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人红是非多 入主新东家争议不断:2010年谁与胡舒立共进退?
作者:朱珠整理…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10-1-6 13:22:00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人红是非多。胡舒立这位财经界“女闯王”的动向总是令人意外,就在业界认为原《财经》人马还在等待刊号的时候,胡舒立已正式受聘,担任《新世纪周刊》的总编辑。

  胡舒立再次披上战袍,带着她的得力干将,原《财经》的核心采编团队,杀回财经界中的文墨战场,然而自胡舒立入主《新世纪周刊》的消息一出,是非传言便不断,《新世纪周刊》内部不在平静。胡舒立也许是吸取了出走《财经》的教训,让她挑大梁没问题,先谈妥条件。除持股5%外,胡舒立更是“携家带眷”入主新东家,第一期新杂志带着自己的新团队试水,不但抹去了原杂志采编团队老员工的名字,新杂志在封面下方更出现“财新传媒CAIXINMEDIA”的标识。这仿佛传达出一个讯号。  

  看看《新世纪周刊》新的领导班子,副总编辑由原《财经》编辑总监杨大明和苗树彬共同担任(注:苗树彬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兼任《新世纪周刊》副总编辑),主编的重任则落在了原《财经》执行主编王烁肩上。杨大明和是王烁都是胡舒立的老搭档,老伙计了,未来他们将继续伴随胡舒立继续奋战财经界,成为胡舒立坚强的左膀右臂。然后事情就这样完了?远没那么简单!苗树彬出现在副总编的位置上不能不引人思考,这其中多少有点政权更迭,新旧交替阶段相互牵制的味道,但是苗树彬是否真的能在副总编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还是在新名单中充当个配角的作用,目前来看还令人质疑。

  胡舒立现在的身份不同了,她将不再像在《财经》的时候那样受制于资本和制度了。胡舒立有了新东家、新身份,立些新规矩也不足为奇吧,目的当然是便于更好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工作成果。新旧交替,本就是自然规律,自古不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嘛。但是持股后的胡舒立是否还能坚持原来的新闻理想?新杂志风格是否变化?新旧采编团队怎样整合?新的领导班子内是否还会出现利益冲突?这些问号让我们不由的担心,2010年《新世纪周刊》能走多远,又有谁将与胡舒立共进退?

  疑问一.持股后的胡舒立及其团队,是否还能坚持原来的新闻理想?

  中国企业家:胡舒立今日盛名,都来自《财经》杂志空前大胆的报道。《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和《谁的鲁能》等一篇篇报道,均突破了国内此前报道的底线,尺度之大,前所未见。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财经》近年来的很多强势报道已惹怒了某些人,政治空间正在急剧缩小。如今胡舒立树大招风,一举一动备受舆论和监管部门的关注。《新世纪周刊》能提供多大的空间?这个问题将决定胡舒立新团队的最终成就。

  华尔街日报:在过去20年中,报导争议话题已经成了胡舒立的标志。1998年,她和出身高干、颇具改革思想的王波明共同创立了《财经》杂志,这本杂志因报导腐败现象以及政府在2003年掩饰非典疫情而在国际上受到关注。

  疑问二.新旧采编团队怎样整合?

  中国企业家:胡舒立团队的强势入驻,显然会给原《新世纪周刊》员工造成极大压力。这些员工将何去何从?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财新传媒在承担所有债务的同时,也将接收所有原《新世纪周刊》员工。随后,有消息指出,原《新世纪周刊》员工被要求试用三个月,因此表示极大不满,要求赔偿。更有消息称,“原《新世纪周刊》的一位孕妇和两位哺乳期母亲正在艰苦维权讨还欠薪”。对此,张立晖表示,以上说法都不准确。“目前,等于胡舒立团队加入了《新世纪周刊》,因此不会对原员工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团队的磨合需要时间和机制,一切仍有待最终结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原《新世纪周刊》人原本就不多,而且财新传媒旗下平台众多,安排起来应不是问题。

  疑问三.杂志风格新闻周刊OR财经周刊?

  中国企业家:原《财经》杂志被认为打上了强烈的胡舒立烙印。那么,《新世纪周刊》是否会在胡舒立主导下发生巨变呢?此前,迟福林表示,《新世纪周刊》的宗旨和定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是一本新闻周刊,不会变成财经周刊。然后,胡舒立带来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以试刊号为例,封面“通胀如虎”,内刊有《国有股划断转不转》、《内蒙窝案》等稿子,看起来“更像老《财经》杂志”,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但胡舒立版《新世纪周刊》毕竟不是当年的《财经》。一位胡舒立团队成员在新浪微博(t.sina.com.cn)客上表示,“从双周刊到周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他还表示,目前的美编团队是全新的团队,因此还需要一个磨合期。“大的宗旨和方向不会变化,但是一些栏目会有所调整,我想这也正常。”

  疑问四.《新世纪周刊》究竟能走多远?

  华尔街日报: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这本改头换面的杂志将很快在1月4日发行试刊,并在一周后经书报亭的常规渠道进行销售,不过这本杂志本身是一份不赚钱的学术期刊。尽管胡舒立将带来约七十个旧部,但目前尚且不清楚如果胡舒立就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报导,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是否会给她撑起保护伞。

  《新世纪周刊》或许前途难测,但它给予了胡舒立重启出版事业所急需的东西:刊号,即政府给予刊物的出版许可。刊号的发放受到政府部门严格限制,而且能否获得刊号一直被视做胡舒立将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结语:也许是我们想得太多,也希望是我们想的太多。胡舒立入主新东家的风波早晚会过去,胡舒立在《财经》的成功也已是过去时。从2010年起,人们更多的焦点和讨论也将围绕着胡舒立和《新世纪周刊》上,我们也许应该更宽容,只有宽容的环境才能让新理念得以施展贯彻,新品牌得以树立扬威,新团队得以成长壮大,孕育出伟大的新闻周刊品牌。

  相关新闻:

  《新世纪周刊》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新闻杂志,定位为综合类新闻周刊,1988年10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主管兼主办方是中国著名的智库机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新世纪周刊》下“双黄蛋”  新合作揭开老伤疤
谁在说谎? 《新世纪周刊》原采编团队5点澄清
胡舒立借壳《新世纪周刊》 四大悬念待解
《新世纪周刊》原采编队伍称全体遭解约
华尔街日报:胡舒立入主新世纪周刊 前途难测
时代周报:胡舒立与《财经》传奇
财新传媒今举行小型揭幕仪式 财经原班人马汇聚
时代周报:胡舒立与《财经》传奇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