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记者札记:我的“危机”采访在继续
作者: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4-9 11:40:53

  2007年的3月21日,是中国节气中的春分。我与几位朋友在北京海淀的一家餐馆邀杯联欢,这一天是本人的生日。席间,有人提起一周前也就是3月14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首曝资产危情。经济史专业的刘博士迷糊着眼睛若无其事地说,“世界经济太平静了,怎么不来一场危机?”这竟然一语成谶。

  作为一名财经记者,我开始从网络和海外朋友、新闻同行处了解次贷危机的动态,也重新翻开世界经济史和世界金融史,探知这场危机的来路与去向。虽然次贷危机在2007年发生,而我真正计划把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阶段性的采访任务则始于去年,至今一年有余。2008年3月13日,我在北京大学采访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荣誉主席利奥·梅拉梅德,这位被全球公认为金融期货创始人的一句话坚定了我的一个初衷——向更多的人群调查对全球金融趋势的看法,而最终的结论很可能接近于将来的实际。

  同时,西方媒体对金融危机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也激发了我的采访热情。2008年以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彭博社等西方媒体总是把金融危机灾难性的报道突出在亚洲,西方媒体甚至表示,“投资者要密切关注亚洲在发生什么,因为其会对全球其他区域产生潜在影响。”

  自去年3月份开始,我开始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采访和调查。我把报道视角对准“预期和趋势”,拟定采访的三方面内容取向:金融危机发展的态势和路径;危机发展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危机后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采访的方式有参加会议论坛、电话电子邮件采访、问卷调查、收集研究报告等。

  从2008年6月起,我更多地参加会议论坛,至今年3月底,我参加与金融危机相关的论坛近20场,在会场上下采访了50多位国内外经济学家。

  金融危机以来,作为经济学家的成思危一直奔忙着释疑解惑,颇受欢迎。记者在去年11月和12月间的北京相关论坛上,几乎平均每周要聆听他一次演讲。成思危的前后结论比较一致,他表示,本次金融危机两三年内就会过去,2011年开始将迎来世界经济的复苏。2008年11月29日,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可能会经历三四年的负增长,中国经济也会经历不可避免的调整。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三次接受采访表示,中国经济将先于美国见底,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全球经济真正复苏最早要等到2011年。

  对于金融危机的时间跨度,经济学家分歧较大,综合各方的看法,近60%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全球经济将停止衰退,2012年开始出现缓慢的恢复性上行。

  2008年10月24日晚,在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进行了题目为“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会。北大国际MBA的师生校友们齐聚一堂,翘首聆听林老师的精彩演讲。林毅夫于当年5月底赴美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此次是他首次回国。

  演讲结束后,林毅夫针对我的问题作出两个判断,一是发达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衰退期,二是发展中国家还可能产生“危机的第二轮效应”。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未完成项目因缺钱可能变成“半拉子工程”,已完成项目可能变成过剩产能。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银行呆坏账的增加。

  林毅夫对于发展中国际银行业的判断,与我2008年底从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日兴资产管理公司拿到的研究报告形成共识。

  2008年11月开始,我又开始给国内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20家国内金融机构,德意志银行、野村证券等10家外资金融机构发出问卷调查(发给机构中的熟悉的专家和学者,由其在机构内展开讨论形成最后意见),调查内容分危机发展、影响、危机后变革三大内容十二项。经过三个月的联系与沟通,共收到回复21份。机构的回复近60%在三大问题上存在相同和相似的看法:金融危机将持续三到五年,全球金融资产将大幅缩水,危机之后的10到20年内世界金融格局将发生大变革。

  2008年11月15日,北京国际金融论坛(IFF)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对记者畅谈了他构想的国际金融体系新秩序,他话锋直指美元,“所以我们在想,对IMF来说,IMF的管理体系或者货币体系,应该寻求美元的替代品,就是说哪种币种能够替代美元发挥职能,IMF应该考虑这些创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008年11月24日深夜,一份来自美国的越洋邮件出现在我的眼前。成永,我研究生时的同学就读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他完成了我的重托,按我的提纲采访了两位经济学家。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由他的助手给出简单的回复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经济将进入较长时间的衰退,但是不会崩溃。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则表示,美国将经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以前认为美国的收缩将是短暂而轻微(呈V字形且复苏很快就出现的衰退,就像1990年至1991年和2001年的衰退那样)的主流观点将失去市场。实际上,美国的收缩将呈U字形:时间长,程度深,将持续大约24个月。其结果可能是时间更长、呈L字形、持续数年的停滞,就像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所经历的停滞。

  2009年1月22日,中国的春节正在走近。当晚我在北京建国饭店大厅的藤椅上以一杯中国的绿茶招待来自远方的法国客人——全球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高级分析师法尔克(化名)。他是在我的一位银行的同学介绍下前来见面的,法尔克没有如约带来那份我期待的全球银行业发展态势的研究报告。可能是为了照顾我遗憾的心情,他说,公司的报告还没有完成,完成后会公开的。

  最终,法尔克也简单地向我介绍了穆迪氏公司研究报告的一个结论,东欧银行涉险将危及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因为一旦东欧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势必会在西欧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更多的欧洲银行在这场源自东欧的金融风暴中倒下。这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2008年1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相呼应,报告称,从美国本土来看,2009年最少有100家中小银行倒闭。

  深夜时分,出租车驶过北京复兴门,我转头望见静谧的金融街,心头一动,亚洲的银行会怎样?后来,我采访郎咸平等经济学家,他们多数的观点与法尔克相似,也最终形成世界金融大趋势之一,全球金融资产将大幅缩水,而亚洲银行的坏账将抬头。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演讲后边离开会场,边扔给记者的一句话是“过度虚拟经济将不断地给世界金融带来动荡。”这与此前采访的成思危、李扬、余永定等经济学家的观点一致,过度虚拟将主导本世纪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截止到今年3月底,我通过以上方式采访国内外经济学家100余位,机构数十家,通过梳理和统计,以多数看法为主线,得出全球金融危机发展和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七大趋势。

  金融危机仍在蔓延,采访的脚步也将持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北京商报》招聘记者编辑5人
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招聘记者
美记者在伊朗被控犯有间谍罪 下周受审
记者手记:G20峰会会场的“中国热”
刘畅:记者的职业理想不会因阴影而消磨
曾玉:关于“战地”采访中的信任
记者亲述:与索马里海盗“零距离”交流
重庆电视台记者采访遭遇“全武行”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