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网络 >> 文章正文
以人民网强国博客为例 看博客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07-4-25 9:18:43

  一、博客:一种新媒体舆论场域的兴起

  博客自1997年诞生于美国开始,便日渐显示出其在新闻传播和引领舆论方面的强大力量。1998年德拉吉在其个人网站上率先发布“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性丑闻”,并在半年内引领了美国“舆论导向”,在美国社会、政坛刮起了一阵旋风,差点导致克林顿下台。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对其进行最真实、最生动、最细致报道的不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不是CNN和美联社,而是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一段时间内在美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打击恐怖分子”的“爱国主义”热潮。2003年,《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因被博客揭露真相,在强大的舆论压力被迫辞职,成为美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2005年,博客在中国迅速掀起一股热潮风靡而来。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通博客,并在9月份先后推出博客大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3的网民已成为博客,并且仍然在快速扩散之中。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博客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博客在人际交流、引领舆论、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人称“2005年”是中国的博客元年。

  2006年1月24日,人民网强国博客公开测试,迈出了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进军博客领域的第一步。在短短的20天中(截至2月14日),注册用户已逾2000,共发表文章6000余篇,图片2000余幅,评论超过2000条。2月15日,人民网强国博客正式开通。短短几个月,强国博客已经形成了博客精粹、博客关注、博客辩论、专题策划、时政、经济、文史、杂谈、文艺、娱乐等多个板块,掀起了有关“大学就业”、“中国教育”、“新农村建设”、“反腐倡廉”等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激烈讨论,显示较大的社会反响和较强的舆论态势。

  随着博客使用人数的激增和影响力的大大增强,博客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新闻信息来源和新闻报道形式而存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和舆论场域,一种社会各界特别是“平民百姓”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市场”。

  二、博客舆论的形成过程

  (一)、博客日志:多样化个人意见的生成

  舆论的产生首先是由分散的、彼此没有联系或者很少联系的个人意见开始,表现为个人对现实问题的看法。这在博客舆论中表现相当明显。网络博客的自发性、自由性,使得个人可以自主地在“博客”这样一个私人虚拟空间中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通过网络日志,通过个人的博客文章,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在博客世界里,个人既可以就不同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表达相异的意见,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批评,既可以评点时政也可以针砭社会风尚。这样,就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多样化的个人意见氛围,博客也成为了多样化个人意见的承载体和集散地。

  比如,前段时间在强国博客炒得非常火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片乌黑”等博友就从大学生自己的角度、从大学生自身学识、素质修养上分析内因,提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是饭桶”的激烈观点;而杨东平等更多的人则在自己的博文中,从中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就业机制等层面加以分析和反驳,形成一个多样的、多元的讨论气氛。

  (二)、评论链接:意见的融合和扩散

  博客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可以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保证了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和传播。广大博友也可以在博客留言板上发表评论,彼此交流对当下的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的看法,自由地展开讨论,实现意见的碰撞和融合,并逐渐形成对某一特殊问题基本一致的认识和看法。个人意见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个人意见的交融,造成某种意见赞同人数骤增的趋势,这是舆论由个人意见向社会意见转化的起点,是无数个人意志融合的过程。个人意见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转化为多数人基本一致的意见,主要借助于广泛的讨论来实现。而博客中的留言板和超链接,无疑就给公众特别是大多数不享有特殊话语权的“平民”式公众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场域,提供了一个个人多样化意见扩散和融合的场所。

  如果说在博客空间里写博文,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只是一种纯碎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种单个“舆论人”的活动;那么个人博客通过超链接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留言板就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实际上就在网络空间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舆论圈”。(刘建明认为,舆论圈是少至几个人、多至十几个人集合在一起相互交谈、并取得初步一致意见的社会小群体,它是舆论在社会讨论中的最小单位,也是舆论主体一种初级的组织形态——笔者注)在博客中的“舆论圈”是一种虚拟状态下的小群体讨论。5月23日,博友“马失蹄”在强国博客发表《公务员“穷”为哪般?》一文,短短几天之内,阅读人数上千人,发表评论500余条,广大网民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强烈的“舆论圈”,个人意见也逐渐融合为“制度不合理”、“层级之间差异太大”等几个方面的集合意识。

  (三)、博客舆论向社会舆论延伸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由于其自由的讨论方式、开放的人际交流、反应的敏捷迅速,在虚拟空间里实现了对公共领域的扩展。当博客舆论发展到一定态势,自由讨论达到一定热度,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力时,这些仅仅代表个人意见的博文和评论,往往被转贴到BBS网络论坛,各大门户网站也乐于加以转载,从而在更大的网络空间内进行传播和讨论,出现更多的“舆论圈”,并逐渐成为较为成熟的“舆论导向”,最终形成一个强烈的“舆论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往往会积极介入,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通过其强大的、权威的影响力和深度报道加以理性地分析、判断和引导,尽可能去除网络舆论中的情绪化成分,去伪存真。如此,小范围的博客舆论圈逐渐发展成网络领域的舆论场,经由传统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社会舆论场,从虚拟状态下的公共领域延伸到现实的公共领域,最终归结到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在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克林顿性丑闻”以及“李信事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博客舆论形成过程的一般模式

  博客日志评论

  链接

  BBS

  传统媒体网站

  如图所示,博客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以前几个步骤:首先,个人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形成自己的个人意见,并以日志的形式在个人博客上表达出来;其次,广大网民和博友在版主的博客空间上展开讨论,发表评论,并通过超文本链接实现意见的扩散和融合,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舆论圈”和比较成熟的舆论形态;再次,基本属于私人领域的小范围的博客舆论,转贴、转载在BBS网络论坛和门户网站上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形成较大范围内的舆论场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开始介入,并加以正确、理性的分析引导,最终形成较为强烈的社会舆论氛围,并使得社会问题在舆论压力之下得到解决。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三大门户率先进入博客实名制支持阵营
各国博客实名风声水起
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出炉 鼓励实名注册
请相信中国博客的整体素质
博客成为上班族情绪宣泄地 读者中出现骂客群体
整合PDA浏览器  富士通电子纸终端问世
美国《商业周刊》:博客将改变各行各业
全球博客数量突破7000万 日本人最爱写博客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