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娱乐报道 >> 文章正文

《建国大业》背后的80后(图)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娱乐     更新时间:2009-9-23 13:39:11
独家发现:《建国大业》背后的80后(图)
《建国大业》海报

  专题统筹:新浪娱乐频道

  专题执行:范晨

  《建国大业》这部上映首周票房即过1.2亿的电影,早在上映之前就给人“来头不小”的印象。导演韩三平是被圈中人俗称“三爷”的中影集团董事长,另一位导演黄建新也是圈内人缘、口碑、资历都颇丰的导演协会会长。《建国大业》投资不过3000万,却有170多位明星加盟,陈凯歌、冯小刚、姜文这些顶级大腕在片中也不过能露一露脸……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明星成打、大腕如云的电影,背后却有两个“80后”在操控。

  董哲,从未写过剧本、靠网络小说成名的“唐粉”,是《建国大业》的文学副导演。如今,已经是中影的青年编剧。

  许宏宇,来自香港从未独立剪辑过一部电影的27岁年轻人,担任《建国大业》的剪辑,亲手剪掉众多大腕的戏份,被称为“辣手神剪”。如今,已被姜文、陈凯歌看中,拉入新片创作。

独家发现:《建国大业》背后的80后-董哲
董哲

  董哲:从“唐粉”到第一个“文学副导演”

  9月18日,在有十多位研究院、教授等参加的该片研讨会上,坐在长桌“上座”的出品人兼导演韩三平。忽然向在场所有专家和媒体隆重介绍了一个坐在桌子一端的安静的年轻人。韩三平用他略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大声地说,“这个小伙子是个中共党史发烧友!”正是这个“发烧友”的加盟,才让《建国大业》有了王宝强和葛优误将北平城当做地主大院、蒋经国赴沪“打老虎”的精彩段落。韩三平指着坐在长桌另一端,头发有些少年白,面貌透着憨厚的董哲感叹说:“没想到这个80后,比我们这些人还懂历史!”

  文学副导演:韩三平黄建新的“配菜工”

  董哲后来告诉新浪娱乐,其实中共党史并非他的最大兴趣,他是历史发烧友中的“唐粉(热衷唐朝历史的人)”,他其实也不是80后,而是生在1979年,今年整整30岁。在《建国大业》中,他是“文学副导演”。这个电影圈里,几乎没有人认识他。

  实际上,在电影创作中,并没有“文学副导演”这个职位。董哲这个title,是韩三平的首创。韩三平解释说,这个“创举”,是因为《建国大业》这样一部贯穿了从1945到1949年国共两党几乎所有大事件的电影,需要一个这样的人,“他对那段历史的了解,让我叹为观止。”

  董哲自己说起来也觉得有趣,“设置‘文学副导演’这样一个职位确实是韩总的创举。其实我做的就是一个编辑的工作。导演拍电影要把文学剧本首先转化成他的工作台本,我需要做的就是协助他们把可能的方案、史料罗列出来,供他们选择。或者拍摄过程中有什么变动、调整——现场的置景、演员的台词,或者演员对剧本里一些背景性的东西不理解——我会协助去完成。”董哲说。董哲强调“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说从一开始的剧本到最后完成的《建国大业》,两位导演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但大概还是可以这样打个比方,韩三平和黄建新是厨师,但一道菜要做成,先得把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切好备用。董哲就是这个配菜工。

  合作缘起:一部网络小说引来韩三平

  韩三平向新浪娱乐说起自己是如何发掘出董哲这样一个“中共党史专家”的:大约5年前,董哲写了一部网络小说叫《汉风》,这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吸引了他。韩三平对新浪娱乐说:“我不习惯上网看东西,就把小说打印出来,足足有这么厚。”用手比了比,近半尺的厚度。

  董哲告诉新浪娱乐,其实是导演米家山首先关注到这部小说,然后下载下来拿给韩三平看。韩三平几乎是在等飞机和坐飞机的空当,把那部小说全部看完,觉得写得非常好。他几乎不太相信一个20几岁的“小娃娃”可以写出这么大格局的东西,于是想把董哲找来聊聊。

  “韩三平的名字以前只在电影字幕和新闻报道里见过,没见过真人,我那天完全是抱着粉丝的心态去见的韩总。然后就侃呗。临走时,我跟他要了一大堆名片,到处去忽悠人。”董哲得意地回忆。

  而后,董哲被邀请参与尹力导演的一部电影,但因为一些原因,这部电影中途搁浅,没有最后完成。去年10月份,韩三平拿到《建国大业》剧本并着手筹备拍摄。11月中,董哲被紧急召到《建国大业》剧组,参与第一次讨论会。“那时我太紧张了!韩总可能觉得我的一些意见还有价值吧,希望我去帮他一起弄这部电影。”那时,《建国大业》剧组已经定了摄影师赵小时,黄建新还没有参与进来。

  董哲说,韩三平特别愿意倾听年轻人想法的人,之前也已经了解了他的特长,加上觉得“年轻人路子野,可能很多想法会和传统不同”。就这样,董哲成了《建国大业》主创中的一员。

  充满成就感:两场好戏都有他的贡献

  因为得到韩三平的器重和赏识,董哲在《建国大业》剧组的工作进行得充满成就感,很多意见都得到重视和采用。比如陈凯歌导演的西苑阅兵那场戏,几乎所有道具,美术部门都是参考董哲提供的信息来准备:各种武器的型号,坦克和火炮的口径,哪些武器是美制的,哪些是苏制的……董哲几乎是信手拈来。

  电影中让观众印象最深的两段戏,一场是葛优和王宝强攻到北平城下误将城墙当做地主大院,一段是蒋经国赴上海“打老虎”,都是董哲为导演提供的备选中最后被使用得恰到好处的段落。

  “王宝强和葛优那场戏其实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只是报告的人好像是个营长。我是从一本名叫《枪杆子1949》的书中摘出来的,那本书的作者张正隆老师是解放战争史的专家。当时是四野五纵从涿州方向向丰台方面进发,最后到了一个叫七间房的地方。但因为黑灯瞎火的,他们也不知到了哪儿,然后营长报告说前面有个地主大院,搭云梯够不着,手榴弹扔不上去,请求炮兵支援……”董哲说,“这只是解放战争众多故事中的一个,我只是觉得它很有意思,觉得那时的解放军战士朴实得可爱。”

  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的情节原来剧本也是没有的,董哲为导演提供了很多类似的史料,让导演挑选,然后塞到电影中。这才有了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建国大业》。“地主大院”的戏几乎是观众公认最有趣的一段,而蒋经国“打老虎”的戏则让蒋经国这个人物首次在中国的观众面前变得实在、立体起来,陈坤的表演倍受肯定也是因为剧本充分容纳了这样的段落,令其有了发挥的空间。

  文青变“电青”:《建国》之后剧本不断

  董哲告诉新浪娱乐,“其实我最感兴趣的不是中共党史,而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唐朝那一段,我是‘唐粉’。不过,跟《建国大业》让我好好地补了一把民国史。”在“唐粉”这样的身份之外,董哲是一个网络写手,在专门做军事内容的铁血网站供职。他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学的是工科。

  “当初高考选择工科完全是因为大家都说工科出来好找工作,但我文科的底子在那之前就形成了。我父亲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但因为当时社会的原因,他当老师,教了一辈子物理。”董哲说,“我们家有很多历史书,我从小就在书里面爬来爬去。”

  除了《汉风》,董哲还写过历史小说《玄武门》。他自称是个文学青年,之前完全不懂电影。而《建国大业》一路跟下来,他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发现电影和文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我觉得我好像变成了一个电青(电影青年)。”

  “《建国大业》之后我也接了一些与电影有关的活儿,也在写一两个电影剧本。都是中影的项目,刚刚在讨论项目、做大纲的阶段。内容方面也都是我擅长的军事、历史题材。我当然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与别的类型的电影。”董哲说。

  事实上,在跟《建国大业》的过程中,董哲已经暗暗留心,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储备能量。《建国大业》刚刚开机拍摄的时候,他每天去片场都不是跟导演的车一起去,而是跟出发最早的服化道组的车一起走,从灯光师布光,到其他各工种如何运转,几乎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偷师”。

  他说,《建国大业》一开始筹备的时候,大家的期望值都不高,能够完成任务就好。但到南京拍的时候,媒体的关注就起来了。“我很喜欢跟着韩导、黄导每天忙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状态,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大家对这部片子这么肯定,我也有很大的满足感。”

  董哲说,从一个文学青年,跨界到一个电影工作者,他说自己才刚起步:“能够有机会参与《建国大业》这样一部电影,我想我总得为自己留下点什么。”

独家发现:《建国大业》背后的80后-许宏宇
吴宇森的戏份被许宏宇“无情”地剪掉

  许宏宇:剪掉大腕们的戏时我在偷偷笑

  担任《建国大业》剪辑工作的许宏宇是一个来自香港、几乎没有受过正统的解放战争史教育、也从没独立剪辑过一部电影的27岁年轻人。《建国大业》是他独立“执剪”的第一部电影。据韩三平说,听说许宏宇剪掉了不少“毛人凤”的戏,姜文亲自来看这个敢剪自己戏的年轻人,看完之后姜文说:“节奏是对的。”这部戏之后,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姜文的《让子弹飞》,都把橄榄枝伸向了这个80后。

  韩三平黄建新:希望《建国大业》不像以往的主旋律那么“老”

  许宏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读大学,学的专业是电影,但那里的专业分得不想内地这么细,所以摄影、剪辑、导演的技术都有学到。他也曾经去美国做过半年的交换留学生。以前曾经和别人合作剪辑过7、8部电影,最有名的是陈可辛的《投名状》。

  黄建新是《投名状》的监制,当时内地公映版本的剪辑工作几乎都是他和许宏宇合作完成的。是他将许宏宇引荐给了《建国大业》的另一位导演兼出品人韩三平。因为韩三平和黄建新希望《建国大业》能够不像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那样老气横秋,而是充满现代感。

  既然两位大导演都信任自己,许宏宇更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他答应了担任这部电影的剪辑师。

  和一般人独立上岗时心里忐忑不安的感觉不同,许宏宇说《建国大业》是他剪得最轻松、最愉快的一部电影,韩三平和黄建新从来不多对他提要求,不给他压力,他就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节奏和叙事方式去剪这部电影,从一剪、二剪到三剪、四剪以至最后完成。

  他得意地说:“你知道吗,我在剪掉那些大腕的戏时其实心里偷偷笑。因为我比所有观众都幸运,可以看到他们演的所有的好戏。虽然动手剪的时候感觉很复杂,不过想到导演说将来会出完整版,也就没有顾虑了。”

  而从技术层面上,许宏宇说:“剪戏分两种,一种是文戏,一种是武戏。剪武戏其实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主要考虑到节奏和视觉效果就可以了;而文戏要剪出味道很难,需要很多技巧。这次《建国大业》几乎全是文戏,黄建新导演给了我很好的训练,像不同的开会的方式等等,我们一剪一改,这样的互动让我学到很多。”

  陈凯歌姜文:是他的新搭档

  在接受《建国大业》的任务之前,许宏宇已经帮陈可辛做事有不短的一段时间,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剪辑《十月围城》。而未来,他的搭档将会是姜文、陈凯歌。

  “对,姜文和陈凯歌导演都邀请过我。我很喜欢姜文导演的电影,但目前还处于沟通的阶段,没有正式谈工作的内容。”许宏宇说。而据韩三平介绍,姜文在《建国大业》里客串出演毛人凤,本来戏就不多,听说还被这位20多岁的“辣手神剪”给剪掉了不少,心疼得厉害。但后来看到剪辑完的片子,他叹服说:嗯,这么剪节奏是对的。

  许宏宇说,剪掉很多明星的戏是很难下手,因为他们都演得很好;但即使没有明星的戏,也有需要交代的内容,其实都不容易做出选择。最后他的依据就是,情感点到即止,事件不要重复,用短的方案说故事,再辅以时长的考量。

  吴宇森导演客串演出的戏份最后被完全拿掉,是两位导演和许宏宇一起下的决心:“确实挺心疼的,因为吴导演那一段也是很好看的戏。但我们要考虑到整个故事的叙述,还要考虑到国共两党戏份的平衡,最后真的没办法。”

  对于自己造成的“后果”,许宏宇唯一希望可以弥补的方式就是《建国大业》推出完整版,他希望自己看到的好戏,观众也都能有机会看到。

  而从他自己来说,当然学电影的终极目标是当导演。对于这件事他以前有点急,但现在和优秀的导演合作多了,反而不急了:“如果我那么急着当导演,拍了电影后,再来和这些大导演合作,可能会发现自己拍得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当时并不懂。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随缘吧。”

  今年工作的主题就是爱国

  其实,对于像许宏宇这样的80后香港本土青年来说,熟悉并理解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中相互博弈的状况是有困难的,他们受的教育里头可能对此的介绍并不多,而观点和立场就更加和内地、台湾都不同。所以,许宏宇起初对自己能否剪好《建国大业》是有点疑问的。但他一动“剪刀”,兴奋感、新鲜感立刻取代了其他的感觉,反而觉得整个工作的过程其实恰好是一个很好地学习那段历史的过程。

  许宏宇笑说今年这一年“特爱国”,因为先是剪《建国大业》这种政治题材的电影,接下来剪的《十月围城》也是讲述孙中山先生在上世纪初在香港某一天中发生的事件。

  “其实我以前对历史不大感兴趣,很多香港人也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对那段历史我们可以不熟悉,但一定要知道。《建国大业》你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也可以说是一本书,它用比较容易、比较有趣的方法去说历史,我也当作补了一课。昨天《建国大业》在香港首映,我带女朋友去看——她也是在外国长大的,对毛主席的认识不深。看了之后,她对毛主席、对这个国家的看法都有很大的改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许宏宇说。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建国大业"台湾将上映 韩三平:没我同意不许删改
与"变2"票房飙升同速 《建国大业》3天半破亿
在《建国大业》中真正跑龙套的当红女星(组图)
《建国大业》就像春晚 票房很火爆明星是亮点
看《建国大业》 "50后"看历史"80后"数"星星"
《建国大业》16日下午提前公映 被删戏上电视
《建国大业》首映 韩三平:票房过2亿就"发钱"
《建国大业》北京首映 众星走红毯比戏份(图)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