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报道文娱新闻应有科学的“市场观”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更新时间:2007-11-13 10:10:03

  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娱市场迅速扩容。包括出版、戏剧、音乐、美术在内的文化产业,和影视、流行音乐为主的演艺娱乐业,都成为文娱市场的主体。

  而肩负传播信息、引导方向的主流媒体的文娱新闻报道,应与其相适应,既不能低俗、庸俗、恶俗,满心“市场化”,也不能无视必要的“市场观”,以致脱离了受众的健康需求。

  “市场观”,是指我们制作新闻产品时,应建立起一种与受众紧密相连的关系,心中时时刻刻要有读者、观众的需求,遵循市场规律,讲究“产销对路”、“随行就市”。要经常了解市场,做市场调研。这与我们导向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的办报方针绝不矛盾。一个是市场攻略,一个是市场规范。我们应该寻找、服务、引导、做大这个市场。

  一、主流媒体应理直气壮地报道文娱新闻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表现不仅难以避免,还应该提倡。作为主流媒体,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近年来,娱乐已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以前单一的以文学、出版、戏剧为代表的文化新闻,目前已难以令读者与观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群满意。娱乐与文化并重,已成为媒体文化新闻板块的必然选择。为满足受众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绝大多数的都市报、晚报、时尚杂志、电视媒体,都开辟了专门的娱乐新闻版、频道,而且迅速成为媒体抢夺眼球,提升发行量、收视点击率的重要支柱。

  主流媒体的文娱新闻工作者,只有先树立起正确的“市场观”,然后才能得以在其中进行健康品位的引导。有些主流媒体因为党报党刊的定位,一贯保持其严肃性,其文化新闻往往突出宣传性,强调主流价值观,以图书出版、戏剧演出报道为主,似乎不屑于以影、视、歌明星为主的娱乐新闻。对泛娱乐化倾向,主流媒体不迎合、不炒作、不渲染的态度是正确的,但对文娱市场全然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介入,不闻不问的鸵鸟政策”①,这就与主流媒体传播健康思想观念、引导大众文化欣赏水平的责任不相符合了,更与主流媒体也有“商品属性”的理念相悖。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现在对娱乐生活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对有强大需求的市场,我们的主流媒体不能为了抵制娱乐中的低俗之风,就消极地把娱乐报道拒之门外,如同为了泼脏水,竟把水中的婴儿也泼掉了。这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之举。

  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杰出的新闻教育家王中教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要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作用。”即“既要提供新闻,又要进行宣传,这是报纸的两种功能”②。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中也说:“认识到报纸和广播电视产品也是一种商品,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有积极意义。经常考虑读者的需要,新闻媒介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受众就不愿意去买,去看,一切意图就会落空。”③

  主流媒体在新时期的商品属性,已渐渐明显。既是商品,就要有市场。文娱新闻是受众市场呼声最高,也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所以主流媒体应该转变观念,组织队伍,制作和发表受人们欢迎的文娱新闻产品。

  二、当前的文娱市场与文娱新闻报道

  1.读者观众的需求与分布

  树立“市场观”,首先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市场。笔者因在媒体文化新闻部供职,所以经常对文娱市场进行调研,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合理配置报道资源。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主流媒体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受众在了解重大政策信息、国内外重要新闻后,都阅读、收视文化娱乐新闻。其中,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受众愿意了解影、视、流行歌曲、话剧界明星的表演消息、个人婚恋情况、事业发展的动态;四十多岁的中年受众对娱乐新闻深层次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开掘性报道更有兴趣;而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受众则更喜欢电视剧、戏曲、图书、民族音乐的报道,以及文化现象分析与批评的文章等。

  如果细分,在上海,有关明星的娱乐新闻,最热心的受众约有30万人;古典音乐的发烧友大约4000人,加上能经常欣赏音乐的听众约上万人;舞蹈爱好者近5万人;民族音乐爱好者约20万人,其中实际的消费者占五分之一,媒体受众约15万人左右;戏曲的爱好者约有10万左右,实际消费者不过万,基本都是受众;电视剧的常年观众约有100万,他们当中的报纸读者约在50万左右。除此之外,对文娱活动和文娱新闻有兴趣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2.主流媒体应主动调整采编力量的配置

  从目前受众市场的分布看,文化与娱乐新闻的需求人群大概是二成对八成。而目前多数主流媒体,尤其是主流报纸,采编、版面资源配置并没有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有10名记者,一般采写影、视、歌娱乐新闻的记者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文化条线记者则占到三分之二,版面上有百分之六十是文化报道。

  笔者认为,主流媒体应在与自身的大定位并不矛盾的前提下,为文娱版面准确定位,有关采编部门应不断调整采访力量及版面资源的市场配置。以新民晚报为例,其文娱新闻版面奉行“市场的健康文娱需要,就是我们的努力追求”原则,目前文化新闻部的9名记者,经过重新调整,文娱新闻记者从原先的3人增加到5人,文化记者4人,版面百分之六十以上以娱乐内容为主,基本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3.根据市场健康需求制作内容

  主流媒体文娱新闻,应按受众层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采制。比如纸质媒体,瞄准年轻读者的需求,可以安排及时性的明星图文报道;针对中老年读者对影视剧报道的需求,可以安排影视剧动态新闻、赏析评论、节目预告稿件;针对音舞、戏曲、图书读者的爱好,可以安排演出现场、幕后花絮报道,以及当红作家、戏剧名角专访等等,这方面的报道不一定太集中,数量也不必太大,但要“长流水,不断线”,每天都要“透口气”。

  4.文娱新闻的版面应活跃多彩

  有些主流报纸的文娱新闻版面,经常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与要闻版区别不大的严肃面孔。尤其是对图片的处理,“小鼻子小眼”,甚至整版都没有一张靓丽的照片,显得非常沉闷,缺乏动感和娱乐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报纸必须重新审视视觉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对图像的使用。这些年来,新民晚报文化娱乐版在进行版式创新时明确:改变以前文字才是内容,才是“王”的观念,视觉与图片也同样是内容,也可以为“王”。以前在编辑眼中,图片只是配图,地位比文字低,现在则是图文并茂。

  5.记者需放下身段

  主流媒体树立“市场观”,对记者,尤其是文娱记者是个考验。主流媒体的社会地位都比较高,要记者放下身段去找娱乐界人士获取新闻源,常会有心理障碍。他们普遍存在大报记者的架子、朝南坐的脾气,对那些娱乐明星的态度是“你不来找我,我不去见你”,于是明星新闻往往让实习生代劳。结果是信息源少,现场感少,鲜活度差,总体质量不高。虽然有事后的深度观点报道,但时效性已经失去。这种脱离市场需求的状况需要大力改进,要切实确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杨伯宁:沟通融合创新 成就卓越公关人
IBM中国企业策划传播部经理徐斯霖访谈
李频:期刊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