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杂志 >> 文章正文
时代周刊聚焦在日中国新移民称其为中日桥梁
作者:马毅达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7-12-10 9:27:02

  吴童童(音)出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最大爱好就是打电子游戏。但读懂游戏命令需要他能掌握日文,所以不久之后,吴童童的电脑和日文水平都开始突飞猛进。现在,27岁的他在东京的一个软件咨询公司工作,成为进入日本的高技能劳动力中的一员。

  “成功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吴童童说,他的薪水比国内朋友的高出了许多,“我可以在日本实现我的现代中国梦。”

  吴童童是最新一期《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该期杂志以《追逐日本梦》为题,聚焦了中国白领劳动力在日本的生存状况,并称这种民间交流“证明了亚洲充满机遇”。

  成为中日桥梁

  报道称,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令人羡慕,两个国家的未来也紧密交织在一起。仅在上海,就居住了2万名日本人。而在日本的中国人数量更是壮观:50万人的中国合法移民是在日本的最大外国人群体,这些人不仅仅是厨师或者只能在便利店里值夜班,超过8万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大学里学习,占据了日本外国大学生数量的三分之二。毕业后,他们会进入日本的劳动市场,例如IT或者生物科技这样的高利润产业。

  中国白领劳动力的流入使得日本再次思考自己的国家身份。传统上,这个岛国一直都是内向而且惧外的。由于多年的低出生率造成了劳动力短缺,日本了解到如果要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就必须要引入劳动力。

  所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的进入,让日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对外国人的态度。2004年,中日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2050亿美元,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双语优势以及拥有跨国学历,日本新一代的中国移民将从新的东亚现状中得益。“像我们这样的人就如同一座桥,”张莉铃(音)说,她祖籍杭州,在日本生活了18年,现在运营一家提供中文节目的电视公司,“我们可以展开良好的个人关系,所以政治争议并不是界定中日关系的唯一东西。”

  新移民素质很高

  由于本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多数日本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中国日益庞大的中产阶层身上。“人们都认为美国和日本在商业文化方面会有很大不同,”张莉铃说,“但是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就连日本人也想不到我们之间会有诸多不同。”为起到牵线作用,猎头公司Meitec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为想要进入日本公司的中国工程师提供为期6个月的培训项目,他们中的一些人随后会被派到日本。其中的必修课程包括团体协作(中国工程师更加乐于个人研发)、实际工程技能(中国的部分大学强调理论学习而不是实践应用)以及道歉的艺术(日本工程师能很快承认错误,但中国员工相对较少会这样)。

  在过去的21年里,Meitec给日本输送了156名中国工程师,只有一个人回国。“我们的工程师并不是廉价劳动力,”Meitic环球商业集团主席KanjiFukuda说,“他们与我们的日本工程师一样具有高级技能,由于他们的中国背景,还能带来其他的价值。”

  这些新的中国移民也在改变着横滨山手中文学校,这是日本最大的中文学校。学校于1898年成立,起初是为码头工人和小摊贩的孩子提供教育,这些人当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日本国籍。当时,学校没有可以胜任课程的老师,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执教老师的地方方言。但这十多年里,学生的人数增加到了400多人,校长庞民生(音)见证了一场教育革命。很多学生的家长是IT业的管理层或是科研人员,而不是以前的苦力。“这些人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庞民生说,“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这样,他们对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很有信心。”

  信任感很重要

  然而,中日两国关系紧密的最大障碍可能是感受差距。日本社会对外国人仍然没有信任感。吴童童回想起他有一次去上班,在15分钟内被警察拦了三次,要求查看他的外国人注册证明。

  日本政府也将外国人视为是临时居住者,而不是潜在的移民人员。并不只是中国人面临这一困境,在日本生活数十年的韩国人、巴西人以及秘鲁人都很难取得公民身份。

  然而,光英欢(音)却相信世界无国界这一说法。作为高中交换项目的学生,他在2002年从中国东北来到日本。五年后,光英欢的日语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他现在是东京大学的研一学生。“当我刚到这里,人们取笑我说不好日语,”他笑着说,“但现在,当我告诉他们我是东京大学的学生时,他们只会佩服我,不会只考虑我的国籍。”

  现在,他只有23岁,恰如其分地证明了亚洲充满了机遇。

  相关新闻
《时代》周刊评出2007最佳发明(组图)
《时代周刊》被判赔印尼前总统苏哈托1亿美元
MySpace与第二人生入选时代周刊五大最差网站
传媒大学与阳光卫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美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本拉登与美大兵同上榜
美国时代周刊改版 版式趋向怀旧复古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杨伯宁:沟通融合创新 成就卓越公关人
IBM中国企业策划传播部经理徐斯霖访谈
李频:期刊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