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职场招聘 >> 业务园地 >> 文章正文

记者采访要学狄仁杰办案
作者:岳增群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更新时间:2009-8-26 9:15:30

  最近,接连看了几遍《神探狄仁杰》第二部,剧中狄仁杰所办大案,个个扑朔迷离,惊险紧张,跌宕起伏。狄仁杰在办案中机智勇敢,始终不被假象所迷惑,坚持丝丝入扣,毫厘不苟,寻根问底,最终让真鬼元凶全部露出水面。

  狄仁杰身为朝廷要员,当他去审理每一个案子的时候,都坚持到第一现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证据)。这种避开假象、寻根问底、攻破疑难悬案的精神和做法,让笔者深受启发,一个记者,采写新闻也应当像他那样,到现场、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长期以来,新闻采访一直提倡记者要深入现场,到现场去看、去体会、去抓“活鱼”。这无疑是对的。然而,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的,一定是最真实的新闻吗?未必。其实,在很多时候,如果记者一味按照一些人的安排去采访,而不善于避开众人去做些暗访,探寻那些没有任何干扰、粉饰的新闻,他所看到的,不一定全部是真实的。

  这是因为,当你通知对方去采访时,尤其是某个想通过媒体宣传自己政绩的单位请记者去采访时,他们给你的,很可能是一个造出来的“假象”。记者误以为真,其实是一个不完全真实的新闻。这就是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新闻”被人们议论为“没真事”的真正原因。

  笔者在采访中便遇到过这种情况。请求被采访单位找几个干部、群众座谈,后来发现,这些干部、群众都是被采访单位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充当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对象,而是被某些领导使用的“演员”。他们所谈的体会、事实,也都是按着领导教的“曲”唱给记者听的,丝毫都不会差。

  更有甚者,采访对象连现场都会事先安排好,临时“摆”样子。不仅对记者如此,对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有的单位也会这样弄虚作假。一次,一位领导到基层调研党建工作,笔者随行。事前几天,当地组织部门就先后多次到领导要去的“点”作周密安排,谁接待、谁回答问题、谁做补充、走哪条路线、看什么,等等,都有详细计划。结果,领导在走访一家靠党员带动致富的典型户时,看到这家老太太领着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便问:“这是你家的孩子吗?”对方立马回答:“是,是我孙子孙女。”“都是你那个孩子的?”“全是我大儿的。”原来是一家超生户!当地领导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没想到抓党建的上级领导会有这一“问”,结果露了馅。这件事对笔者触动很大,从此在采访中,再不敢轻信。

  狄仁杰作为唐代宰相,办案尚切深入细致,寻根求底,我们以报道真实新闻为己任、为天职、为饭碗的记者,不是更应该坚持“寻根问底”的探求精神吗?

  记者采访一定要学学狄仁杰办案。狄仁杰千方百计抓案件的真凶;记者要千方百计抓真实的新闻、真正的“活鱼”。否则,我们就会被人利用,让手中的笔成为代人造假的工具。

  采访怎样学狄仁杰办案?

  首先,要在采访中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第一、实践第一、寻根问底第一。要坚决克服思考问题、想问题主观武断的作风和采访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的作风。在采访中,深入第一步,想到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多问题。坚持想深采透,不留死角,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罢休。

  第二,采访是调查研究,一定要对所有采访到的素材,坚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抓牢实质性问题和最真实的素材再写稿。

  第三,狄仁杰对自己办完的案子敢于提出怀疑,提出新观点、新思路,甚至勇于否定自己,再开新径,力求把每个案子办得滴水不漏。采访也应如此,要时常提醒自己,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实的;要坚持明访与暗访相结合,群访与个访相结合,书面访、会访与现场访相结合,既用嘴用耳用脑,也用眼用手用腿,看、听、走、问并行,直到采到见根见底、滴水不漏的事实为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广州记者采访遇贿赂 “给你200元,别拍了!”
孙维佳:残疾人记者采访无障碍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