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视 >> 文章正文
“红楼异梦”将以四不像收场
作者:赵勇     来源:南方报业网     更新时间:2007-6-4 10:00:41

  5月28日,许多报纸和网站均爆出一条新闻,大意是:娱记何东在其博客中撰文,核实了近日百度“胡玫吧”刊登的“如选秀方决定强加演员,胡导将退出合作”的消息。同时,何东也进一步爆料:胡玫从未向制片方作出妥协是真,但她与“红楼梦中人”组委会“保持高度一致并无分歧”却并不属实,因为她跟这个选秀之间的分歧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就意味着,在“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折腾8个月之久即将画上“圆满”句号时,胡导终于发威,向制片方和选秀方扔出了白手套。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挺胡者说:就得这么干,艺术绝不能向商业妥协;踩胡者云:那你早干什么去了?忽悠人大半年,这不是找骂吗?关于这件事情,“红楼选秀”评委英达倒也谈得实在,他一方面说:“如果我是导演也会这样,秀选出来了,那我导演还选什么?说到底是导演选演员。”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最后胡玫也得迁就制片方,“因为广电总局有文啊,对选秀活动有规定,选出的演员不用就涉嫌商业欺诈,估计新版《红楼梦》的演员怎么都得和选秀有点关系,当然最后到底谁演什么角色,导演还是有自己的选择余地。”此说一出,更是吊起大伙儿看戏的胃口。估计最近一些日子,我们的媒体、网民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又有事可做了。

  打一个不怎么高雅的比方,胡玫导演如今是老鼠钻在风箱里——两头受气。如果她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把选出来的宝钗黛等等扔到一边而另起炉灶,制片方不答应,选秀组有意见;如果她把选出来的演员照单全收,自己既觉得窝囊,又有可能在观众中留下骂名。于是,要不要选出来的演员,似乎就成了是坚守艺术原则还是屈就商业原则之间的较量。但笔者以为,这些其实都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实际隐含的是利益之争和权力之争。

  在中国当下的影视剧制作语境中,导演无疑就是“一把手”,所以,导演肯定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不仅体现在演员的选用、剧本的敲定等环节上,而且表现在如下往往为人忽略的层面:导演一旦试图对准一部文学经典进行改编,那他(她)也就天然地享有了这部文学经典的阐释权。胡导敢跟《红楼梦》较劲,前面又有一个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在那儿搁着,很可能说明她是真想把《红楼梦》拍成一个艺术精品的。而精品的诞生,即意味着阐释的成功;阐释的成功,又意味着阐释权的确立与巩固——起码20年之内众导演别再打《红楼梦》的主意了。但问题是,选秀活动这么一杠子插进来,直接威胁到了导演的利益和阐释权的稳定性:把选出来的演员塞给我,你们倒是省心了,但拍出来的戏若是臭了满大街怎么办?如果三五年之内另有导演跳将出来嚷嚷着重拍,阐释权转瞬之间易手,叫人如何不心疼?

  另一方面,制片方和选秀方又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仗着财大气粗和白纸黑字签订的合同,既要把钱赚,也要把身翻——他们原本是没有决定演员去留的权力的,如今却借着选秀活动的合法性,分享了导演的权力,进而也间接或象征性地拥有了文学经典的阐释权:选秀组不光是选出了众多演员,而且还让这些演员决定着新版《红楼梦》的气质和风格。此等权力若拱手相让,岂不可惜?

  这种利益与权力之争究竟会鹿死谁手,许多双眼睛都在关注,但我觉得这件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媒体事件暴露出当下电视剧生产的某种困境。如今,文学经典已成为一种奇货可居的重要资源,通过它,导演想进一步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演员想尽快出名成腕,制片方、电视台想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而总制片人韩三平甚至还声称,他们想通过重拍《红楼梦》,由此终结韩剧在亚洲的垄断地位。古人云:意多乱文,而一部《红楼梦》的改编,却有如此多的意念作用于它。谁都想吃它一口,很可能会把它吃成四不像。

  当然,话说回来,我们也本不该对新版《红楼梦》怀有多大期待,因为它毕竟是要做成一部电视剧的。一位在国外搞影视研究的朋友告我:因为有了电视剧,所以电影成了一门艺术。这话说得耐人寻味,但解释起来挺麻烦。我就姑且把它放到这儿,大家自个儿琢磨去吧。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