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新媒体 >> 文章正文
电子杂志要做博客的终结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7-4-30 9:30:08

  博客冠军徐静蕾最近发话了:“我能让每个作家成为最有钱的人。”

  当然,以老徐的才女本色,她不会信口开河,自有她心目中的理论依据,这就是她近期新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在徐静蕾这本《开啦》中,最腕儿级的作者当属王朔和韩寒了,王朔贡献了全新出炉的《千岁寒词解》和《我对千岁寒第一版的几点观感》,而韩寒提供了自己的博客文章《说徐志摩》。徐静蕾、王朔、韩寒,这三位本来各自都拥有大量拥趸,再加上缠绕在三人身上的纷争、话题、绯闻,所以徐静蕾对《开啦》信心十足,“《开啦》上线初期读者量将不低于两百万。有一天,《开啦》也会像我的博客那样,变成世界上下载量最大的电子杂志。”

  其实电子杂志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而第一个吃名人电子杂志这个螃蟹的也不是徐静蕾。早在2005年12月,杨澜就创办了第一本名人电子杂志《澜》,之后,陈鲁豫、姜培琳、高圆圆、秦岚、周笔畅等都纷纷跟进。此次徐静蕾的《开啦》之所以引起极大关注,除了因为她力邀到的众多名家写手为其保驾护航,除了她声称杂志所有方面得来的收入都将有分红付给作者,“我觉得写东西的人不能只是奔小康,应该是能富起来”之外,这个头顶全球“博客王”桂冠的名人,在博客不再极具噱头时,在众多热热闹闹开博客的名人又悄无声息地“息博”时,在自己的博客书《老徐的博客》在图书市场遭遇滑铁卢之后,开始染指电子杂志,让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是名人博客元年,2006年是名人博客息年,2007年将成为名人电子杂志元年,电子杂志就是博客的终结者。”

  名人博客难道真的就要走向寿终正寝了吗?这倒未必,但是它不如以前辉煌灿烂倒是真。当初抱着炒作心态开博的名人,在博客上语不惊人死不休,引起论战、口水无数后,不是因为招架不住网友的炮轰而关博大吉,以躲开已经控制不了局势的是非,就是因为博客再难以有新鲜噱头吸引眼球而不得已黯然退出博客圈;当初抱着凑热闹心态找枪手开博的名人,本来态度就不足够真诚,质量也越来越敷衍了事,最后也终于门庭冷落,更新速度慢过蜗牛爬,博客也就终于成了“荒地”。再加上一直走不出赢利困境,看不到曙光也让人觉得博客越来越似“鸡肋”。2005年年底创办的《澜》其实已经让一部分敏锐的人隐约探到了一个更为全方位的“明星秀场”,而累计到目前已经有5000万的阅读率更让人嗅到了钞票的味道。

  相比于受众群分散,广告商找不到明确目标群体的博客而言,电子杂志倒确实具有优势。有媒体报道,《澜》已经实现创利,陈鲁豫在自己的电子杂志《豫约》创刊仪式上也声称,因为有很多广告赞助,她的杂志刚刚推出首期就已经盈利了,《开啦》首期广告收入更是已超过100万元,其中徐静蕾代言的3个品牌均已成为广告客户。如此看来,名人电子杂志“钱”途是光明的。

  但办电子杂志也不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活儿,本钱还是要大把大把砸下去的。据悉,《澜》的幕后团队多达22人,包括责任编辑、创意总监、设计总监和美术、动画方面的技术人员,此外还有编导、摄影、摄像和市场总监,每期投入最少也得10万元。虽然大部分创办电子杂志的名人顶多只负责一下杂志的整体思路甚至挂个名,但杂志到底是杂志,不能像博客一样随意拉家常,正如也拥有自己电子杂志的高圆圆说的那样,“我觉得电子杂志比博客更精致一些,每翻一页都有不同的音乐作背景,可以细细品味文字,跟翻阅一本书一样。”但仔细翻阅现有的一些名人杂志,却还是跟已经饱和、同质化严重的平面杂志市场同一副面孔,内容趋同的趋势就已经浮现,到时候就怕只剩烧钱不见掘金,更怕现在已经非常挑剔的读者、网友们尝了几回鲜之后,马上就食之无味,弃之无悔了。(戴璐)

  相关新闻
一期烧钱达10万 电子杂志纷起明星主编上岗
博客已成“鸡肋” 明星纷纷办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风行 2007年人人都是出版家?
2006年 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最新看点
电子杂志:差异化生存分析
盈利模式有待开拓 电子杂志依然“钱景”一片?
风投宠儿电子杂志:互联网又一轮投资泡沫?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