委员会。这封公开信指出,华人才是德国之声中文部的听众。目前已经有大约100位华人签了名。

  不过,很多华人表示,在德国学者和德国华人的公开信发表后,那些反华人士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关于张丹红事件的争论还会继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容不下张丹红一个话筒——西方新闻自由的政治困境
德记者为张丹红抱不平:“德国之声”违背价值准则
从张丹红被封口到BBC“应战”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