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传媒》:中国媒体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四个突破
作者:佚名     来源:《传媒》     更新时间:2008-6-20 9:24:48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人都重复着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选择灾难,但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方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选择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来面对,由此带来了突发新闻领域报道的一次变革——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全中国最痛的地方。作为媒体,无可选择地要经?受这场大震和这种大痛的考验,如何在大痛中传递大爱,如何在谣言中廓清真相,如何在创伤中凝聚力量……?似乎来不及过多地思考和准备,媒体便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赤膊上阵了,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抗震救灾进行到今天,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媒体在这场灾难中的表现,那么,完全可以说:媒体的表现带来了突发新闻报道一次观念和实践上的变革!

  变革之一

  快速充分公开信息,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

  毋庸讳言,对媒体而言,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公开报道,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很多突发事件的报道,要么语焉不详,闪烁其词,没有公众想获知的信息;要么言不及要,避重就轻,不披露大众关注的核心内容;要么发布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甚至干脆不公开报道。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太多的限制往往使媒体形成一种本能反应: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媒体就会反复斟酌和掂量,从而延误采访报道的时机。媒体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到底如何才能恰当把握,找到报道的最佳路径?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媒体的做法具有典范和标本意义。

  在这场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媒体大战中,我国媒体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做到了快速充分、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抢占了舆论的制高点。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就发出了第一条快讯。新华社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比法新社早6分钟,比美联社早8分钟。第一张地震图片也由新华社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迅速发出。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32分钟后即15时,在新闻频道口播第一条新闻;15时20分,打破原?有节目安排,推出汶川地震直播;22时,新闻频道和第一套综合频道并机直播“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滚动播出抗震救灾有关消息和工作进展。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派出多路记者奔赴抗震救灾前线,发回第一手信息。最多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派往前线的记者超过150名;新华社超过100名记者奋战在抗灾一线,在一周的时间内播发的稿件达4600多条。面对突发灾难,我国媒体反应之迅捷、力量之强大、视野之广阔、报道之深入,令许多国外媒体刮目相看。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此次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之迅捷、之全面,大出人们预料。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

  由于地震发生后,重灾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中断,媒体的报道便成了全国各地人民了解灾区灾情和救灾进展的最直接途径。除了记者现场采访发回信息外,在这次突发灾难中,还拓宽了信息发布的渠道。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起,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分别邀请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域的专家,发布灾情震情及救灾动态信息,并公开回答中外记者的现场提问,而且对每场新闻发布会都进行现场直播,不遮掩,不回避,不回答“无可奉告”。这样的发布方式既保证了媒体和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又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如此高规格、高频率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许多境外媒体给予高度评价。《洛杉矶时报》说,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葡萄牙《快报》在《另一个中国》一文中高度称赞中国媒体对灾情报道公开、透明,并说“这次地震检验了中国领导层的能力”。

  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不久,也就是5月1日,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便属于信息公开的内容之一。不管基于什么原?因,采取了哪些方式,这次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发布都可以视为信息公开的标志性事件。

  灾情以及救灾信息的快速公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媒体报道本身。《世界报》在头版头条刊文指出,面对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新闻媒体在整个报道过程中采取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英国《金融时报》更是明确地说,汶川地震是中国形象嬗变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权舆论的主导权。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相对透明和及时的灾情信息发布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恐慌,各地秩序基本正常。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灾难信息传播之中央台、四川卫视、电台故事
新闻出版总署接受日本凸版印刷公司抗震救灾捐款
黑客入侵地震局网站散布虚假信息被抓获
莫轻言“不得擅自采访”
网络视频成为海外网民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汶川抗震救灾大型纪实图片展
央视纪录片《震撼》创收视新高 镜头不在伤口撒盐
南方周末,摘下你的有色眼镜吧!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