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网络 >> 文章正文

“人肉搜索”该为自己正名
作者:曹林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8-12-23 9:50:51

  继前段时间在“深圳高官猥亵门”一事上打了漂亮胜仗后,人肉搜索又把矛头指向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细心的网民从几张网上照片中发现,这位局长抽的是1500元一条的“南京”烟、戴的是售价10万元的瑞士名表“江诗丹顿”。有照片为证,局长想甩都甩不掉。据报道,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周局长已好几天没露面,当地纪委已介入调查此事。

  我期待,此次人肉搜索能紧抓周久耕手上的天价烟和名牌表不放,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找到更确凿的证据,避免形成网络暴力,避免使用非法手段,而在法律框架内查出周久耕身上的问题,从而洗清以往人肉搜索在一些事件中留下的污名,改变公众对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恐惧,树立一个以人肉搜索依法反腐的典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肉搜索在此事中已露出某些浮躁的苗头,很影响自身公信力。比如,有网友搜出周久耕有个当“南京某房产老总”的弟弟,从而批评“老哥当房产局长,老弟当开发商,互相配合”。不过该房产公司很快辟谣称“两人无任何血缘上的联系”。也有人从简历上发现:周久耕为1960年6月出生,传闻是其弟的周久忠也生于1960年,除非两人是孪生兄弟,否则是亲兄弟的概率微乎其微。可见网民依据搜索结果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当然还有不少关于周久耕的传闻,不过都不是如天价烟和天价表那样确凿的证据。

  这样以讹传讹,很容易影响人肉搜索的道德形象。正如本次一位网友理性的呼吁:没有核实的事情就不要瞎猜了,免得还为贪官倒打一耙提供口实。确实,如果缺乏自治,不遵守“实事求是”的规则,不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而是见风就是雨,没有核实就乱加猜测,进而使对周久耕的人肉搜索退化成讨伐贪官、对官员污名化的表达民粹情绪甚至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手段,人肉搜索就毫无正义可言了。那样的话,反腐的水最终会因人肉搜索的不自律而被搅混,个别官员会反打一耙,把矛头反转向声讨网络暴力。

  以往出现过这种情况。本来是很正义的行动,或者是帮助弱者发言,或者是讨伐作恶者,但因在网络狂欢和道德审判中失去理性,没有守住道德底线,并冲破法律规定,最终令人肉搜索变成网络暴力。就在几天前,北京法院就“网络暴力第一案”向工信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工信部加强对互联网网站的监管力度,采用适当技术手段,加强对网民言论的适时监管——显然,正是不少网友的不节制和对人肉搜索的非理性使用,使以追求正义为初衷的人肉搜索异化为网络暴力,并招来舆论谴责和有关方面加强管制的应对。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在“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搜索过程中查询相关信息。其优势是能最大限度地搜索到信息,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方面是搜到的信息真假难辨,加上发言者的匿名性,很容易传播虚假信息和滋生谣言;另一方面由于是群体行为,网民很容易失去理性,网络暴力容易在某种道德义愤和正义幻觉中形成,从而逾越法律底线,侵犯私人权利。这种弊病在以往多次网络事件中暴露出来,因而人肉搜索的道德形象并不佳,虽然在曝光丑恶方面起到过很大作用,但人们一直对其魔鬼的一面保持高度警惕。

  期待此次人肉搜索能在“追查”“史上最牛房产局长”一事上为自己正名,树立一个依法反腐的典范。(曹林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人肉搜索”天使与魔鬼的拥抱
女房客遭人肉搜索案 宣判其诉讼请求被驳回
“网络暴力”,想说恨你不容易
网络惊现人立方搜索 比人肉搜索更囧更强大
警察不如网络 "人肉搜索"折射公共心理危机
中国青年报:“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评论:人肉搜索利弊皆存本身并无“原罪”
评论:互联网“人肉搜索”入罪的三个前提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