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石磊:《科学》驻京首席记者 曾参与采访温总理
作者:佚名     来源: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09-2-11 9:28:15

  石磊是理查德·斯通取中文名字。他是美国《科学》杂志社驻北京首席记者。《科学》杂志是1880年由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创办,且影响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学术期刊。

  温总理跟主编谈了两小时

  石磊的办公室在朝阳区将台路,他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科学》杂志对中国科学界在过去30年里发生的变化一直很关注。2008年10月31日,“我们还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介绍1978年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它被称为‘科学的春天’。”

  石磊说,从那以后,中国科学家们可以专心致志地搞研究了。“我们为此采访了一批科学家,也包括现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

  2008年9月30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与《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博士一行谈了两个小时。“能跟温家宝谈两小时我还是很意外。温对国情数字的掌握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的是那可不是空洞的采访,是有很多实质内容的。”石磊说。

  “那次会面后,我也更加确信中国是要以科教兴国的,是要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的,是想转变它主要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的。”

  有加州大学科技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在《科学》服务了近20年的石磊,目前似乎对科学以外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类新闻更感兴趣。他说,科技本身不可能单独存在,总是一个国家政治、社会甚至文化的反映。

  “我们关注的是科学”

  在中国工作已经一年零两个月的石磊,在被问及还关注了哪些中国2008年的大事时称,四川大地震后他先后两次去那里采访,并至今“印象最深”。

  在灾区,石磊要了解的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尽管不必需要面对那些地震中的受害者,但“我去的地方也都很危险,包括岌岌可危的堰塞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场合,我看到中国地震科技工作者也都在极度危险中工作着”。

  另外,“毒奶粉事件”也是《科学》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是一个科技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个高科技的过程,我们关注的是这个。”石磊说,在《科学》杂志看来,地震和三聚氰胺奶粉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两件具有重大影响的危机事件,“我们也正好都做了报道”。

  北京奥运会期间,石磊则享受了他的“轻松生活”。他说,自己可能是所有在北京的外国记者中惟一没有去采访奥运会的一个了,“我可以很惬意地坐在家里看奥运转播,就是因为我们杂志关注的是科学”。石磊笑得有点得意。

  其实,他的特别还不止这一处,因为关注的是科学,加上《科学》是周刊,并无太大的版面压力。“我自己主要是要跟中国的科学家交流,去找他们做采访,也去大学里寻找采访对象,而且,我发现我要找的人通常英语都没有问题,只有少部分的官员在采访时需要用到翻译。”

  期待未来中美能源合作

  对奥巴马执政后中美两国的关系,记者先提到了将成为美国能源部长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任命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来担任美国的能源部长,在我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科学》这期也已经为此做了报道。”

  让石磊感到有所期待的是,朱棣文有可能在奥巴马的领导下,为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做出积极和富有成效的努力。石磊认为,可能在朱的任期内,美国的能源政策会发生一个根本转变,而中国同样也急需改变自己的能源结构,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合作也是值得期待的。(记者黎萌)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社论
《科学》主编呼吁培养民众的科学气质
温总理诗作《仰望星空》成电影主题歌
秦恨海:温总理主持召开的会议为何令人期待?
秦恨海: 温总理幽默不上党报?总书记强调改进文风!
假如温总理开博客,互联网的阳光会更灿烂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亚洲研究院
传播与推广
总监 金俊

公关和媒体是鱼和水的关系
《第一财经周刊》
总编 何力

市场定位决定必须第一
《IT时代周刊》
副总编辑 张里

坚持新闻理念 不畏经济寒冬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