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产业透视 > 文章正文
傲慢与偏见——日系手机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作者:王琦玲 王…     来源:IT时代周刊     更新时间:2006-12-26 10:39:11

 

  兵败如山倒!

  2006年11月22日早上9点30分,NEC日本总部作出了一个也许是其历史上最沉痛的决定:NEC决定在中国暂缓所有2.5G手机新品的推出,相应地,中国手机业务的重组也会很快开始,并在本年内完成。至此,意味着这个曾经在中国风光一时的NEC手机正式退出中国手机市场!

  一贯以傲人姿态亮相的日系企业怎么也料想不到,在苦撑数年之后,日系手机企业以集体退市的方式黯然收场。

  从此,中国市场鲜有日本手机。

  事实上,2005年就已经成为日系手机企业的梦魇。2005年3月,东芝与普天分手;2006年3月,三菱挥别中国手机市场;2006年年初,松下宣布退出GSM手机市场……

  为什么擅长抱团作战,在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数码产品等领域取得骄人业绩的日本制造业,在参与中国手机市场的争夺中,却惨遭滑铁卢?

  第一章 旧时风光成追忆

  1987年11月,初秋的广东仍然释放着夏日的热情,此时的气温正符合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徐峰的心情——快乐、自豪。刚刚购买的一款NEC模拟手机,使他成为中国模拟移动手机的第一位消费者,为他带来了对自身价值认可的巨大满足感。

  当他手握移动手机出入豪华酒店,立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当他持着手机与客户谈判,规划市场版图时,充满着自信与骄傲。这部来自NEC的中国第一台移动手机尽管显得粗大、笨重,但是它为徐峰所带来的尊贵的身份体验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当年价值为2万元人民币,需要用一辆丰田农夫车的价格才能换来的“砖头”机,成为金钱、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在中国刚刚进入移动通信的模拟时代,开始引入手机通信技术,日系手机也随之揭开神秘面纱,开始了在中国的掘金之旅。

  短暂的风光

  “中日友好”,这一历史的声音打破了中日两国多年的民族隔阂。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成为中日关系改善的标志性事件。这位致力于建立中日友好关系的首相,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通信器材,随后在北京建立了移动卫星地面站。

  “这套设备是NEC提供的。”时任NEC(中国)总裁金子肇证实。1993年NEC进入,随后担任NEC(中国)高级副总裁的杜军透露,“日本成了第一批和中国合作的国家之一,NEC则是捷足先登。”

  而NEC日后在中国的发展,恰恰印证了日系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运行的轨迹。

  领先的技术优势曾让NEC肆意指点江山。1977年,意气风发的NEC前经理小林宏治率领NEC一度占领了全球50%的通信设备市场,和摩托罗拉并列成为世界移动通信1G时代的霸主。

  具备了领先的通信技术优势,本国仅有1亿多人口的市场显然不能满足日本手机企业市场扩张的需求,日本手机企业踏上了海外市场的征途。

  挟裹着1G时代的风光,NEC率先进入中国市场。

  1993年,风景如画的武汉东湖出现了一张言语谨慎、举止透出日本人特有的刻板的陌生脸孔。揣着23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加藤浩太郎肩负着日本NEC总部在中国市场发展手机业务的使命,在武汉关东科技工业园组建成立的武汉NEC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究、生产和销售移动电话及其相关通信设备。

  从早在呼机和模拟手机时代就涉足中国市场,到武汉手机生产基地建立着手开展GSM手机业务,NEC逐步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当时能够拥有一部NEC手机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回忆起自己第一部手机即是NEC手机的武汉佳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一凡说道,“虽然有些笨重,但通话质量还是不错的。”

  在2001到2002年间,NEC通过之前在华推出的几款黑白屏手机的探路,使其在华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3%,成为最大的日本手机生产商。

  眼见NEC首吃螃蟹,其他日本手机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进入中国。掀开了日系手机在华的掘金之旅。

  但可惜的是,这短暂的几年,也仅仅是日本手机企业的虚华表象。

  显迹败落

  短暂的繁荣后,日系手机迅速掉进业绩不断下滑的泥潭。

  2002年至2004年,是中国手机市场发展最为火爆的时候,但日系手机的市场反应并不热烈,没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2003年初的一个工作日,NEC原社长西桓浩司没有像往常一样处理公司日常事务,而是推掉了要接见的客户,静静地反思自己任职NEC总裁4年来所做的一切。搁在案头的亏损245亿日元的2002年度财务报告让他备感受挫。西桓浩司痛惜地在辞职书中写道“……担任社长以后所致力的NEC公司结构改革到了现在算是告一段落了。另外,在担任社长的4年时都在竭尽全力地工作,现在感到精力不济、健康状况下降。”

  但这似乎只是他的一面之词。NEC专务董事兼NEC解决方案公司社长的金杉明信接任后发现,NEC面临着在2G及2.5G业务的积重难返。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NEC在2003年9月聘请卢雷出任NEC中国总裁。他上任后,就发现NEC这家老牌通信企业在市场上,带有一种技术贵族式的优越感,形成了强烈的“不会卖东西的工程师”文化。在NEC员工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卢雷更是发现NEC对于技术的执着追求,使得NEC显得过分保守而受到市场冷对。

  这种技术的偏执被放大到整个日系手机品牌的发展中,为日系手机企业带来刻骨的伤痛。至2005年末时,NEC将其当年手机销售目标由之前的1500万部下调到了1000万部。业内人士估计其销售赤字将达到250亿日元,其市场份额也只有2.1%;松下则更是节节败退。赛诺咨询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手机市场排名显示,松下手机在GSM市场份额暴跌了40%,成为GSM市场份额下滑最快的外国品牌。其中,三菱、京瓷、三洋份额更少,均不到1%。

  面对惨痛的业绩,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板仓太郎曾公开表示,“正是因为在中国市场,松下手机不熟悉其国内手机渠道、对市场判断错误等原因造成了库存大量积压,由此带来了对渠道和终端的损伤,直接影响了手机代理商对松下手机运作模式的信心。”

  终于,令人惊诧的景象终于发生了:日系手机企业走上了集体溃败的道路。2005年3月,东芝宣布从普天东芝撤资,正式退出了中国CDMA手机市场,从而撕开了日系手机集体溃败的口子。

  同年6月,三菱挥别中国手机市场;12月,松下宣布退出GSM手机市场……如同兵败的营盘,日系手机品牌退市出现了多米诺骨牌现象。

  第二章 傲慢与偏见让它们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日系手机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失败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