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文章正文

专家称胡锦涛与网民交流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
作者:李静睿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08-6-23 8:34:4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是胡锦涛第一次专门就媒体问题发表讲话,其精神与十七大报告一脉相承,既有中国官方对待媒体的传统观点,也有大量主张开放的元素。


资料图: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摄影:人民网记者李舸)

  胡锦涛与网友交流

  展江认为,讲话“开放”最明显之处,就是提及“(媒体)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现在(导向)和表达民意的地位平等了”。

  胡锦涛在讲话中专门提到媒体应当“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展江认为,这样的表述加之前日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的行动,“实际上肯定了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因为“现在的公众情绪在网络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胡锦涛用‘疏导’这样的词语,说明有一个充分尊重的前提。”

  据《人民日报》报道胡锦涛把互联网形容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展江还向本报指出,讲话中还有“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和“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等表述,表明网络力量已彻底纳入官方视野。

  在展江看来,讲话中关于地震报道的一段总结最有新意。胡锦涛称中国政府因及时发布信息“得到国际社会好评”并且“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展江说,这是高层少有的表现出关注国际评价,其原因可能是政府意识到“只要坚持公开透明的态度就能获得理解认可,因此要求将之“固定为制度”。

  网络调查两成被访者想和总书记谈“住房”

  本报讯(记者吴昊亮)总书记和网友在线交流,广大网友怎么看?昨日,本报联合新浪网进行了在线调查,截至今日零时,有2184人次参加调查。其中逾6成网友认为,“总书记上网,将明显推动官员们上网直面网民”。

  大约有20%的网民认为,官员直面网民的发展程度,受“官员年轻化、高学历化”,将需要一个过程。

  绝大部分网民还认为,在线交流的模式能有效增加沟通,传达社情民意。

  网调询问“如果你和总书记在线交流,在民生方面,你最想谈哪类问题”。有23.06%的网友选择了“住房问题”,居各类民生选项之首。排在第二位的是“物价问题”,选择人数占到22.97%。民意新管道执政新模式

  中国网民第一次确认自己这个群体中不乏“重量级”人物,是在2003年。

  当时SARS肆虐,很多人记住了两句话:一是胡锦涛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二是温家宝在北大宿舍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

  敏锐的海外媒体立刻评论“胡温的表白几乎是对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嘉奖,更是一个动员令。”此后,“网络政治”的概念开始不断被提及。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现在已没有官员能忽视网络的力量。“网络正在促进一个崭新的执政模式逐步成型,其原则即为:公开、互动。

  高层往下从约见网友到落实网意

  在最高层领导表露自己的网民身份之前,已陆续有官员把对网络的关注带到政治生活中。

  早在2003年1月19日,时任深圳市市长于幼军约见网友“我为伊狂”,后者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谈及深圳面临的种种困境。两天后,香港《明报》即评论“此举开创中共省市级高官与网上批评者当面交流的先河”。

  近年来,越来越高级别的官员开始直面网民。2007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两次约见网民杜术林。今年4月,已经是政治局委员的汪洋以广东省委书记的新身份,再次约见知名广东网友。

  每年两会前,“网友献计总理”是一道保留节目。在会后的“总理见面会”上,温家宝曾开场即表示:“常一边看网,想‘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在尊重网络民意方面,一些省份已有比较具体的举措。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约见网友之外,省委专门成立了七个人的“问计办”,将网民的好建议刊发于《江西日报》。

  有评论称,虽然重视网络民意的方式尚有探索空间,但核心就是让网友感觉到政府确实“在仔细看、仔细想、用心落实”。

  民间往上“决策预热”与“反馈修正”

  虽然高官们很少公布自己的网上身份,但这并不妨碍网民们给他们取名的热情。在网络中,胡锦涛是“胡总”,汪洋是“汪帅”。2005年两会后,网民们发起了给总理起“网名”的活动,“温大哥”、“家宝哥”这样的称呼,不难看出其中的贴近度。

  汪玉凯称,“中国民众与政治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在胡锦涛与网民交流后,有网友欢呼“我们与上网的国家领导人之间只隔着一块小小的显示屏,网络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窗口”。

  在汪玉凯看来,网络给了公共决策前所未有的宽广空间:决策之前,网络可以充分预热、反映舆情所向;决策之后,网络又可及时反馈,给政府最佳的修正窗口期。


重视民意

最高法院要求利用互联网等建立民意表达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今天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法院审判要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民来信来访、申诉再审等诸多方式和环节,建立科学、畅通、有效、简便的民意表达机制,及时掌握民生需求,适时调整司法政策。

  王胜俊要求,要更加重视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关系民生案件的审理,通过司法手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政策,加大对城乡人居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要继续制定和完善涉及合同法、物权法和公司法等法律的相关司法解释。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贯彻实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着力破解申诉难、申请再审难和执行难等司法难题,有效治理重信重访。


外国媒体惊讶胡锦涛与网民交流:中共重视民声民意

  英国路透社网站昨天下午就发表了题为“What do you do on the Internet,resident Hu”(《胡总书记:您平时上网做什么?》)的新闻。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五在人民网回答网民问题,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

  BBC昨日报道,胡锦涛主席在网络论坛里出现十分出人意料。胡主席说,通过网络能知道人民群众所思所想,能聚集所有人的智慧,所以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该报道还称,胡主席与网友直接交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声民意的重视。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来到人民日报社,首次在网上与网友进行交流。报道中描述:胡锦涛身穿白色衬衣,整个人看起来显得很放松。

  俄罗斯新闻网6月20日报道称,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媒体如今已成为中国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推动作用。本次胡锦涛直接与网民对话,体现了在信息时代中国领导人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执政风格。


舆论新格局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与建设新媒体同重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性。

  互联网正在以其特有的细腻与辽阔,悄悄改变着中国的未来与世界的疆土。关于互联网引领时代的重要性,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无论是手握鼠标的草根阶层,还是为国家权力掌舵的中央高层,都不约而同地对互联网文化表现出认同。

  没有谁会怀疑随着互联网而来的“媒体革命”,具有史诗性意义。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博客、播客等2.0概念的日益成熟,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一个“我们有话说”的自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换句话说,正是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孕育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当然,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也并不止于“说话”,更在于通过自由自主的信息发布、传递与接收,完成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以及社会各界的横向联合,种种努力莫不都是殊途同归地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同舟共进。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便立即成为政府进行动员与社会自我组织的重要平台。正是无数个体小事件与社会大事件,让我们相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或者说新兴传播工具,对转型期中国的改造、建设与危机管理,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网友热议

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短谈的长远思考

  胡锦涛今天做客人民网,回答了三名网友的提问。“平时我上网一方面是想看一看国内外的新闻;另外一方面,我也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他们有些什么看法。第三,我也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据6月20日人民网报道)

  胡锦涛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与三名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问题虽少,时间虽短,然而却应给我们长远的思考。笔者认为网友提出的三个问题极具代表意义,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总书记您平时上网吗?”、“平时您上网都看些什么内容?”、“网友们在网上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您能看到吗?”

  “总书记您平时上网吗?”,这句话是问总书记的,也更像是问各级官员的。相信上网问题是当今网络发达最直接不过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的指向对象是官员,是广大网民对官员是否能够利用网络便捷平台关注民声、民意、民情最直接的流露。

  “平时您上网都看些什么内容?”,这句话是问总书记,也更像是问各级官员的。在互联网联到每个办公室的今天,官员上网估计已是常态,然而,官员“上网干什么”,“上网能干什么”,这确实值得一问,这是广大网民关注官员利用网络获取何种信息的体现。


总书记同网友在线交流缘何引来如潮好评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通过视频直播同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在社会上尤其是广大网友中引起了极其热烈地反响,网上跟帖不计其数,如潮的好评文章更是连篇累牍,以至于不少网友称这是“中国网民最幸福的时刻”,是总书记同网友谱写了中国最幸福的“网事”(6月21日《人民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同网友在线交流,缘何引起如此巨大反响和如潮好评?以笔者这个普通百姓的浅显理解,大致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在官员通过网上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还未成为一种主流执政风格和政府意志的情况下,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胡锦涛,不但经常(抽空)上网,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而且与网民面对面进行在线交流,在开创在网络上与公众直接沟通历史先河的同时,也使人们知晓了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或早已将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意实质性地纳入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反映了国家最高层对于网络时代的战略认识,也是一种明确的政策表达。个中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胡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回答网友“虽然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我还是抽时间尽量上网”、“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等话语,说明国家领导人是以欢迎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到来的。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胡锦涛对话网民引世界瞩目
新媒体专家称网民大国不等于网络强国
CNN主持人道歉 中国网民很不满意
网络民意受重视 网民争当"不在场的代表委员"
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二 “网德”世界第几?
洪波:农民托起了中国网民2.1亿的数字?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