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民生观察 >> 文章正文

13岁男童坐着宝马钓后妈 "富二代"成长的幸福学
作者:佚名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更新时间:2009-6-4 10:54:53
     “缺温暖,钓后妈。”“六一”儿童节当天,当不少父母带着小朋友高高兴兴去游玩时,一名13岁的男孩则坐在停靠在深圳市南山区中山公园东大门口一辆宝马车上,打出了这样一幅雷人的告示。

  当天下午2时许,这名戴着墨镜的小男孩,一脸稚气地坐在一辆崭新的宝马车副驾驶座上,从车窗里伸出一个用衣架做的钓竿,吊着一块白色泡沫板,上面写着“ 缺温暖,钓后妈”六个鲜红的大字,并留下了手机号。而泡沫板下端则吊着一根魔术荧光棒做成的“鱼饵”。每当小男孩见到有好奇的市民停下来观看时就显得特别兴奋,不停晃动“鱼竿”,并把告示举得高高的。

  记者观察近半个小时后发现,宝马车中除了小男孩外,始终没有见到小男孩的家长现身,宝马车的前后车牌都用报纸挡住了几个数字。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和爸爸离婚了。因为爸爸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所以我想找一个后妈。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她能真正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就行了。”小男孩告诉记者,他姓马,今年13岁,在福田某所贵族学校读书。

hspace=0

  “富二代”教育:一门关于成长的幸福学

  上世纪80年代出生,拥有丰厚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但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命题:日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究竟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因为伴随着民间财富的高速增长,所谓的“富二代”教育,可能不仅仅是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而将是关系一代人的大事。

  记者:一位“富二代”的代表以其切身所见,下了这样的结论:纨绔子弟败家子在“富二代”中非常普遍,起码占50%。且不论这个数字准确与否,作为富裕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素质确实令人担忧。您对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观察呢?

  专家:确实,富家出纨绔子弟的几率会比较大。但“富不过三代”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规律,它只是代表一种可能,我们不能妄下“有钱就会变坏”的结论。像有些老牌富豪家族已经富了很多代,却一直繁盛至今,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其实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关键在于,父辈给孩子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优良品质。否则,这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不过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富二代”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父母虽然嘴上也说,“你要长大了”,但实际上无论是父辈还是子辈都没有做好独立的准备。这种对孩子的溺爱是根深蒂固的。在德国有一种传统,无论怎样的家庭,孩子到了18岁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独自出门远行———放在孩子口袋里的钱很少,但是希望他走的路很远。可在国内,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受这样的磨砺呢?尤其是富足家庭,想的更是给孩子置业、买车,没有“18岁独立成人”的意识。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特别依赖父母,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阅历。于是,当有大量金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作各种危险的尝试。中国的子女独立难,而“富二代”的独立,更是难上加难。

  给孩子的财富越多,其实越危险。因为他会生活在一种不真实的环境里。人生有常态,比如你是学生不挣钱,就要过节俭的生活。但有的富人却忽略了这一点,给了孩子很多钱,这样使得孩子从小就成为财富的奴隶。也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很容易,什么都可以用钱摆平。所以真正的名言应该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记者:媒体在谈到“富二代”问题时,常常会说,因为父母忙于生意,所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情感需求,只能用物质来补偿。这究竟是妄自推断,还是一个普遍问题呢?

  专家:我为什么提出“父教”的缺失是我们民族的隐患,会让孩子终身“缺钙”呢?原因就在这里。“富二代”的问题,更是如此。父亲的教育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有一种很深刻的导向上的确定性。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有两个发展目标,第一就是亲密性。指的是与人亲密相处、合作的能力。另一个目标,就是独立性。母亲往往特别容易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闯世界,敢于负责任,敢于吃苦,这是父教的特色与使命。

  此外,母亲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容易对孩子溺爱。这种天性难以克服,往往会无度地满足孩子。但父教不同。观察发现,父教比较充分的孩子往往都有敬畏心。因为孩子觉得父亲很威严,从小就会感到一种敬畏。在某种程度上,父亲代表了一种规则———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底线是很清楚的。这样孩子从小就有这么一种熏陶,父亲不点头,这事不能办。而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惯性,父教缺失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富人阶层尤为突出。

  记者:事实上,看那些成功的教育案例,似乎道理又很简单。最著名的,莫过于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但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富二代”会成为这么突出的问题?

  专家:世界巨富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给孩子5美元零花钱,并且要求孩子记账,他这样做和有钱与否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节制精神,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这种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为了根本、长远的利益,而克制个人一些暂时的欲望。如果你屈服于眼前的诱惑,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实际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品质。

  欧美国家经常有人做“糖果实验”。在幼儿园的孩子面前放着他们喜欢的糖果,一盘量多、一盘量少。然后跟他们说,想吃多的这盘就要多等待15分钟或半小时,要是等不及,只能吃那盘少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等待的孩子远比迫不及待的孩子有出息,因为他们更有独立性、克制力和忍耐力。前些年,一位澳大利亚的博士发现:80%的中国儿童都不能等待,66%的澳大利亚孩子可以等待15分钟。这是一个警示: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培养出一大批不能等待的孩子。

  我们教育的缺陷在于:过度地满足孩子,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在现在的中国家庭,这是一个趋势。这会造成孩子不能等待,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冲动,不能克制、忍耐,容易攀比,易受诱惑。像杭州飙车的例子就是这样。在诱惑下,很容易行为失控。

  但事实上,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社会心理学上,有个饱享剥夺理论。当你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你的快乐也被同时剥夺。这非常有意思,你充分满足孩子,但是孩子并不快乐。一个人如果学会克制、忍耐,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他会把节制后的获得看成对自己的奖赏。延迟满足,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幸福。

  记者:一方面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富人阶层迅速膨胀。但另一方面,教育观念还没能及时跟上。“富二代”的教育问题以后会不会越来越突出?

  专家: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四不青年”,不读书、不种地、不打工、不经商,就靠吃房租过活。所以对“富二代”的教育问题,一定要引起整个社会层面的思考。但如果把“富二代”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富人有问题”,那绝不是一种理智的态度。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北京一宝马撞倒行人将其运走  交管搜索肇事车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