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史记:保罗-奥特勒74年前就预见WEB时代
作者:程奕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8-6-26 9:35:36

  比利时布鲁塞尔Mundaneum博物馆与其说是一个博物馆,倒更像是一处保留天才智慧遗产的地方。一屋子稀奇古怪东西的主人是一个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的上世纪技术先锋——保罗·奥特勒。1934年,奥特勒描绘出了一个被发明家称为“电动望远镜”的全球性网络计划,借助这个计划人们可以搜索和浏览以百万计的相互关联的文件、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他甚至描绘了人们如何使用设备来互相发送信息、共享文件,通过在线网络进行集会。本周四,博物馆迎来了它的十周年庆典。早报记者程奕编译

保罗-奥特勒74年前预见WEB时代

保罗-奥特勒74年前预见WEB时代

保罗-奥特勒74年前预见WEB时代

  历史学家喜欢在英美发明家身上追溯关于互联网的最初起源。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首度公开互联网浏览器,但早在半个世纪前,奥特勒就已经描述出来这样一个网络——“任何人安坐家中都可以凝视这项发明的全景”。奥特勒的构想是通过符号性链接将所有文件统统纳入到某个网络机器上。当然这个概念在今天看来显得稀松平常,但在1934年,它标志着一个概念性的突破。

  虽然奥特勒的原始网络需要依靠大量东拼西凑的索引卡和电报机之类的模拟技术来实现其功能,但它预计了当今网页的超链接功能。

  今天,奥特勒和他的工作已在很大程度上被遗忘,即使在他的祖国比利时。而在此之前纳粹也已经毫不留情地摧毁了奥特勒大部分的工作成果。近年来,一小群研究者已开始重新发掘奥特勒的历史,学术界在民间筹集资金计划出版关于奥特勒的书籍,并积极展开在蒙斯建立奥特勒博物馆和档案馆的项目。

  本周四,Mundaneum博物馆迎来其成立十周年庆典,馆方正计划将奥特勒当年收集到的一部分历史文本上传到互联网络上。整个事件的意义不只在于纪念奥特勒追授其荣誉,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世界重新评估他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作用。

  一座接受查询订单的“知识城”

  奥特勒在电脑时代来临之前耗费了毕生经历来完成他的系统,同时他以卓越的远见,为系统升级电子化预留了通道。而奇妙的是他关于无纸化未来的远见卓识,恰来源于传统的书籍印刷业。

  奥特勒出生于1868年,父亲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3岁时母亲去世,12岁前他未能接受学校教育,因为父亲拒绝让儿子呆坐在教室里,他认为那样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奥特勒只能与他的导师和几位朋友呆在家中,很快就变成了孤独的书虫。当奥特勒终于踏进中学校门后,他一头冲进图书馆。“我把自己锁进图书馆翻阅目录,太令人激动了。”不久,奥特勒成为校图书馆管理员。

  在随后数年,奥特勒就一直没有离开图书馆。1895年,他遇到了他敬仰多年的亨利·拉方丹,随后,两人共同编定了全世界各学科知识重要出版物名录。

  在1895年,实施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意味着两人在智力上的优越感。他们搜集资料,包括大量杂志和期刊上的学术文章、照片、海报。甚至连一些通常被图书馆忽略的小册子也不放过,借助38×5索引卡——这一当时各地盛行的存储技术,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文件数据库,这当中包括了1200多万的子项目。

  奥特勒和拉方丹最终说服比利时政府,以支持其建立一个“知识城”的计划。因为该计划将为政府申请成为联合国东道国增添砝码。政府最终给予他们空间,奥特勒开始进一步扩大运作,他聘请更多员工,并设立了特别查阅服务,允许世界上任何人通过邮件或电报提交查询服务——这恐怕就是现代社会最早的搜索引擎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查询需求一时间如潮水汹涌,每天超过1500份,查询主题从各民主提案者的言论到保加利亚的财政状况,形形色色。

  最终,Mundaneum成为奥特勒整理全人类智慧文本档案的空间所在。面对成排的档案架,奥特勒开始寻找新技术以管理超载的信息。在最初,他假设出了一种基于纸张的电脑,借助轮轴和辐条的转动将所需文件移动到书桌表面。最终,奥特勒意识到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对文件进行压缩的方法。

  在1920年代电子数据存储还未被发明的情况下,奥特勒开始着手发明在电子媒体存储文本的方式。1934年,奥特勒在《monde》这本书里阐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将该发明称为“机械的、具搜集能力的大脑”。借助全球电讯网络,该设备可搜集全世界所有的资讯。

  可悲的是,正在奥特勒踌躇满志之时,Mundaneum开始步入到了最困难时刻。项目失去了足够的物质支持,奥特勒被劝说搬到了一个较小的地方去继续他的项目,由于面临财政的压力,Mundaneum不得不最终关闭了它的观众资讯查询服务。他只留下了少数工作人员来继续完善该项目。

  1939年纳粹侵占比利,这彻底击碎了奥特勒的梦想。德军几乎清空了整个Mundaneum,摧毁了数以千计索引卡的箱子,以展览所谓的第三帝国的艺术,1944年,奥特勒辞世并很快被遗忘。

  为现代互联网提供了借鉴

  直到1968年,在布鲁塞尔的自由大学的教学楼里,年轻的研究生鲍伊德发现了当年Mundaneum留下的部分遗存。由于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奥特勒的故事,鲍伊德只身前往奥特勒生前使用的办公室,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屋子布满了蛛网的书籍和文件。

  于是鲍伊德开始了奥特勒研究工作,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精力,终于一座位于蒙斯的Mundaneum博物馆宣告诞生。新Mundaneum博物馆向人揭示了早期互联网的雏形。一排排的目录抽屉,将参观者引向了一间装满了书籍、海报、照片,剪报及各种其他文物的房间。但眼下公开的这部分存档还不及当年全部收集的百分之十。

  这部分历史资料向人们客观展示了奥特勒发明所存在的升级可能性和发展局限性。奥特勒设想组织一支专业队伍来对每一个信息进行编目分析,这一点从根本上与现代互联网本质背道而驰。

  “奥特勒在今天面对互联网一定会感觉无所适从。”奥特勒传记作者弗朗索·瓦勒维说。即使派一支军队来作业,今天互联网上的信息已无法被一个Mundaneum容纳。尽管存在种种局限,但奥特勒关于超文本链接的想法,为现代互联网提供了借鉴。尤其是现代互联网无法对链接行为作出注释,但奥特勒为文本链接设置了表达意愿的环节。就这点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更聪明的超链接。

  奥特勒也预见了更广范围的社会网络可能性,让用户能“参与,就像为合唱团鼓掌一般”。他甚至认为这种参与在适当时候能转变为社会民主活动的新方式。Mundaneum建立的不只是静态之间的文件联系,还勾勒出了事实和理念间的关系。巴克兰补充说:“它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因为没有人会提供足够的劳动建设。”对于劳力密集的数据计划,Mundaneum的失败是一个警示。

  Mundaneum博物馆馆长,期望避免博物馆能不再重蹈其主人的覆辙。虽然博物馆始终无法摆脱资金短缺的矛盾,但博物馆依然在想尽一切方法拓展知名度。但是,让博物馆方面忧心忡忡的是一互联网大佬正计划在城市边缘地带建设起它的数据中心,不是别人,正是google。

  Mundaneum成为了奥特勒整理全人类智慧文本档案的空间所在。他不断寻找压缩文件的方式。最初,他假设出了一种基于纸张的电脑,借助轮轴和辐条的转动将所需文件移动到书桌表面;之后,奥特勒开始着手发明用电子媒体存储文本的方式。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新华网等50余家网站共同倡议“树立网络新风”
最高法院要求利用互联网等建立民意表达机制
易观国际:国内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405亿元
网络业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将迎来“第三次浪潮”
美国《时代》杂志:看下一代互联网谁主沉浮
互联网的十字路口:要虚拟王国还是现实世界?
调查称互联网对消费者购买决定影响不大
古巴政府:短期内不会向公民开放互联网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