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网络 >> 文章正文

网络实名制过于理想化 安全与自由难平衡
作者:聂美晨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10-5-18 15:09:59

  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今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在拥有人数近3.4亿、网民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因为有了网络,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精彩,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大的改变,不知不觉中,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时代已经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刻变化,网络新闻成为传统媒体的一支新生力量,为人们关注,而网络实名也成为了网民争论的焦点。

  “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取得实效,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用户身份认证工作正在探索之中。”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表示,要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这是官方首次明确表态,网络实名制确实已被列上日程表。

  一直以来,推进“实名制”的主要动力来自对公共安全的需求,而抵制“实名制”的主要精神力量则来自对言论和表达自由的追求。

  网络实名遭质疑

  “网络实名制”就能解决网络安全隐患吗?信息安全与言论自由到底应该如何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认为,“网络实名制”有其合理性。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安全问题很复杂,并非“实名制”就能解决。周汉华指出,经过20多年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个人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名”的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一样存在问题。如果“以为网络实名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就是过于理想化,也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网络是一个很开放的区间。把维系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实名制”上,也是非常极端的看法。事实上,各国都在探讨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比如社区自治、技术手段的监测、政府管制等。

  实施网络实名制不可“一刀切”、一蹴而就。网络实名制非常容易引发质疑和争议,也是各种调查得出多数网民反对网络实名制的主要原因。网络应用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多样性,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快速更新换代、用户需求个性化、分散化等特点,其所牵扯的权利与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冲突和不平衡也必然是纷繁复杂的,所以网络实名制的推广切不可“一刀切”、一蹴而就。

  让“网络实名制”有法可依才是王道

  在没有成熟的管制经验前,不能轻易否定“网络实名制”,但也不能夸大该措施的有效性。互联网的问题很复杂,不是颁布行政命令或者推行一项政策就能见效,必须采取多种办法,综合治理。进一步说,网络舆情也只是察民情、听民声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能什么问题捅到网上去了才重视。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重视网下民意,真正走到民众中间去。

  在民情、民意通达的基础上,真正尽心竭力为民众办事、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又怎么会有汹涌的舆论潮呢?周汉华认为,网络是一个很开放的区间。把维系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实名制”上,也是非常极端的看法。事实上,各国都在探讨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比如社区自治、技术手段的监测、政府管制等。“互联网治理”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之所以称为治理,就是不同于传统的管理。

  “互联网治理”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之所以称为治理,就是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互联网毕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网络实名制也好,匿名也罢,其实都是一柄双刃剑,有可能伤人,也有可能伤到自己。关键还是看可操作性。从这个角度讲,让人们有一部公开、公正的《互联网管理法》可依,才是硬道理。

  在标榜变化和多样性、个性化与自由的互联网世界,没有百分之百没有争议的事情,实施网络实名制更是如此,争议永远存在而且一定相当激烈。是否及如何实施网络实名制是考验各国执政者应对信息网络社会挑战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命题,不仅需要智慧、耐心和魄力,更需要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拿出最能够兼顾互联网治理和发展的解决方案来。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重庆将启动网络实名制 QQ群微博短信纳警方监管
杭州网络实名制遇冷 无法界定是否是恶意攻击
严禁恶意评论 杭州互联网新规强推网络实名制
东莞拟推进网络实名制
韩星频自杀 “崔真实法”引发中国网络实名制争议
北京网吧年内实现电子实名登记上网
13部门联手整治 论坛版主实名制今年推广
应对“网络暴力” 韩国实名制培养网民自律意识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