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记者讲述:“后母虐童事件”我们被谁愚弄了
作者:李菁莹     来源:中国记者     更新时间:2007-9-14 10:22:19

丁香小慧在病床上狂吐鲜血,但是并非后妈虐待所致。

  今年7月下旬,“后母虐童事件”成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的时候,曾做过粗略统计,仅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和数十家报纸转载和报道了“丁香小慧被后母毒打”事件。

  “后母虐童事件”出台前后

  可以这样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出笼”经过:当地的县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率先报道了六岁女童丁香小慧的有关情况,但这些报道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直到某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了15分钟的独家专题报道,随即网上出现一篇在该报道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史上最毒后妈”的网帖,网帖中还附上丁香小慧狂吐鲜血、遍身青紫淤血的电视画面截图,极具煽动力的网帖随即在各大网站、论坛上流传,瞬间将公众注意力聚焦到鄱阳女童丁香小慧身上,网上泄愤的帖子爆满,新浪网该文的跟帖达70多页,网络民愤像山洪一样爆发,群起指责“这样的后妈简直禽兽不如”。

  很快,一些报纸媒体也迅速加入到“后母虐童事件”的新闻报道及后母被公安局传唤、号召公众向女童捐款等后续报道中。

  直至网帖中不少信息被医院证明是虚假的。随后又出现了后妈陈彩诗跪地喊冤的报道,以及警方的案件事实通告。公众一片哗然,这次网民表达的是被媒体误导、甚至被“愚弄”的愤怒。

  陈彩诗试图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把事情跟别人说清楚。

  真实需要做到全面公正

  回头来看,这一事件本身就有诸多疑点:丁香小慧一直说身上的伤是后母打的,如果说“后母虐童”是假新闻,那小慧是刻意撒谎还是有人教唆,如果没有人教唆,小慧为什么撒谎,事件背后是否还有故事呢?那个“史上最恶毒后妈”网帖,对整个“后母虐童”新闻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那这个神秘的发帖人到底是谁?他发帖的动机是什么?公安方面有没有介入调查?

  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这些细节和问题其实是没法绕开的,我在文中虽有提及,但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证据,只能轻描淡写,成了文中最大的遗憾。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业13载,这句话已经在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但仅仅做到真实就够了吗?我能保证《“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里每句话都是真实的,但这篇稿件仍让我沮丧,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在思索,我想答案应该是,我没能做到还原整个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全部真相,仅仅是在自己了解的范围内还原了事实,是局部的真实,而非全部的真实。稿件刊出的结果是,读者依然没有最大程度了解事实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这篇新闻稿是真实的,却不是足够客观公正的。

  可见,要做到新闻稿件的真实不难,但要做到稿件的真实、客观、公正却不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需要记者尽最大努力来还原事件中种种要素及相关真相。在被众多媒体广为采信的电视台那篇报道中,因为缺乏小慧的父亲、后母陈彩诗及其他不同的声音,而使整篇报道有了不公正的倾向性。调查性报道,在一个事件无法得到确切结论之前,记者的职责是尽可能把事件的方方面面记录下来,展示给读者。如果只记录一方面,隐藏另一方面,就极有可能误导读者。

  后妈陈彩诗跪地喊冤

  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媒体公信力

  “后母虐童事件”所引起的关注再次见证了网络的力量。在一些公共事务的关注与表达中,它确实“一网天下”,网络所独具的大众化与参与度,让新闻事件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其影响力也被成倍地放大。

  网络改变甚至颠覆着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网络改变不了,但却让新闻真实性的维护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

  这首先要求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其多年积淀下来的公信力。传统媒体只有精心呵护公信力,才能避免成为网络假新闻的帮凶,让网络假新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然枯萎消亡。网络媒体也应该从“后母虐童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对新闻信息的把关、审核,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杜绝假新闻。(作者简介:李菁莹,女,35岁,《中国青年报》江西记者站站长。有多篇作品获奖。)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