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编主编 >> 文章正文

长平:上海网友的攻击更没有文化
作者:长平     来源:新浪博客     更新时间:2009-2-11 11:28:48

  最近上海发生了一起“文化事件”:某晚报刊发《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一文。文中说,“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句话“严重伤感了上海人民的感情”,该报社发表致歉声明,责任编辑已被停职,作者被网友“人肉搜索”。

  一般而言,在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的语言交流中,方言口音愈重,受教育程度愈低。这是一个事实,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例外的情况不计其数,很多大作家、大科学家在发音方面也缺乏能力。更何况,在和自己相同族群的人交流时,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方言,因为方言里包含了更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正因为如此,保护方言又成为一件很有文化的事情。“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个判断显然失之粗疏,让文化教育不足或者自愿选择方言的人感到情感受伤,也可以理解。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去理解这篇惹事的文章,就有些断章取义了。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该文并无意讨论方言和文化的关系,而是在说一种身份认同的问题。全世界很多人都有身份认同的焦虑感,在严格的户籍制度下生活的中国人尤其如此。几年前,我在上海媒体工作的时候,同行们不止一次提出“新上海人”的概念。上海人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偏见遮掩,身份歧视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设计,没有人可以逃脱。在这种制度之下打拼而获得成功的外地人,以及同情甚至赞赏这些外地人的本地人,都急于要为他们获得身份认同。

  如果说老上海人的身份认同是通过制度性地排斥外地人取得的,而且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那么新上海人在争取自己的身份认同的时候,往往也犯着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试图排斥老上海人。“说上海话没文化”就是新上海人把标准普通话或者外语当作武器,对老上海人进行的一种攻击。

  如果文化并不只是文凭,而更多地是指现代文明教育的话,那么这种攻击本身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不过,比它更没有文化的是,在这个“错误言论”发表之后,上海网友对作者和报社的攻击。这无疑是自己证明给世人看:我们不是那样没文化,而是这样没文化的。有文化的人,应该宽容不同的言论,并用事实和道理进行反驳。看见不同的意见,跑到事实和道理之外,去搜索作者的家庭、电话、学校、单位,然后进行威胁,这不仅没有文化,不讲规则,而且极其野蛮。

  新闻报道中还说,“更有网友透露,这篇文章甚至引起了上海一些退休领导的不满”。有人认为,网友的威胁并不足以让报社道歉,让编辑停职,“退休领导的不满”才是事件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在有些国家官员退休了就成为平民,但是在我们这里他们退休了仍然是领导,所以有一个专门的阶层叫“退休领导”,他们的权力永远不退休,有时甚至大过在职领导。这些退休领导,因为受教育的年代等关系,往往说着方言,或者方言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网友们受到伤害之后,除了用“人肉搜索”进行威胁之外,更去寻求权力干预,而权力也真的就出手了。其实,这才是此次事件中最没有文化的部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长平:记者“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
长平:网络规则的非虚拟性
长平:礼仪之邦的崇洋媚外
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李东东:以高远志向和责任感促文化大发展
长平:新闻媒体怎样当“医生”?
长平:“人肉搜索”应当大公无私
“余秋雨老宅”其实就是笔生意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亚洲研究院
传播与推广
总监 金俊

公关和媒体是鱼和水的关系
《第一财经周刊》
总编 何力

市场定位决定必须第一
《IT时代周刊》
副总编辑 张里

坚持新闻理念 不畏经济寒冬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