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新媒体 >> 文章正文

《瞭望》新闻周刊:财经新媒体“江湖”
作者:佚名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更新时间:2009-2-16 9:51:58

  理性看待财经新媒体“话语权”日益扩大这一趋势,更多地将其视为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和政策实施后评估的参考者,同时要学会利用财经新媒体加强政府政策的影响力。

  在近年来投资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国内财经新媒体出现高速增长。《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财经类网站市场规模年

  增长率都在50%左右。汤森路透间接参股和讯,中国移动入股凤凰新媒体,东方财富网与分众传媒联姻,伴随着巨头的注入,国内外财经新媒体的争夺战不断加剧。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当前财经新媒体的主要用户都是中高端人群,为迎合他们的需求,不少媒体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时都会刻意体现出“中立性”,同时又制造并传播许多市场传闻,客观上对政府部门宏观经济政策制订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财经新媒体的战国时代

  调研中本刊记者发现,过去几年楼市和股市的“大牛市”,是对全民投资理财观念的最大启蒙者,同时也造就了我国财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专门从事投资理财服务的各类网站、财经信息平台、移动财经资讯、网络财经分析系统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但客观上更增加了投资者对财经新媒体的关注度。

  以网络财经服务市场收入规模为例,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统计,2006年和2007年市场收入规模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6.8%和50.2%;今年受到“熊市”影响,市场收入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长率仍可达到17.9%,市场收入总额10.3亿元。艾瑞市场咨询公司分析师认为,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将重新恢复高速增长态势。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的财经新媒体已经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丰富体系。浏览量最大的是各大互联网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例如2008年5月“新浪财经”、“腾讯财经”、“网易财经”的月度覆盖人群(当月独立访问用户总数,不包括用户重复访问)分别达到4485万、3756万和2842万。这些网站的特点是消息量大而且更新及时,但消息真伪难辨,同时缺乏深度分析加工。

  专业类财经网站因其专业性强而受到中高端人群的关注,代表网站有东方财富网、和讯网、中国证券网、金融界等。这类网站中有相当比例都是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但在经济运营上比较成功的大多是单一做专业网站的,如和讯网和东方财富网去年的广告收入分别达3200万元和6000万元。此外,这类网站的财经社区也是最活跃的,往往成为网民意见表达的聚集地。

  值得注意的是,外媒财经网站的影响力正在日渐加强,包括FT中文网、华尔街中文网、福布斯、路透中文网等在内的外媒财经网站,尽管浏览量不大,但其通过每天向用户信箱发送电子报刊等方式,成功锁定了部分中高端人群;而且其新闻基本上都是外媒记者所写新闻的中文翻译稿,体现出明显的西方立场。

  对财经信息分析能力最强、加工程度最深的是财经信息平台和网络财经分析系统,这类新媒体基本上都向用户收费,对专业投资人士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此外,当前手机、移动电视也纷纷推出移动财经资讯服务。

  已成为“中高端人群必读”

  具有一定投资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中高端人群,是财经新媒体的主要用户和受影响者。和讯网总编辑杨斌说,目前和讯网拥有350万个注册用户,用户群体相对高端,总体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消费能力都较高,对投资理财类需求极大,基本上是房产、汽车、股票、基金的主要购买者。

  浏览财经新媒体已经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网络舆情研究机构IRI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每天都登录财经网站的浏览者比例已达到网民总数的1/3,财经新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用户对于财经资讯的最大需求就是及时和准确;而传统媒体受到版面和播出时间限制,无法提供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电视台的消息要滞后几个小时,报纸的消息要滞后一天以上,在此方面新媒体就体现出充分的竞争优势。

  其次,新媒体在投资理财资讯服务方面能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库和分析工具,而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例如通过网络看股票行情,或查询所有银行、保险、房产方面等相关数据,这是传统媒体根本提供不了的。目前一些新媒体还推出了理财分析工具,例如假设用户现在有5000元钱应当如何投资,理财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设定方案,这些服务也是传统媒体无能为力的。

  第三,新媒体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的优势还在于互动。2008年网络财经服务中使用最多的是以股票、理财分析为主的财经软件,其次就是财经论坛和财经博客。

  不断突破“话语权”

  按照当前的媒体管理办法,财经新媒体原本只有转载传统媒体信息的权利,不具备自主的新闻采编和播发权;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排他性”是新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各家媒体纷纷采取其他办法成为事实上的“新闻制造者”。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各大知名财经新媒体基本上都有一支较为固定的财经分析师和评论员队伍,例如和讯网仅股票频道就汇集了近800名专业人士。每当发生利率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动、成品油价格调整等重大经济政策调整时,这些分析师和评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以网络博客或网络社区发帖等形式进行政策解析,并经常能以他们专业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引导网上舆论,成为财经“网络意见领袖”。此外,许多财经新媒体还通过嘉宾访谈、将网络社区热门帖子“置顶”、在搜索结果中优先排名等方式,突破新闻采编权的禁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浦兴祖教授和互联网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当理性看待财经新媒体“话语权”日益扩大这一趋势,更多地将其视为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和政策实施后评估的参考者,而不要简单地将这些新媒体上的一些不同意见视为政府话语权的挑战者;同时要学会利用财经新媒体加强政府政策的影响力。具体政策建议有三点:

  ——建立与财经新媒体的良性沟通机制,通过其汇集民智,搜集社会热点话题和意见。搜房网上海公司总编万久红说,作为国内业主论坛最为活跃的网站,搜房网每天都会对点击率最高、回复最多的“热帖”进行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网络社区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是很乐意把这样的排名免费提供给政府部门的。”

  ——重视财经新媒体的专业意见。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说,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是我们很多经济政策的一大不足,这与决策者闭门决策、不了解基层情况有很大关系,而互联网这种开放的交互式平台使得基层一线的意见表达成为可能,值得好好利用。此外,政策出台后也要高度重视通过财经新媒体及时解读,帮助各方提高对政策的认识和接受度。

  ——谨防财经新媒体成为某些利益集团或特定人群的工具。由于财经新媒体具有明显的资本运作特征,用户群又大多是中高收入人群,因此要防止财经新媒体成为“利益集团的传声筒”。同时,对于利用财经新媒体发布虚假信息牟利的行为,一定要依法予以坚决打击。(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季明李舒)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手机“原版再现”报纸:新媒体数字平台研制成功
复星集团手握100亿觊觎新媒体
传统媒体积极转型 不满于做新媒体“供货商”
新媒体进入在线营销时代
电视与新媒体之未来猜想 新老媒介各有各活法
2009中国新媒体创新大奖揭晓
分众走下神坛回归商业 风投纷纷“做空”新媒体
华视传媒荣获“2009最具广告投放价值新媒体”称号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