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产业 >> 产业 >> 文章正文

青春写手办杂志 偶像驾驭的文学马车能开多远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0-4-6 8:39:52

  这两年,青春作家利用其偶像的影响力办杂志,已构成文坛一景。郭敬明、张悦然、蔡骏、韩寒、郭妮先后加入办刊行列。让《收获》《小说月报》等大牌杂志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青春杂志书长期占据畅销排行榜前列,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首印30万册一上市便销售一空,而它们通常都会被放在各大书城最显眼的位置。

  在青春杂志书所向披靡的同时,对其快餐文章的“贫血”性与责任感缺失的批评也不断出现。青春杂志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书,传统文学期刊究竟如何面对新杂志的出现?

  青春文学杂志成时尚新标签

  上周日,青春作家饶雪漫带着她主编的“杂志书”《17》来到南京大众书局签售,受到学生读者群的热捧,签售现场排起了长队,上百本杂志书短短1小时被抢购一空。据了解,这已是她继《最女生》之后主编的第二本杂志书了。

  在青春文学杂志书出现之前,杂志书几乎只在学术期刊中出现。但随着一大批青春写手的加入,以标榜主编个性为风格,以青少年朦胧情感为内容,以作家粉丝为主要读者群的青春文学杂志书,俨然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据了解,目前国内最有人气的杂志书包括郭敬明的《最小说》、饶雪漫的《17》、张悦然的《鲤》、蔡骏的《悬疑志》……此外,韩寒的《独唱团》和郭妮的杂志书也将于近期上市。

  杂志书几乎一推出就受到热捧。在南京大众书局二楼,书城专门为饶雪漫、郭敬明等青春作家的杂志书开辟专柜,以免让太多粉丝拥挤在一楼门口的畅销书专柜。

  在南京市新华书店,这些流行作家的杂志书旁总是坐满了身穿校服的男女学生。一位高中同学对记者说,如果哪个同学说自己从没看过一本杂志书,那他就OUT了!几乎每个班级贴吧里都会分成好几个派别,为各自钟爱的青春作家发帖呐喊。

  最近,南京市作协对南京各大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作了调查,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张悦然的《鲤》、蔡骏的《悬疑志》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刊物。读偶像的文字,成为学生触摸时尚的标签之一。

  出版商是幕后推手

  郭敬明、饶雪漫等青春作家,只是这些畅销杂志的前台偶像,其背后是出版商利用明星光环攫取财富金矿的欲望。《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认为,各大出版商助推青春文学杂志出台,归根到底是看到了青春文学产业化运作的价值。

  与饶雪漫合作的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看好杂志书是根据市场调查。“在大众阅读时代,读者会被分化,杂志也在细分,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因此所有小众都是大众。国内大众文艺类图书每年产值高达500亿元,青春文学约占5亿元的市场份额,前景十分巨大。”

  他认为,在传统文学期刊领域,青少年文学杂志始终是个空白。“在中国,传统文学期刊呈成年和儿童两极分化趋势。比如《散文选刊》《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偏成年化,《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偏儿童化,市场上一直缺乏青少年文学杂志。针对这个局面,出版商开始调整思路,将原来以编辑为中心,过渡到以知名作家为中心,出版商未来则变成明星作家的经纪人。”他说,从作家角度来说,他们可以不再靠个人写作,而是靠自己的影响力去赚钱,郭敬明就是个典型,他通过带新人,让新人帮他创造价值,现在一年收入超过1300万。

  他分析说,在“粉丝经济”时代,偶像作品周期长,意味着粉丝忠诚度降低,而偶像杂志的出现,缓解了等待时间,培养了粉丝的忠诚度。偶像杂志的推出,对出版社和作家来说是双赢。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勾勒了一条完整的杂志书运作链。出版商利用明星写手的影响力推出杂志书;用杂志书吸引更多有潜质的写手加入推出新人;最后运营偶像的衍生产品,包括文具、T恤、与杂志匹配的单曲、书模选秀等。

  目前,华文天下为了应对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已经筹备包括韩寒、饶雪漫、郭妮等明星作家主编的6本杂志书,与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合作开发手机阅读。可以想见,一旦进入电子阅读,这些青春杂志书将给出版商带来多大的点击率,而点击率就是财富。

  热销背后是主流价值观缺失

  青春文学杂志的崛起,虽然得到市场热捧,但却难以掩饰其快餐文字的贫血性。南航社会学副教授张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杂志书的集中出现是市场空白造成的抢钱行为。因为针对青少年“浅阅读”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才催生了杂志书的热销。而在追逐利益的前提下,作家和出版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投入到深层次的价值观思考,是值得怀疑的。

  张杰认为,青春类杂志书最主要的问题是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在西方,《哈利波特》、《暮光之城》虽然都有魔幻的外壳,但它们仍可归为西方主流文学,因为在作品里,勇气、责任、爱这些主流价值观都得到体现。可是,在我们这些杂志书里面,你可以经常看到‘我爱你’,却看不到爱情;看到好勇斗狠,却看不到正义;看到繁花似锦的成功,却看不到艰苦努力的奋斗。”

  崔曼莉也认为,青春文学杂志书因其一出生就带着深深的商业烙印,因此很难与作家一起成长。出版商追求的是发行量,而主编本人是否愿意进行更深度的思考,能否得到出版商的认同,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但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仍看好青春杂志的前途。他在博客里提到,“鲁迅年轻时也凭借个人人气,凝聚了一些作家办杂志。这是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市场活跃的标志。这样的产业化是为了吸引更多人从事文学写作,只要到达一定量后,我认为好的文学作品自然会出现,这些年轻人也是会互相竞争的。”(记者徐宁)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