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传媒业可别走上自戕的不归路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日报网-《春城晚报》     更新时间:2007-8-15 10:11:38

  哈尔滨一家报社的记者以“爱心”为名,对重病在身的下岗女工进行采访后,为制造轰动效应,肆意夸大新闻事实,捏造虚假情节,推出了《“征母启事”轰动铁力——癌症母亲泣血“托孤”》一文。文章一经见报,不但获得当地新闻奖,还被多家媒体转载(《中国青年报》8月13日)。

  这简直堪称黑色幽默。报道者本身却不是奔着幽默而来——最现实的是,十篇“长相”平平的真实报道,不抵一篇离奇古怪的虚假报道更招人眼球。如此大胆炮制的“新闻”,非但无罪,还可名利双收,一手拿着光荣证书,一手数着白花花的高额稿费,何乐而不为?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及时报道。这是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上岗前就应该认知的基本常识。如果连这个底线都不能守住,新闻媒体离关门谢客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当老百姓看到的所谓白纸黑字的“事实真相”原来不过是虚构,还需要新闻做什么?直接读小说或看剧本,岂不比这些不真不假的编排来得更加酣畅淋漓?

  从北京“纸包子”事件到哈尔滨托孤报道,这些看似孤立实则本质相通的丑事,显现出的是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已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到底是什么黑手驱使着一些记者乃至媒体走上了如此重度自戕的不归路?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记者的报道动机。我很怀疑采访重病女工的记者是本着爱心助人的目的去的,记者也有工作量,四处出动,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工分”。赶上运气好,像“下岗女工”这样的题材不过是记者捕获到的一只肥硕的“猎物”而已。说肥硕,也就是“升值潜力”太大了。他们太深谙新闻市场这趟水了,为了把自己捕获的“猎物”推销出去,追求利润化,才如此下血本地又是“泣血”又是“托孤”地进行精“包装”。更何况还有国内一些发行量惊人的所谓情感类杂志充当胃口刁钻的大买家,像暴发户似地开出重金悬赏。种种环境因素加上自身定力不够,怎能不把一个个记者都变成“作家”、“编剧”,鬼使神差、心甘情愿地贱踏着自己的职业贞操呢?

  要想扭转这样的局面,除了行业自律,还得有相应的法律制裁,只有严肃处理,才有可能引以为戒。否则,连新闻都可以造假,还有什么是假不了的?

  相关新闻
报告称奥运会导致传媒业人才需求快速上升
传媒业:享受数字电视新生 建议买入2只龙头
中国传媒市场进入后 WTO时代
传媒业:进入注资成长高峰期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