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文体视点 >> 文章正文

NBA落户北京缘何泡汤
作者:刘丁     来源:南方周末     更新时间:2008-12-25 11:33:38

  NBA一旦落户北京,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将数以亿计,在这个巨大诱惑下,一个美国人和两个中国人一度各尽所能、亲密合作。但就在事情办得八九不离十之际,双方却反目成仇、官司相向。与此同时,NBA落户北京也变得遥遥无期

  NBA落户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并与奥运结缘,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戏剧性转折,球迷们在北京观看NBA比赛的前景变得黯淡起来。

  故事的主角是MatthewCarberry(Matt),一个长年在中国投资房产并在体育商业圈人脉颇广的美国商人。蔡彤,北京奥运篮球馆五棵松体育馆的开发商。国今娇,蔡彤的表亲和助理。

  NBA一旦落户北京,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将数以亿计,在这个巨大诱惑下,上述三人一度各尽所能、亲密合作。但就在事情办得八九不离十之际,双方却反目成仇、官司相向。

  最终的结果,看似煮熟的鸭子从锅里飞走了,双方谁也没吃着。而胃口被吊得老高的球迷们则发现,所谓的NBA北京赛区,更像是一场“忽悠”。

  一拍即合

  故事开始于2006年8月,当时民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CRE)已经成为五棵松体育中心项目的大股东,ACRE的总经理正是蔡彤。

  通过熟人介绍,Matt与蔡彤和国今娇相识,按Matt的说法,“他们最初只是想把篮球馆每年3000万人民币的维护费用搞定”,但Matt却提出把NBA引入五棵松篮球馆的大胆想法。

  NBA进入五棵松奥运场馆,对北京奥运、对于体育场馆奥运后的运营、对NBA在中国的球迷,都是好事情。五棵松篮球馆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3000万,假如引入NBA,不仅能很容易地把这笔费用转嫁给运营商,更是能使开发商获得巨额的赞助费和冠名权收入。

  但是NBA在美国之外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他们很谨慎,宁可不做生意,也不冒损失品牌声望的危险。”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06年9月,位于北京国贸中心的中国大饭店,Matt与蔡彤、国今娇共进晚餐,抽雪茄,喝了一点酒,一直待到晚上11点左右,对于把这件事情搞定的前景,双方都有些紧张和兴奋。

  Matt说,那一晚,蔡彤与他达成了协议:“如果我能够把NBA带入这个项目,并且保证让其他人来支付这笔3000万人民币的维护费用,他们就把冠名费和赞助费的10%以及运营收入的5%给我。如果我做不成,就不必付我一分钱”,“国今娇也可以得到与我同样数额的报酬”。

  正是这个没有签订合同的口头协议,成为引爆双方关系的定时炸弹。

  第二天下午,Matt从北京飞抵纽约NBA总部,代表民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CRE)与NBA探讨五棵松体育馆的合作问题。他几经周折,等待了6个小时,终于得到与NBA全球运营总监海蒂·尤伯罗斯(HeidiUebberroth)会谈一小时的机会。两个月后,2006年11月,海蒂飞抵北京。

  事情的顺利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2006年9月21日,Matt促成了NBA中国执行董事MarkFischer与ACRE的见面会谈。双方达成互信之后,往来频繁。Matt则居间沟通,疯狂地联络和谈判,仅仅是电子邮件,他就发送了七千余封。蔡彤、国今娇以及其他中方代表也赴美访问NBA。

  终于,2007年2月8日,ACRE与NBA签订合作协议:ACRE支付NBA50万美元,作为升级体育馆的设计、发展和运营咨询费用,冠名权和赞助费的40%归NBA所有。2008年1月,全球领先的体育娱乐推广商AEG与ACRE签订协议,分10年向ACRE支付1000万美元来取得五棵松篮球馆的运营权。也就是说,虽然付出了50万美金给NBA,但是ACRE最终把五棵松篮球馆每年的维护费用转嫁给了运营商AEG,另外又可以凭借NBA的声望得到部分赞助、冠名和运营的收入。当然,AEG也可以分享这三块收入。

  如此运作,也是NBA在美国之外的第一次。

  于是,有了中国第一家NBA标准的篮球馆——五棵松国家篮球馆,也有了奥运场馆奥运后商业化运营的创新。

  反目成仇

  2007年9月底,五棵松篮球馆与NBA的合作已经确立,与AEG公司合作的主要部分也已经谈妥,只剩法律文字上的修改。看上去已经不再需要中间人了。Matt的心里开始充满忐忑,毕竟,他的利益并没有合同保障。

  终于,一直担心的最坏的事情发生了。国今娇发来一封措辞坚定的邮件:“希望你不要再参与任何进一步的活动”。这就是现实——Matt被曾经的“好朋友”踢开了。

  2007年10月,澳门,中国国家男篮与NBA魔术队进行比赛,也正是在这里,Matt与蔡彤约定见面,谈退出之后报酬的事情,但国今娇却告诉他,蔡彤有事情无法出席,并且否认Matt为这个项目做的努力。Matt随后被告知,没有10%或5%的约定,蔡彤只能以个人名义给他10万美元。

  愤怒之下,Matt开始反击。他给蔡国二人发了一措辞强硬的“催债”邮件:“如果达不成协议,那么我将……起诉你们……在国际奥委会投诉你们……这个事件一定会成为头版头条新闻……”

  而国今娇只是冷淡地回复了一句:“祝你好运。”

  Matt与中方的确没有一个明确的合同,所有的承诺都是口头的,“我承认这是我自己的失误,因为觉得是朋友,对方也一直让我放心,”Matt沮丧地说,“但我不会认输,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诚信的问题,这是一个小人物对大块头的故事。”

  实际上,他们的确看上去曾非常亲密,在往来的邮件中,他们也都曾非常亲密地交谈和共事。据Matt说,在卡拉OK,在高档餐馆,蔡彤曾拍着肩膀对他说:“如果我们能在奥运会之前把体育场建设达到NBA标准,就能把这融入到奥运会的需要当中去,并且动用奥运专款。如果我们在奥运后运作这个事情,我们就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付钱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这些都变成了Matt的一面之词,曾经的朋友蔡彤和国今娇的律师说,Matt只是一个翻译。不过,Matt并不会说中文。

  2008年4月,漂亮的仿照NBA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建成的五棵松篮球馆内,国际女子篮球邀请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北京的南边,第二中级人民法院,NBA联络者Matt把建造球馆的项目公司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当然,占有该公司60%股份的民航房地产有限公司(ACRE)也在被告之列。

  鸡飞蛋打

  联络人Matt被踢出去之后,NBA、AEG、ACRE之间沟通上的问题不断,“他们在文化和沟通上有些冲突,”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NBA、AEG方面的一些联络人都是Matt的朋友,虽然由于公司利益上的事,他们不能站出来替Matt说什么,但是,这件事和官司都难免使他们对ACRE提高警惕。”

  “NBA本来希望在冠名权上每年能有1500万美元的收入,但目前由于AEG和ACRE之间的问题,NBA什么都没有得到,冠名权和赞助商也是经过了一年都没有决定,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Matt说。

  蔡彤拒绝与南方周末记者进行交流,国今娇的手机也无法接通,他们名片上和营业执照上的地址都找不到民航房地产的公司标志。

  2008年10月18日上午,NBA中国赛北京赛区,NBA季前赛(正式比赛前的热身赛)雄鹿VS勇士在五棵松篮球馆开赛。为了这场比赛,阿迪达斯付出了巨额的赞助费,他们精心地在五棵松篮球馆旁边观众入场必经通道上设立了一个临时性的小区域,并充分利用了这块区域展示阿迪达斯的商品。一切看起来如此完美,一场让人疯狂抢票的NBA篮球赛,一个未来潜在的财大气粗的赞助商,似乎都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但是,就在比赛开始前3个小时,阿迪达斯的临时区域被管理部门强制封住,理由是主办方缺少必要的手续。结果观众改从其他通道直接进入篮球馆。

  12月,凯莉·米洛本应该在五棵松篮球馆举办全球巡演北京站的演出,但也是由于这种“管理不善”,而不得不将演出地点改到了工人体育馆。

  目前,五棵松篮球馆已经被关闭,直到明年年中,公开的理由是体育馆要重新装修。“但实际上,是三方关于利益的纠葛没有理清,赞助费和冠名权的定价也有争论,还有文化上和沟通上的问题。”Matt说。

  而这对于各方来说,都是失败。AEG投入了巨额资金换来运营的权利,但是,停止运营就意味着赔钱。而五棵松篮球馆越是停馆,就越没有人气,就越难以得到赞助费和冠名权,NBA和民航房地产有限公司都要面对这个结果。

  AEG原来的负责人已经回到美国度假,并且之后将调离北京办公室,而NBA原来负责谈判的执行董事MarkFischer也调离了北京办公室。

  “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NBA在中国的脚步可能被延缓2-3年。”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2008年12月20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判决。由于Matt没有任何书面证据证明自己拥有10%的冠名权和赞助费收入,5%的运营费收入,法院不能支持Matt的诉讼请求。但是法院也认为,Matt为NBA和五棵松体育馆作出了一定贡献,有权索取报酬。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北京大风掀开体育馆顶层(组图)
北京拟试行自行车免费租赁 每车均安装GPS定位
美比基尼小姐自曝:我曾与多位NBA老大一夜情
北京地坛书市今开幕 于丹开讲引爆棚
北京限行令遭骂声 十大理由反对限行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于10月9日在北京召开
北京油价上涨缺少足够理由
社科院专家:北京高楼价“三大支柱”已轰然倒掉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