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新闻人物 >> 文章正文

央视青歌赛评委余秋雨的“幸”与“不幸”
作者: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8-4-25 14:46:07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论国际知名度和争议激烈度,似乎没有人能超过余秋雨。

  最新一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落幕时,余秋雨在博客中向观众告别,表示下一届青歌赛将不再出任评委;并再三强调,几度三番出任评委,目的在于“渗透文化话语、扩大文化气氛”。对有些网民的“找茬”甚至恶言,余秋雨把它归结为知识结构的问题。同时,对未来的青歌赛也提出了坚守文化本位的期望。

  对此,新的争议又起。“挺余”者继续认为,没有余秋雨的点评,青歌赛就没有吸引力,许多人看青歌赛都是冲着余秋雨去的;放眼当今,把高层学术最新动态与既现代又通俗的传导手段有机合成一体者,无人能出其右。“倒余”者则继续挞伐其“口误”与作秀,继续怀疑其诚信乃至人品,进而指责现代传媒借“文化口红”哗众取宠,热闹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青歌赛本身。

  必须看到,在对待余秋雨问题上,我们其实谈不上公允。一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度和话语热度,使社会的价值判断体系出现了扭曲。网络暴力的破坏性又加剧了这种扭曲。每个被潮流裹挟而失去方向感的文化“闲人”,几乎都在用无意识的瞎起哄和“太平拳”,干扰作家的正常创作,影响更多文化精品的诞生,最终也势必妨碍文化大局。

  余秋雨出现在一种社会转型期,是他的一种幸运。其成名作《文化苦旅》付梓之时,正是我们刚刚走出文化禁锢之际。在思想刚刚解放、欲望正要放飞的阶段里,市场准入的宽松,市场需求的多元,传播手段的进步,当然还有作家本人的才华和勤奋,造就了余秋雨现象。

  余秋雨出现在一种社会转型期,又是他的一种不幸。无力的管理、滞后的法律、不健全的市场环境,催生了许多以骂人为生、靠骂人出名的所谓批评家,也催生了大量盗版、贩假书商和以寻找名作“硬伤”、以揭名人隐私为乐的猎奇者。直至最后,只要尽力与“余秋雨”三个字沾边,就保证了票房、保证了印数、保证了广告。这是典型的“傍名牌”现象。

  有人对余秋雨的历史死揪不放,在其作品里拼命寻找各种遮掩、回避、淡化甚至撒谎的痕迹,并从其“文格”解剖至其人格,从文学形象敲打到道德形象。这又与死揪民营企业的“原罪”有几分类似。

  最新的一次攻讦是:余秋雨乃“唯利是图”之辈!什么事呢?原来他把全部散文交予一家出版社出版,名曰《文化苦旅全书》;又把全部论文交予另一家出版社出版,名曰《余秋雨文集》。有人便认为,“全书”不“全”、“文集”不“集”,作者一书两出是为了多挣版税。且不说这里面肯定有作者和出版商自己的考虑,就算是为了多挣钱,作为一个当代作家,余秋雨有什么错呢?大不了你不买书就是,钞票才是你最好、也是惟一的“表决器”!

  从个人感情来说,笔者还是喜欢余秋雨的散文的,也颇为欣赏其想与敦煌“外贼”斯坦因们坐下来比学问的“侠”气。把这种感情放到整个文化市场里,我想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在对待余秋雨问题上,我们应该在尊重之外,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淡然。毕竟,我们的文化品牌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的文化产业才具雏形,需要呵护;民族复兴除了经济,还要有文化;而培育更多的文化大家,可以离这个目标更近一些。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文静疑因“哈欠门”遭央视雪藏
央视女主播文静的道歉让谁汗颜?
否认与“情色酒店”有关 李湘:我没这么多钱
女主播打哈欠被直播 央视频出错因得罪导播?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文静的哈欠?
“哈欠门”、“婚礼门” 央视主持人最近比较烦
余秋雨永久退出央视“青歌赛”?
余秋雨青歌赛上又多说话 批中国导演不会讲故事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财经时报》邵颖波
当前中国财经类媒体没有哪家是干净的
《经济半小时》高先民
我们是“守望者”,关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乡约》制片人肖东坡
五年涨五倍 《乡约》收视奇迹背后的故事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