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媒体在“钉子户”报道中的过度亢奋
作者:陆高峰     来源:中华新闻报     更新时间:2007-4-4 10:41:21

  一些时候,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并不完全与客观环境相一致。它不再是客观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聚光灯”和“放大器”。

  “面对最后通牒,男主人奋勇攀登插旗守孤岛”,“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杨武,这个被网友称为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户主,昨天下午爬上孤岛般的自家二层楼房,先是舞动国旗,然后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己的财产’的决心”……溢美、煽情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再配上大幅带有“冲击力”的图片,一些媒体几乎毫不克制地调动了一切能够调动的新闻元素,投入了所有能够投入的热情来“展示”自己巨大的宣传能力。

  据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说,“‘钉子户’事件在网上炒得很厉害,点击量达1000多万人次。”事实上可能更高,因为在百度上检索一下就会发现,光是关于“最牛‘钉子户’”的网页就有54万多个。

  虽然群众利益无小事,重庆拆迁户与开发商和政府的纠纷在《物权法》通过之际很有代表性和新闻价值,但是有关“钉子户”的拆迁纠纷和利益诉求,却有被媒体扩大化的嫌疑。舆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几乎是“一边倒”的情绪?公众又为什么对法院“强制拆迁”的判决和重庆市市长“绝不迁就漫天要价”的呼吁不以为然?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利用了自身设置议程、制造舆论的功能和受众同情“弱者”的心理。

  从媒体角度看,大众传媒具有放大事件和舆论的天然优势。按照西方一些传播学者的观点,大众媒介是从事“拟态环境”再生产的机构。在不少情况下,它营造的“拟态环境”并不完全与客观环境相一致,而是被媒介机构和传播者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和利益重新“建构”了的。有人把媒介的这种设置议程和环境再生产功能,形象地比喻为“聚光灯”和“放大器”。它不再是客观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聚光灯”——照到哪里哪里亮,是“放大器”——放大事件和舆论,从而引起公众重视和关注,甚至有时还是“哈哈镜”——根据传播者需要的扭曲与变形。不仅如此,大众还具有感性、从众等心理弱点,这些弱点使其易受媒体引导。

  遗憾的是,在“钉子户”报道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媒介对于事件的过度“聚焦”和“放大”,对于自身报道权利的过分“张扬”,甚至有的还将这场“拆迁纠纷”当成了一场自我表演、赚取受众眼球和同情心的“盛宴”,很少看到有媒体对事件理性的分析、客观的报道,以及对事件报道造成的舆论膨胀所作的克制疏导。

  我们探讨良性的官媒关系,有两点是缺一不可的。一是政府部门在面对舆论监督时的公仆心态,不以权势压人,诚恳接受批评;二是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客观冷静,不哗众取宠,不误导受众。(陆高峰)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