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敲诈案疑云重重 记者,橡果,谁是干净的?
作者:传媒领袖…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07-5-14 18:31:08

  编者按:

  5月10日,原《财经时报》记者熊川涉嫌敲诈橡果国际案在朝阳法院开庭,一宗拖了半年才开审的案子,再一次把“记者”和“诈骗”二字联系起来。然而,本案迅速地引起了媒体圈内的高度关注,不是因为“诈骗”,不是因为“40万”,而是因为它疑似“圈套”,同时屡有发生的记者诈骗案让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媒体圈内的“潜规则”……


  【当事双方】

  熊川:男,28岁,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六年,是一位在《财经时报》工作已多年的年轻记者。其作品《超级电脑与基因》一文曾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科技新闻奖”。他于2006年7月3日在《财经时报》发表了3篇揭露橡果国际虚假广告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橡果国际:主要从事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策划、商品零售等业务的大型技工贸一体化企业。公司以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为推广手段,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辅助工具,成功创立起多媒体的商业推广平台。在中国快速增长的个人消费品市场上,橡果国际通过纵向垂直整合,铸就了“好记星”、“背背佳”、“氧立得”、“紫环”、“安耐驰”、“网e 拍”、“视乐奇”等著名品牌。


  【事件回放】

  “我们刚走出包间的门口,便衣就上来了,他们一掀,发现了报纸包的25万现金。熊川的脸‘刷’地就白了。”茅以宁在法庭上说。《财经时报》的记者熊川和曾经当过记者的茅以宁,刚刚和北京橡果经贸有限公司企划部总经理蒋宇飞吃完饭,就因涉嫌敲诈勒索该公司40万元,被等在饭店包间外的警察人赃俱获。

  昨天,已经被以敲诈勒索罪提起公诉的茅以宁和熊川,一起在朝阳法院受审。

  分别拥有研究生学历和大学本科学历的茅以宁和熊川一起被带上法庭,面对现场众多记者的翘首以待,34岁的茅以宁面带微笑,熊川则面无表情。昨天,熊川年迈的父母也出现在法庭上,他们身体一直前倾,眼睛一刻不离自从案发后就再也没回过家的儿子。

  两名被告各为自己请了两位辩护律师。

  证人蒋宇飞“我用手机录了音”

  北京橡果经贸有限公司企划部总经理蒋宇飞来到法庭作证,说他通过茅以宁的牵线,最终决定给熊川40万。他为了保留有利证据,特意用了“只按一键就能录音,”的摩托罗拉手机,“很多我都录了音。”他还当庭播放了手机录音。但是因为声音太小,记者在法庭上没有听情内容…>>查看全文


  【庭审直击】

  5月10日上午,北京朝阳区温榆河法庭三楼大审判厅,惊动京城内外的“记者涉嫌敲诈勒索案”一审开庭。被告人茅以宁、熊川在被羁押近九个半月后,首次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的审判。

  此次庭审持续三个小时余,于中午12点25分结束。法庭宣布将择日宣判。

  两名被告人中,熊川在案发时任《财经时报》记者,另一被告茅以宁案发时为无业,但茅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工作。该敲诈案的核心情节,围绕着记者的调查报道与中国最大的电视购物公司“橡果国际”展开。

  在法庭上,个头不高的熊川上身穿着印有“朝阳看守所”的绿色囚衣。当熊川被带到被告席上时,眼神向着旁听席上的父母快速扫过;另一被告茅以宁则穿白衬衫,浅灰长裤,未着囚衣…>>查看全文

  撰文记者自愿认罪

  昨日在接受法庭质询时,熊川表示认罪,原因是茅以宁告诉过自己已经拿到15万元,自己也曾索要过,虽然最终没有拿到钱。

  根据检方指控,熊、茅二人总共敲诈了橡果国际40万元。针对检方指控的另外25万元,熊、茅二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圈套。

  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年7月27日,二人应蒋宇飞之邀到某饭店吃饭。饭后,蒋宇飞送给二人两个纸袋,“他告诉我们里面是一部商务通手机、一部好记星和一些资料。”熊川说,他当时感觉袋子很沉,但没多想。然而,就在他们走出饭店包厢时,几名便衣突然冲出,从纸袋内搜出一摞用报纸包裹的现金,共计25万元。

  蒋宇飞昨日出庭作证时告诉法官,称茅以宁曾转述熊川的话,要求橡果国际支付40万元,25万元是剩下的余款。

  “我们确实不知道里面有钱。”茅以宁回忆,看到纸袋中的现金,熊川当时就惊呆了,“可能是蒋宇飞太痛恨熊川了,所以偷偷塞了25万元陷害我们。”

  橡果国际被指设套

  熊川的辩护人许兰亭在阐述辩护意见时提出,7月4日和7月9日,橡果国际以遭遇敲诈为由,分别向上海和北京警方报案,“为什么报案后还要给钱?给钱为什么还藏得那么隐蔽?”许兰亭称,橡果国际就是想人赃俱获,故意设下陷阱,令人“十分震惊”。许兰亭为熊川做了罪轻辩护。

  面对许兰亭的质疑,蒋宇飞显得有些准备不足,只说了一句“我也不想给啊”,随后拒绝回答…>>查看全文


  【网友评论】

  编者评论:谁是干净的?

  拖了九个月才开审的案件,至今仍是扑朔迷离。一个说“敲诈”,一个说“陷害”,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夹缠不清。围绕这宗案件,网上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话题焦点无疑是“谁是干净的”。但是,更值得人深思的是,为什么记者“敲诈”事件屡屡发生?为什么大众对于媒体圈中的“潜规则”总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从何时起,记者与企业的关系变得如此微妙而暧昧!

  《财经》网友A:

  被羁押9个半月,羁押这么长时间也就说明这里面有问题。当然,如果含蓄地点出,就在这场拖延了数月的庭审开始5天之前,橡果国际在美国成功ipo。那就更好了

  《财经》网友B:

  熊川的报道去年延缓了橡果的上市进程,中央电视台在陷害熊川事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惜,橡果这样的恶劣公司最终还是在五一登录纳斯达克,股价还挺高……

  网友鸣不平:

  你这样陷害记者,难道不害怕报应吗?要知道,一个"共产党员"倒下去,千万个"共产党员"会站起来。更要知道,即使你发现一个假记者,只要你的辫子被人抓住,他会叫来十个八个真记者。真可谓:识事务者为俊杰。

  网友黄振迪:

  问题在于你不能中这个圈套。在台湾也有郭台铭被敲诈一案也是同样的情况。

  Techweb网友:

  有个内容各个媒体都没有提到,就是茅以宁当庭翻供,称办案民警涉嫌诱导,按他自己的意思写供词,而且在程序上不合法。这一点茅以宁显然对中国的司法现状认识太幼稚。不知道他是否记得饭局那天自己走出包厢门2米就被抓的情景。法庭上蒋宇飞称公安机关的抓捕行为他事先一无所知,开玩笑,警察就在他们包厢旁边吃饭,还是橡果买的单,他会一无所知?而且这个案子拖了10个月不审,就在橡果上市6天后开庭,这是巧合?

  茅以宁在庭上坚持这是一次行贿和受贿行为?是的,这确实是一次公关,或者行贿的行为,记者是绝对不会发表了文?***一定是把稿子发给对方,美其民曰“请对方过目核实”。为什么检方或者橡果一定要告敲诈呢?同志们,大家都知道橡果现在是上市公司了,如果是行贿当然是个公司丑闻。但是敲诈就不同了,一方面成为受害者,同时也说明之前财经时报的文章有问题,是敲诈文章,于是橡果就洗白了。难道茅以宁想不通这一层?还想试图顽抗,把案子扳成行贿受贿?不可能。橡果们不答应,人民……不答应,人民……也不答应。

  想想吧,橡果,或者说他背后的软银有多大的能量?天知道。


  【相关新闻及评论】

  新闻敲诈真相:一个“有偿记者”的自白

  我当初刚来北京也是抱着好好做新闻的想法,成为一个正义的、讲原则、有理想的记者,能为一些弱势群体说话一直是我大学里的梦想,可是现在媒体生存的大环境都不怎么好,竞争激烈,尤其是一些行业报更是入不敷出,于是报社对每个人下了经营或发行任务,完不成创收的指标,拉不到赞助,你就没有收入,记者也不例外。最主要的是报社的领导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或私底下鼓励支持这种有偿新闻的行为。生存的压力使报道权成为记者谋求利益的工具…>>查看全文

  原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孟怀虎敲诈勒索一审被判七年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今天上午对中华工商时报原浙江记者站站长的孟怀虎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孟怀虎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对其所获赃款63万元继续予以追缴,发还被害单位…>>查看全文

  中国投诉网记者涉嫌敲诈380万元受审(图)

  今年6月,被告人李凌以将要在多家媒体上报道对“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有负面影响的文章相威胁,向该公司勒索人民币380万元,后来李凌于6月25日12时,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福建大厦1011号房间,从该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刘浩处索取人民币10万元,后来被告人李凌被抓获归案,赃款已经还给被威胁的单位…>>查看全文

  陈力丹:由记者站站长涉嫌敲诈看问题的演变

  2006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中国食品质量报》等4家报社记者站记者以新闻报道为名、向基层单位和群众敲诈或诈骗财物的违法违规活动。这4起案情虽互不关联,案发时间也有早有晚,却有一些相通之处。联系新闻界这些年出现的违规违纪情况,也许这些相通之处可以被看作是近年来问题演变的一个集中反映…>>查看全文

  相关新闻
记者索要40万敲诈?陷害?
“记者涉嫌敲诈案”一审开庭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