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总编访谈 >> 文章正文

沈颢:环保为企业公民创造独特的价值
作者:佚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8-6-25 9:23:17

  沈颢,《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主要创办人,现任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辑。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

  主持人:沈总,很高兴接受采访,现在我们比较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在品牌公益方面的推广。您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办人,请您谈一下传媒公益的社会责任跟目前发展的形态?

  沈总:按照成熟的社会环境理念来说,公益应该是除了政府、企业之外第三方的机构来操作的行为,但是因为在中国有特殊的情况,有一部分的由盈利机构、盈利组织在操作,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机构以及一些企业或者其它的媒体机构来操作的,尤其是媒体机构这一块。在中国媒体机构有很特殊的特性,一方面是代表的公共舆论,社会公益很大程度上带有很大的社会公共性,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对社会的影响有重叠的地方。21世纪经济报道是以媒体的身份来推广公益的活动,有它的好处,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从21世纪经济报道刚创办就开始做一些公益的活动。

  主持人:最近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有哪些公益的活动?

  沈总:21世纪经济报道是在推广公益性的概念,在公益性的概念之外,又自己在操作一些公益项目。什么叫公益性的概念呢?我们在价值体系上,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上推一个叫“企业公民”(coporationcitizenship)的概念,因为我们是一份经济类的报纸,我们在和企业打交道,发现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把企业办好了,把钱挣到了,那就是对社会最大的福利。但是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观点没错,很正常。但是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这种观点还是不够的。怎么样衡量是一个好的企业?除了它能够提供就业、为股东创造利益以外,还有其它的方面。我们是中国第一个引进企业公民的概念的机构,但是什么是企业公民呢?我们有自己的系统性的研发,就是界定企业公民的体系。我们用一个六边形来界定企业公民这个系统,除了刚才所说的,为股东创造福利,提供就业。其实还有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好坏,对社会的回报即社会公益事业,还有环境保护,还有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个好的企业公民标准的一部分,我们把它统称为企业公民的“六个指标”。

  主持人:这(企业公民)是21世纪经济报2003年首次提出来的对吧?

  沈总:对。

  主持人:目前这个概念已经在很多场合都会提到这个名词。

  沈总:我们刚提出企业公民这个概念的时候,事实上大部分的企业都还很迷茫,不知道企业公民是什么意义,我们在提出这个概念的前两三年,基本上都在推广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推广某一个企业的新的价值系统,推广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推广新的企业价值体系。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太多企业像现在这样经常拿企业公民来作为自我的认可评判,很多的企业比如说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万科集团刚开始的时候也都是对企业公民不是太了解,但是逐步逐步他们就开始了解了。到现在为止,他们在整个的公司价值体系里面,已经非常认可企业公民的概念。

  另外一个,大家也可以看到,从2003年基本上没有人了解企业公民的真正价值,到现在尤其像今年的汶川大地震那样,整个网络上最常用的衡量企业价值系统的词就是企业公民,通过五年的传播,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基础性的标准。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通过年度的颁奖或者其它的方式来鼓励更多的像企业公民这类的企业?

  沈总:我们每年有一个活动是评选年度的企业公民行为,就是这个企业的哪一些行为是符合企业公民的某一些标准的,每年都有这样的评选,但不是说是一个排名,基本上是鼓励性的行为评选。我们认为虽然到现在为止已经五年,但是基本上是对这个观念更准确的认识的推广期。

  主持人:在你们推广企业公民当初的概念,到现在目前逐渐传播开来,这个推广的项目,与你们预期相比是否已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沈总:这个概念的传播这几年和中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型是比较吻合的,而且有关系的。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偏向,比如说大家现在提企业公民的时候,过分的依赖于社会公益事业,其实社会公益事业只是企业公民的其中一个指标。有一些指标大家提得不多,比如说供应链伙伴关系、消费者权益,这些大家提得不是很多。但是逐步的也有,公司的治理和道德价值的建立,其实都应该是企业公民里面的核心指标。我们觉得短短的五年时间,这个概念能够在中国受到这样的认可,也是超乎我们最早期的想象的。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21世纪这个报系,这一两年特别关注环保这个理念,包括最近举办的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类似环保的主题在接下来是否会有一些其他的计划或主题活动的发起呢?

  沈总:《21世纪经济报道》是21世纪报系主办的,21世纪报系在发起企业公民概念的时候,为了给企业引导性的案例,我们虽然是报社,但是也要承担企业公民的职责,所以我们在公益方面也发起了一些活动,比如说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小桔灯乡村小学图书馆计划、典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计划、绿色畅想大学生环保公益大赛,你说的环保公益大赛,因为2007年我们企业公民的核心理念是“变绿为金”,这一核心环保理念。大家在认识环保理念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环保是一个企业不得以要做的事情,是一个被动的认识,认为环保是一个企业额外要支付的成本。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环保,事实上是企业可以应用的一些在战略上或者通过产品、技术或者说专业模式的创新,环保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的。

  我们从一些企业的具体案例来说,其实环保可以帮助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新的技术力量,或者削减技术性的成本。所以说环保是我们认为企业绿色循环里面的一个环节,而不是说企业额外支付的成本。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觉得大学生是社会里面比较有朝气的,代表未来的这样一个群体,在大学生里面开始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可能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影响会更大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大学生里面做这样一个活动的初衷。

  主持人:目前大家知道6月1日就禁止塑料袋的规定出来了,特别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这种禁令是不是可以确保唤醒大家对环保的意识,或者这个作用怎么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沈总:对消费者的环保观念的普及、宣传方面肯定是起很大的作用的,而且我觉得这个作用就等于是全国性的环保教育,而且国家要以立法的方式来出力这个东西,我觉得挺值得的……

  主持人:这个可能是比之前进步的措施?

  沈总:对,非常大的进步。

  主持人:但是还没有完全让大家彻底的摆脱塑料袋。

  沈总:其实塑料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上,而不是在如何使用上,也就是带来的危害,最大的危害就是怎么处理这个塑料袋。

  主持人:比如说你们报纸或者媒体在这方面的宣传,还有哪些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呢?

  沈总:从整体社会性的影响力上来说,立法肯定是最有效的一种模式。但是其它的对环保的认识还是要更深一步,就像我刚才说的,某种程度上环保可以帮助人类从商业来上说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不仅仅是额外的成本。

  主持人:接下来的问题就关注到媒体发展的问题,我记得很清楚,沈总讲过要《21世纪经济报道》做成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到目前这个状况已经到了什么阶段呢?

  沈总:其实也不是说这么类比的,在商业新闻的炒作上,或者商业媒体在社会的影响力上,我们肯定是把《华尔街日报》当成我们的学习模板,但是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其实不一样的,在美国的商业环境和中国商业新闻的环境趋势很不一样。但是在新闻的专业能力上,和它所可能造成的对社会主流群体的影响力上,它们确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从目前和它们的对比上,我认为是差挺远的,因为他们是有全球影响力的报纸。

  主持人:经营时间也很长了。

  沈总:对,而且它们经营的时间也很长了,我们才短短的八年的时间。当然八年时间能够从一份周报到日报,已经是达到我们原来预计的初级的目标了。

  主持人:《21世纪经济报道》也是属于财经媒体这个领域,您能不能跟大家透露一下,财经媒体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的态势您认为怎么样,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沈总:我个人认为财经媒体不是说过多,事实上还是过少,你和别的领域别起来,财经类媒体还是很少。因为财经类的媒体也有很多专业化的分工的,现在大家最初步的认识还是在某些方向上,还不是非常细分的,还没有把它看成一个可以细分的市场,所以说它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也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系。我相信未来财经类的媒体,在未来社会里面的占有率还会大大的提高。

  主持人:目前还算是很少,也没有说太大。

  沈总:对,尤其是好的财经媒体。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办报的人,做媒体的人还是媒体深层的商业环境,对财经的新闻、对财经媒体的认识还是单一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也问得比较多,奥运对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因为《21世纪经济报道》也是关注经济、财经这一领域的,您认为奥运对中国的影响或者对中国某些方面的改变有什么作用?

  沈总:对媒体还是对什么?

  主持人:对媒体还有中国的经济。

  沈总:我们也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派出了很多记者去全世界举办过奥运的国家和城市去探究这个问题,去寻找一些答案。每一个时代的奥运,不同阶段的奥运对主办国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奥运会给中国带来更好的、正面的作用。尤其可以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奥运肯定会对中国走向全球有大的铺垫作用。你说对经济方面,目前看来还是比较正面的。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