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从杂文到时评:不妨多一点善意,少一点苛求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12-8 9:19:43

  最近,关于时评的得失有不少议论。时评的兴起,是最近几年中国新闻领域的可喜现象。虽然各个媒体的时评良莠不齐,但时评的活跃,总比鸦雀无声好得多。

  有人对当下的时评不满,主要着眼于文体。国内一些时评的写手,从杂文作者转化而来,一些读者,习惯于欣赏杂文。他们可能以鲁迅的杂文来衡量时评,觉得文字不够幽默,不够风趣,不够机智,失之浅白。鲁迅的杂文确有其特殊的美学价值,但在当下中国的时事评论中,大可不必向其靠拢。好的言论,是一种负责任的言论,是一种有助于改进公共政策、推动制度建议的言论,文风以明白、朴实、准确、严谨为上。时评固然不排除情感的表达,但更多的时候,应当是摆事实、讲道理,是以理性取胜,而不是靠情绪宣泄。

  今天时评的作者,主要是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早年的杂文作者,现在改写时评,另一部分则是以专家和学者身份写时评。一般杂文作者的特点是注重文笔,写作频率快。而专家学者的长处却是见解专业而深刻,这两种情况并存。报纸的出版周期决定了需要有一批以时评写作为主要职业的从业者,但同样也需要专家学者来保持时评深度。不论是国际事务,还是国内事务,许多都是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往往在不同意见的争辩中,可以形成更高明的思路。这就很需要在时评中提倡一种谦虚的态度。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表意见的权利。不要追求赢家通吃的效果。

  中国正处于历史转型期。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下发生的一些矛盾,老百姓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应对;领导者也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灵丹妙药。要想把事情办好,只有靠集思广益。现在时评刚刚开始发育,很不稳定,也不够通畅。在这种情况下,对时评的发展,不妨多一点善意,少一点苛求。时评的出现和为社会所认可,是近年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志,也是中国社会言论自由价值的体现。(梁子民毕文昌)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