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网络 >> 文章正文

慧聪因财报惨淡打击阿里巴巴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站长站     更新时间:2008-8-29 9:18:24

  8月13日,慧聪这家互联网领域资格最老的企业发布Q2财报。公开数据显示,慧聪2008年第二季度亏损7.5万元;其二季营业额为8528.5万元,同比增长8%。而就在慧聪发布财报之前不久,慧聪CFO、执行董事吴辉宣布辞职。

  之前,阿里巴巴马云曾公开表示,互联网冬天即将来临。但同阿里巴巴相比,慧聪的情况似乎更为复杂。记者了解到,慧聪网是首家上市的电子商务信息企业,收入主要来自各个行业的会员付费。阿里巴巴和生意宝可以说是这一模式的追随者。慧聪前行政总裁郭凡生此前已将慧聪一分为二,B2B业务交由郭江领军,商情、资讯业务则由耿怡接手。在业界颇为看好的电子商务领域,慧聪开局惨淡——在艾瑞咨询出具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中显示,在第二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运营商营收中,位列榜首的阿里巴巴的营收市场份额为53.5%,而慧聪网仅为2.0%。在赖以生存的商情领域,慧聪的攻势已不再凌厉。

  饶有意味的是,就在财报发布、CFO离职之际,慧聪网官方网站上贴出了一则题为“慧聪网第二季度净赚300万,电子商务迎春天”的报道。文章对竞争对手阿里巴巴马云发表的“互联网冬天提前到来”一说表示质疑,认为是阿里巴巴“单方的想法”,不能“主导整个行业的趋向”。

  慧聪“L型”困局

  黯然失色的财报为这家资历最老的电子商务企业蒙上阴霾,但更要命的是,在经历了一轮逆市下滑的打击后,慧聪显然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尽快逃离泥沼的办法。曾有乐观的分析师期望慧聪会以“V型”复苏,从衰退中迅速反弹,如今看来,慧聪正在书写一个大大的“L”——至少,稳固并恢复在商情广告方面的优势,让B2B业务全面开花,可能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2003年12月,慧聪国际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开盘价为1.23港元,并一度摸高至1.53港元,最后报收于1.46港元,较发行价涨34%,全日交易涉及金额4320万港元。时任CEO的郭凡生高调宣布,由于发行价上涨,慧聪上市“造就了100个百万富翁”。业界对此更是不乏溢美之词,认为慧聪上市赶上了中国互联网第二波热潮,“让正在复苏中的互联网企业为之一振”。

  然而蓬勃的势头慧聪并没有坚持太久,一年之后,慧聪在香港的股价开始出现波动,而慧聪旗下主营搜索的中搜网终于在百度和Google的崛起声中被湮没,另一主要业务——电视分类广告也再次出现利空,以报亏360万元画上2005年第一季度的句号。该季度,慧聪总计亏损609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慧聪上市后第一次亏损。

  2005年下半年,慧聪在一片质疑声中不得不出售了已经连续数次拖累了其财务报表的“中国搜索”的部分股份。即便如此,在2005年最后一个季度,慧聪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亏损。财报显示,2005年全年,慧聪共亏损2475万港元。在紧随其后的2006年,这个数字增长至7500万。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来自遥远西方世界的墨菲定律像是一句魔咒,在慧聪身上不幸应验——尽管舆论曾一度宽容地认为慧聪只是在经历一个所有企业都会经历的泥沼,但慧聪似乎没有顺利地从该困境中全身而退。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在上市期间配发了员工期权,2004年前后入职的中层尝到了慧聪曾经甜蜜的果实,但在此后不久,这些员工手中的慧聪股票便成为一个梦魇。

  目前就职于中搜(已从慧聪剥离)市场部的一位前慧聪员工向本报表示,2004年进入慧聪后,自己就分到一批期权股票,当时的价格是每股两块多钱,到今年春节时,每股已经缩水到0.3元。

  尽管此后的慧聪保持缄默,但一蹶不振的财务报表说明曾经的慧聪已经成为一个逐渐远去的传奇,管理、市场拓展方面的弊端以及人才匮乏导致的业绩滑坡的迹象越来越明显。2007年全年,慧聪营业额为2.7926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1%,股价下跌36%,董事局主席李建光辞职,郭凡生接任。

  垓下之围

  与阿里巴巴的明争暗斗向来是慧聪备受业界瞩目的焦点,擅长企业宣传的郭凡生在多个场合,一度对马云及其言论很不留情面。

  “我们现在是要拿阿里巴巴当初杀易趣的刀,去杀阿里巴巴。”2006年8月14日下午,坐在慧聪书院的关帝塑像前,慧聪网CEO郭凡生意气风发。他口中所谓的“刀”,是指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免费策略。此时,距离慧聪正式宣布与环球资源结成B2B联盟已两个多月。

  慧聪此举被业界看作是与阿里巴巴宣战的战书。不出意料,慧聪瞅准了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中收费之软肋。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设置的收费环节,曾一度饱受业界质疑。同时,慧聪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早但并未集中全部精力发展,市场留给慧聪的惟一赶超阿里巴巴的机会,或许只有免费模式。

  此后,双方曾爆发过又一轮的口水战,甚至延伸到行业话题之外。马云对外界表示,阿里巴巴每天向国家缴纳的税收为100万元。而对于此,郭凡生毫不掩饰他的愤怒,称阿里巴巴不是上市公司,公布的数字无法验证,马云的话“鬼才相信”。至于一些第三方的调查报告,郭凡生表示,国内没有令人信服的市场调查数据,谈论市场份额没有说服力,应该看公司的收入。

  旋即,阿里巴巴公关部公开对媒体发表了声明。该声明称:“我们注意到慧聪公司及其CEO郭凡生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和言论,对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表态,B2B在中国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市场规模也要远远超出某些人和某些公司坐井观天的想象。”

  阿里巴巴还称,“尽管有多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几次提出要求阿里巴巴公司收购慧聪国际的意向,但在此我们再次声明,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业绩一年比一年差,亏损不断扩大,缺乏创新,崇尚抄袭,且不求诚信的企业,我们没有一点收购的兴趣。”

  双方口水战的同时,阿里巴巴也逐渐拉开与慧聪的差距。记者了解到,慧聪与环球资源结盟之后,仍未能威胁到阿里巴巴在B2B领域龙头老大的位置。易观国际出具的《2008年第1季度中国B2B市场季度监测》显示,阿里巴巴占据了54.3%的交付价值份额,仍然是中国线上B2B市场的领头厂商。排名第二的环球资源占据8.7%的交付价值份额,其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外贸领域,去年上线的内贸网站仍然处于市场开拓期。中国制造网相较上季度交付价值环比增长5%,以8.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第一季度慧聪网的线上B2B电子商务交付价值以0.36亿元排名第四,线上收入约占慧聪网总收入的38%。

  熟悉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吕先生告诉记者:“慧聪在B2B领域存在优势,但与阿里巴巴等相比,慧聪在市场拓展方面显得过于保守。另外,慧聪必须在拓展B2B电子商务业务的过程中保证行业商情广告的营收,倘若丢掉大本营,慧聪拓展B2B将成无本之木。因此,相对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竞争对手而言,慧聪并没有集中全部精力发展B2B。种种原因造成了在快速增长的B2B市场,慧聪却遭遇竞争对手围困。”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中国雅虎与口碑网合并 阿里巴巴涉足生活搜索
融入阿里巴巴电商体系 中国雅虎与口碑网合并
业内预计雅虎将剥离亚洲资产  涉及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软银成立合资公司 公布合资细节
雅虎一季净利润飙升3倍 阿里巴巴是功臣
中新网向慧聪网索赔 媒体称标志性意义引人注目
中新网状告慧聪网九日开庭索赔并要求公开道歉
阿里巴巴悄然变身国际域名服务商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