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央视编导的导向错误比所谓“不感恩”更可怕
作者:王攀     来源:腾讯博客     更新时间:2008-4-2 11:18:21

  我是媒体人,搞新闻、搞评论,导向问题一直是根绷紧的弦。也正因此,我对很多导向要求打心眼里不咋的感冒。但现在,我突然发现,我以前之所以不感冒导向要求,是因为反感为某些特定的利益而采取的新闻导向;但对于要传递给社会公众一个什么方向时,导向正确是理所当然、必不可少的。这个想法是因央视一期《对话》节目而起。

  据4月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央视编导手记:农民雪灾中救助44乘客无人感恩》,这是近日网上讨论非常热烈、争议也非常激烈的一条新闻。央视《对话》栏目编导在文中指责雪灾中受到农民刘吉桂救助的人们拒绝接受央视邀请去参加节目,而央视编导本想让他们出现在现场,好给刘吉桂一个惊喜的。这位编导指责受到救助的人们“不懂感恩”。

  看完新闻,第一感觉,央视实在牛。央视做节目,那些和央视毫无关系的人,接到邀请电话,如果屁颠屁颠跑北京配合央视,就不由分说被绑架到受助不感恩的道德审判台上,进行无情鞭挞。央视的人也习惯把自己搞成道德高人。比如,刘德华曾因为拍戏忙没时间参加央视《同一首歌》策划制作的“英雄母亲”特别节目,央视就很生气。

  具体到央视这期《对话》节目。据报道,被农民刘吉桂救助的这些人,已经参加过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还给刘吉桂敬过酒。受助感恩,理所当然。但在媒体上,特别是在电视媒体上,被一帮编导们操纵着耍猴般地感恩,总会让人心里不舒服。更况且,这种“猴戏”还要一而再地成为节目道具。换成央视编导自己,会不会有“己所不欲”之感?

  幸好,群众眼睛雪亮,也不迷信那些道德长袍、一本正经。所以,《央视编导手记:农民雪灾中救助44乘客无人感恩》——这篇质疑受助不感恩的帖子一在网上贴出,立刻遭致网民广泛回击。手记说,“借口总是多种多样让人说不出什么,工作忙、要出车、要做生意、要照看孩子、要学车”。有网友反问,“不参加你央视节目就叫不懂感恩?”

  如果事情仅停留私下质疑上,也就算了。可怕的是,编导的质疑还表现在节目上,成了一种指责。这期《对话》节目,前半段是3个在雪灾中曾救助他人的普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后面的时间则是嘉宾讨论,特别是围绕刘吉桂救助的44个人没有来节目现场这件事。邀请了几个嘉宾对44个受助者没有一人来央视被编导们提溜着当猴耍进行讨论。

  在《农民雪灾中救助44乘客无人感恩》的那篇央视编导手记中,提到当时录制节目时主持人陈伟鸿曾说:“我们打了将近二十个电话,刘大哥,你希望他们有多少能到现场来”,刘吉桂答:“我希望他们都来”。主持人停顿了片刻,说:“一个都没有”。而在播出的节目中,这段话删掉了,保留下的样子成了主持人直接问没有一个人来你会遗憾和失望吗?

  尽管没公开播出,但主持人这些带有倾向的话营造了氛围。嘉宾之一,《工人日报》要闻部主任石述思认为“人可以自私,可以不助人,但起码得有感恩的心。”节目最后,主持人要刘吉桂对没有来现场,但可能在电视机前的那44个人说几句话,刘吉桂说:“44名旅客,你在《对话》栏目中,不来没有关系,我不会介意的,希望今后我们能多多联系。”

  这就是央视主持人的导向!引导刘吉桂说这些话,是对受助者的指责,也让无私助人的农民刘吉桂在人们看来有“索报”之嫌——“你在《对话》栏目中,不来没有关系,我不会介意的,希望今后我们能多多联系”。当央视编导质疑“受助不感恩”,指责受助者,并将这一话题拿来辩论,主持人又带有倾向性时,这期节目已经偏离了方向。

  新闻是有观点的。尽管我们标榜记录者中立。但记录者取舍哪些内容,就暗含了一种观点。从这期《对话》看,央视邀请受助者配合录制节目,对方拒绝——没准编导们就很不快;编导质疑受助不感恩——说明已秉持批判立场;以此讨论点,主持人有“偏导”——明显带有批判和指责。于是一场看似客观的深度节目,就这么变成了一场道德指责。

  导向错误,有时候还真可怕。


事件始末



当时那四十四人就是住在这里

央视编导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懂感恩遭质疑

  3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最新一期的《对话》栏目播出了一期节目,介绍年初雪灾中三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是来自湖南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农庄村的农民刘吉桂。这位家境并不富裕的农民,与自己的兄弟一起将京珠高速上一台出车祸的大巴内的44名乘客接到家中,用自己积攒的一千多元免费提供了四天的食宿。

  节目本来还想邀请部分受救助者来现场与刘吉桂见面,而受邀请者都拒绝了。节目播出前3天,3月27日,《对话》栏目工作人员发了一条编导手记给某网站,该网站很快以《央视编导手记:农民雪灾中救助44乘客无人感恩》为题做了报道,其中预告了节目的播出时间,也重点谈到了对那些受助者不参加节目的失望,手记中说,“借口总是多种多样让人说不出什么,工作忙、要出车、要做生意、要照看孩子、要学车”。该网站上这条手记的评论将近5000条,转载不计其数。

  评论中就有网友指出,实际上那44名乘客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和刘吉桂见过面。“总不能整天什么事不干就参加各种节目吧?不参加你央视节目就叫不懂感恩?”......[详细]

受助者不感恩续:救人者回应我也不想上电视

  昨晚,救人的湖南农民刘吉桂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于被自己救助的乘客因为不参加央视《对话》栏目而被指不懂感恩一事,刘吉桂本人并不认同这种判断,他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表示,大家都有很多事,不参加节目完全可以理解,与是否感恩无关。

  “讲实话,我也不想参加节目,现在我们那里正是春耕农忙,我却什么也干不了。”刘吉桂说。“但没办法,一定要去。”

  南方冰雪灾害期间,一辆从广东深圳开往湖北荆州的客车在湖南衡阳境内翻车,被困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孤立无援。家住高速路旁的农民刘吉桂和他的家人把44名乘客接到自己家中,虽然他的家境其实很窘迫,但还是竭尽全力帮助这些乘客,免费提供食宿多日。

  后来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他成为了“抗冰英雄”的重要典型。荣誉和关注来了,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困惑和茫然,在现在这个春耕农忙的时候,他却要去北京、去长沙参加各种电视节目。

  “我就是想回家干活,现在却只能待在宾馆里闲着。”刘吉桂说。......[详细]


媒体评论

南方都市报:“不懂感恩”的道德争吵令谁蒙羞

央视编导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懂感恩遭质疑(图)
    《对话》节目视频截图。本报张骏摄

  那些雪灾中的受助者,是否真如这位编导所说不懂感恩,其实不难判断。感恩与否,事涉道德。编导一言,并不能代表机构,其职务身份,也并不能代言道德仲裁者资格。传统的道德约束,于受助者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于施助者则有不求回报的自我要求。这种关系,全然在于施受者之间的相互定义。刘吉桂的善举,在雪灾当时就有媒体广泛报道。湖南卫视元宵晚会,还专门将他和一车受助乘客接到现场,众人向刘敬酒表达感谢。这一传统道德的典范一幕,据说相当感人。时过境迁,央视编导欲重现这一幕而未果,无论如何也推论不出受助者不懂感恩一说。

  进而言之,道德亦不是事件评判的唯一尺度。公共媒体与采访对象之间,构成一种权利关系。媒体固然有采访的天然权利,尤其是面对公共机构,这种采访权还是一种不容剥夺的权利,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自然延伸。但当媒体面对的是一个个普通的采访对象,却不得不尊重他们作为公民的拒绝权利。雪灾中的受助者婉拒央视栏目的采访要求,编导唯有尊重这种权利,而非抵制或非议这种权利,两者才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健康互动关系。央视编导的不可理解,表现出机构自大对民众正当权利的非正常心态。

  但道德与权利仍是表象,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懂感恩,也映照出一些媒体更为深刻的承担乏力与责任虚无。主人公刘吉桂是湖南衡东县大浦镇的一位农民,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与兄弟一起,在雪灾时将京珠高速上一台车祸大巴上的44名乘客接到家里,用自己积攒的一千多元钱,免费为他们提供了四天食宿。这样的故事,体现的是小人物的大情怀,是平凡人的英雄事,是冰雪灾害中的人间真情。然而,正如许多人指出的,在刘吉桂这样的普通人身上,可以得到温情、勇气和力量,而放在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就应该是反思、批评和进步。媒体最应承担的正是后者。  ......[详细]


中国新闻出版报:不要轻易站上道德制高点

  一件原本平常的事情,被央视编导这么一指责,徒生许多纷争,或许这比44名乘客不来参加节目更值得深思。其一,这些受助者已经参加过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可以证明他们不是不懂得感恩;其二,如其中一位乘客所辩解的,大家都有工作,不可能说去参加节目就去参加;其三,也不排除有些受助者对节目本身有一些看法。

  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怎么理解感恩?标准是什么?谁来设定这个标准?正是在这些问题没有理清、理解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央视编导作出了“不来参加节目见恩人”就是“不感恩”的狭隘判断,甚至不惜诉诸公共平台,以引起公众关注的方式,来放大内心的不满。显然,这种挟道德以责众的表达,在将自己送上道德制高点的同时,也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央视是一家新闻单位,弘扬社会美德是其固有职责。但不能把节目本身与道德混为一谈,做节目的人当然也不能因此获得一种天然的道德优越感,仿佛“我即道德,违我者即不道德”。

  刘吉桂在节目最后说:“不来没有关系,我不会介意的,希望今后我们能多多联系。”其实伟大总是蕴含于平凡之中,理解往往是最有力的一种道德传达。......[详细]


佛山日报:央视“感恩秀”忽略了受助者的民生现实

   我们总是不断见到各类不懂得感恩的新闻,各种对感恩缺失的慨叹,似乎整个社会罹患了某种病症,似乎很多人将一种叫“知恩图报”的美德忘得一干二净……而央视该名编导正是在这种语境下,以貌似社会责任者的心态发出呼声——拯救道德!然而,从新闻中我们却得知,这些受助者在今年的元宵节曾亲自去农民刘吉桂家里拜年,也曾抽出时间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当面表示感谢,他们做到了包括言语上和物质上的“感恩”。只是未答应央视的邀请而已。

  央视编导在进行道德讨伐的时候,他忽略了那些受助者的民生现实。对于一档节目的策划,毫无疑问要考虑收视率和社会效果,而《对话》栏目将感恩过程搬到演播室搬到电视上向全国人民播出,其实是一种“秀”的本质,秀的是“恩重如山”和“知恩图报”。我们注意到节目录制时间是3月25日,一个星期二——这就意味着这一天并非休息日,对于那些冰天雪地里坐大客车回家过年的平民阶层而言,很多人要上班要赚钱要养家,难得会有空闲。 ......[详细]


网友辣评

天涯社区:霸道的话语——央视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感恩

  是否受助者是否有权拒绝央视的邀请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在不影响他人情况下做选择的自由,受助个体有优先现实考虑而拒绝打乱正常生活参与节目录制的自由,央视显然没有权力干扰民众正常生活的权利。

  在网民沸沸扬扬评论的同时,应该看到,在事件中明显处于弱势的受助者是无法表达自己的声音的,很显然,在央视与受助者当事双方在此事件中并非平等对话,央视牢牢把握着其话语权势,受助者俨然成了央视编导大人的鱼肉?从整个事件看来,央视除了居高临下的大无畏精神外,还有着从头到尾都是霸道的话语滥用:以绝高的姿态,对话语弱势加以无情无理的道德裁判和指责。

  在整个事件中,笔者看到,央视编导一个最大的感叹是:这么多人拒绝,不正常。其潜台词无疑就是,有人胆敢拒绝咱央视,翻了天了?按照央视各种正义行为树立的高尚形象,应该是一呼百应,喊谁谁就屁颠屁颠赶来报到才算正常?今日,受助者不参与央视节目录制被斥责为不懂感恩,那么,他日大众不收看央视节目,不知会被央视加上什么罪名? ......[详细]


要想表明你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 一定要上CCTV

  “有道德的人都有特权”,尼采如是说。由此可以想见,在世俗面前,受助者与大讲道德的人是不平等的——受助者必须礼貌有加,必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最好能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而讲道德的人,则可以站得高,说得响。以我看,央视的工作人员位置就站得很高,无论是郭德纲、刘德华,还是这44名乘客,他们的道德上既然都有漏洞可抓,那就不妨批判一下,绝对符合“政治正确”与“道德正确”的要素。不过,从上述情形来看,央视人需要的好像并不是一群有道德的人,而是一群能配合节目的“道德工具”。

  但是央视人显然忽视了,一味拿“道德”说事,反而容易被视作行为“不道德”。去年,湖北襄樊几位女老板因受助大学生“不懂感恩”,而停止资助以示惩罚,结果女老板们反被舆论指责为有失道德。大多数人都认同,受助者的人格应受到尊重,感恩的方式也应受尊重——在很多时候,默默感激远比站在台上大声宣布来得真实。从央视人一贯充当道德判官的社会反响来看,央视的形象似乎并没有提升什么,负面影响倒是不小。一网友转述他朋友拒绝上央视《对话》的原因时如是说:“很多人都向刘大哥表示了感谢,包括言语上和物质上的,也抽时间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节目。但这次央视的节目就不想参加了,一是素来对央视没有好感,对央视的主持人更是没有好感,二是生活工作没有那些精英们那么悠闲,而且如果受到了别人的帮助就要天天挂在嘴上吗?……今天你们央视做节目我们得去,明天凤凰卫视做节目呢?后天BBC做节目呢?” ......[详细]


类似事件

郭德纲写博回击曝光 称拒上春晚遭央视报复

郭德纲违禁广告

  高先生认为央视的做法有偏颇之处,“你怎么不采访我呀,我也吃了,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再说了,你怎么不提李咏代言呀,央视规定台内主持人不能做广告,对李咏违规都睁一眼闭一眼,说别人干吗呀?”(注:据央视此前公开回应,李咏的行为不是广告代言。

  有网友也持相同观点并分析说,“央视找了3个无效的人士现身说法,可是有多少人有效呢,没说。有多少人吃了呢,也没说。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既不公正也不科学。”

  还有网友不惜“翻旧账”力挺老郭,“唐国强和解小东还代言过新兴医院呢?不也不了了之了?也没看见央视将矛头指向二人呀?”......[详细]

刘德华被曝因拒绝参加《同一首歌》遭封杀

网易网友支持刘德华的留言

  西部网6月18日报道日前网上传出一向拥有良好的艺德口碑因拒绝参加《同一首歌》而遭到炮轰的消息。一圈内人士在博客发文,称刘德华以拍戏为由,拒绝参加央视《同一首歌》正在策划制作的“英雄母亲”特别节目,其经纪人表示甚至抽不出时间来录制外景VCR或者为节目题字,这一“拒绝”招来了《同一首歌》总导演孟欣的眼泪以及节目组的气愤。

  作为主动曝料的一方,《同一首歌》的原意也许是通过媒体舆论给刘德华施加压力,也给其他艺人一个下马威:大家看好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网民的反应却似乎完全出乎曝料者的预想。从各大网站的网友留言来看,网络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刘德华,不少网友还在留言中历数《同一首歌》在各地敛财的劣迹,甚至连一直在圈内流传的《同一首歌》要价也被帖了出来。......[详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感恩门”受助者成受害者 媒体人为拔高是根源
郭德纲写博回击曝光 称拒上春晚遭央视报复
刘德华被曝因拒绝参加《同一首歌》遭炮轰
社论:“不懂感恩”的道德争吵令谁蒙羞
央视“感恩秀”忽略了受助者的民生现实
吴龙贵:不要轻易站上道德制高点
霸道的话语:央视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感恩
央视编导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懂感恩遭质疑(图)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财经时报》邵颖波
当前中国财经类媒体没有哪家是干净的
《经济半小时》高先民
我们是“守望者”,关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乡约》制片人肖东坡
五年涨五倍 《乡约》收视奇迹背后的故事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