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主持人 >> 文章正文
马瑞芳分析百家讲坛主讲人:最不靠谱是于丹
作者:马瑞芳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7-8-14 9:51:42

  说完“聊斋”后,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近日推出新书《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以调侃、风趣、幽默的文笔,书写“百家讲坛”那些人和事。诸如娱乐化的学术还算不算是学术?主讲人被“截短拉长”,是否还张扬个性?易中天、于丹等人是怎样被发现,并被拉上“魔鬼”之床的?阎崇年、王立群、纪连海等人一讲成名,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不到阎崇年面对“明星”问题,慷慨陈词

  有个传得很广的说法是:“能把学问当评书讲、把历史当故事讲的,阎崇年老师是第一人。”

  阎崇年走上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开始走下神坛。

  近来人们对“明星”学者多有微词。似乎学者成了明星就是不务正业,而明星就不该有学问。这算什么逻辑?难道堂堂大中华提倡“漂亮脸蛋+文盲”和“魔鬼身材+弱智”?

  济南签售前的记者见面会上,有记者问:“阎老师,您怎么看待被称作‘学术明星’?”

  阎崇年笑吟吟地回答:“我很感谢大家称我是‘学术明星’。我认为这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褒奖,是对我多年研究工作的肯定。体育有明星,唱歌有明星,我们研究几十年学问,做个星还不行吗?老百姓追捧学术明星,总比追麻将强”

  阎崇年还有句名言:“我藏在书斋五十年,出来晒两年太阳,不行吗?”

  阎崇年研究清史五十余年,真是皓首穷经,老了老了,突然红了,成星了,不行吗?几岁娃娃演电视剧能成星,十几岁娃娃当神童作家能成星,七十岁老历史学家凭什么不能成星?

  “文革”后,刚开始拨乱反正,工作组到阎崇年所在单位,让大家讲“文革”的坏处。阎崇年却说:“文革有两大好处。”

  工作组警觉起来:怎么,竟然有人敢顶风而上唱反调?

  阎崇年说:我在“文革”中有两大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那时,有人造反,有人保皇,我什么也不是,逍遥。十年时间,外边不管怎么打,怎么闹。我躲在图书馆看书。后来百家讲坛讲经典,阎先生讲《大学》时,还把这件事作为“己和”的例子来讲。

  第二个收获是:那时,没人好好上班,没人管打卡,没人管我到哪儿去。我一直想好好琢磨琢磨大运河这条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可我不是“红卫兵”,不能坐免费火车,就骑个自行车,沿着大运河,从北京一直骑到杭州!一路上考察风土人情,骑自行车反而考察得更细。多少年想考察大运河的愿望,没想到“文革”给成全了。

  工作组的人一听,放心了,原来不是什么“三种人”,只不过是老书呆子的两件小事。

  这两件小事对阎崇年却绝对不是小事。

  别人荒废十年光阴,他白捡十年光阴!

  别人文斗武斗互相斗,他和文史资料斗!

  “文革”一结束,阎崇年把《袁崇焕传》拿出来。

  辛辛苦苦写十年,卖出二百本!二十年后,百家讲坛找上门。

  有一次录制“正说清朝十二帝”,讲坛导演高虹到了,马琳和那尔苏到了,主持人到了,阎崇年到了,原定录制时间也到了。

  现场观众呢?一个也没有!

  怎么回事?那尔苏打电话问组织者,对方“哎呀”一声,太抱歉了,“我把这事给忘了!”

  阎崇年说:“没事儿!就这么录吧。”

  有个人打开门往里瞅。马琳赶快跑过去问:“您做什么?”

  来人回答,他来找什么人,没找到,看看他在不在这儿?

  马琳灵机一动,说:“您给我们当观众吧!”

  那人倒也好说话,当观众就当观众呗!

  就这样,阎崇年给一个观众讲了一场“清十二帝”。

  结果,这一集收视率很高,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对这集“咸丰(下)”大叫其好。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新闻
于丹:城市媒体如何塑造核心竞争力
于丹:四岁看论语五岁读红楼梦 数学一塌糊涂
质疑于丹 她的成功只因央视是强势媒体吗
王小峰:一个于丹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于丹遇冰火两重天 遭北大等十博士联名抵制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