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网络 >> 文章正文

网上购物成时尚 国际邮递成侵权横行“重灾区”
作者:蔡岩红     来源:法制网     更新时间:2008-4-22 9:24:58

图为杭州海关从国际邮递渠道查获的部分侵权物品  俞晶摄 

  时下,网上购物日成时尚,而从网上订购假冒名牌商品,并通过邮递渠道寄往境外的案件频频发生。记者今天从南京、杭州等海关获得的信息表明,目前,国际邮递渠道已成为侵权货物“横行”的“重灾区”,同时也暴露了相关监管部门无法可依的窘境。

  邮递渠道侵权案频发

  “我们海关连续两天查获了7.5万余件侵权物品,如此大量的侵权货物通过国际邮递渠道非法出境还是第一次。”杭州海关关员小俞告诉记者。

  这起令杭州海关吃惊的案件发生在4月16日晚。

  当时,一批由杭州寄往美国的特快邮包引起了正在例行检查的海关关员的注意。经X光机检查,包内显示图像有些异常,查验关员当即决定开箱查验,结果发现大批涉嫌侵权物品,包括“CHANEL”商标26400个、“HELLOKITTY”品牌鼠标、饰物等9159件,“TIFFANY”品牌首饰530件、“CHANEL”眼镜零件970个、“DG”品牌金属标牌3040个,总计40099件。第二天,杭州海关再次从发往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出口特快邮件中查获了35103件涉嫌侵权物品。

  记者注意到,这批涉嫌侵权物品中出现了一些制作工艺精良的电子产品。如涉嫌侵犯“MOTOROLA”品牌的蓝牙耳机,涉嫌侵犯“SONY”、“KINGSTON”品牌的记忆棒,以及涉嫌侵犯“iPod”品牌的MP3播放器。

  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在海关开展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龙舟行动”中,杭州海关一共查获了850批次侵权货物,其中邮递渠道就占607批次,比例高达70%。而南京海关属下的苏州海关今年一季度以来,已连续从邮递渠道查获21起侵权物品,品种从化妆品、手链、手表到服装、箱包、包装外盒等,目的地遍布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等世界各地。

  据介绍,这些“假货”邮递出境,往往都采取模糊申报,如把侵权箱包、化妆品报成“礼物”,并利用邮寄渠道见物不见人的特点,在邮件详情单上写假名和假地址,让监管者查无实据。此外,不法分子还把成批次的假货进行分解,到了境外再“化零为整”。去年8月,苏州海关查获的一批寄往美国和日本的侵权鞋,其邮寄单上出现的寄件人名称、地址多达数百个,但后经鉴定,实际均是一人或雇佣数人伪造填写的。

  侵权物品日趋高端化

  据南京海关法规处陶宏副处长介绍,近年来,邮递渠道出境的侵权物品存在着阶段性、高端化的特点。

  侵权物品的品种不断变化。如2006年苏州海关查获的主要是盗版光碟,此类物品占全年查获侵权物品的87%;2007年查获的主要物品是数码侵权产品,如假冒SONY记忆棒、MP3、MP4等高新数码产品,其比重占60.8%;而今年第一季度,案件明显转向假冒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仅今年一个月,该关就查获涉及侵犯已在海关总署备案的国际高档奢侈品品牌商标23个。

  出口国家及地区散布日趋广泛。如手表、光碟等侵权物品以往主要寄往美国、日本、欧洲,现在则向东欧、南美洲、南亚等地扩散,触角越伸越长。

  此外,邮递渠道侵权物品还出现批量出境的方式。与以往采取夹藏方式通过少量多次邮寄逃避海关检查不同,现在从邮运渠道查获的侵权案件中,出现了较大数量批量出口现象。如杭州海关一次查获7.5万件侵权货物,显示出国际邮递渠道侵权活动的猖獗,表明不法分子已盯上了这个风险小的侵权“通道”。

  邮递渠道侵权案高发与“网购”相关

  假货为何频频在出口邮包中出现?专业人士分析,邮递方式自身的特点易为其提供隐蔽渠道,特别是近年来网上购物的出现,更为邮递侵权提供了方便。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网上购物因其快捷、低成本和选择面广,成为许多人,特别是上班族和年轻人的喜爱。网上小到发卡耳环,大到电器家具,无所不有,而且价格往往很“实惠”。以杭州、苏州海关查获的侵权货物看,多属于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一个Kelly手袋,根据皮质和尺寸的不同,国内专卖店价格通常在人民币6万元到19万元之间。而侵权手袋在邮递时的申报价格仅有几百元,两者之间是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差距,而侵权货物一旦流到境外销售,就意味着几十倍上百倍的暴利空间。

  此外,近年来,我国在国内有形市场上打击假冒侵权的力度不断加大,也使一些不法分子将侵权物品转向“网络”这个约束不严,隐蔽性强的虚拟空间。而价格上的“实惠”也为制售假货打开了方便之门,正品与赝品在国内和国外间巨大差价的存在,更刺激了境外买家对网上假货的兴趣。

  据海关介绍,目前,80%以上的侵权物品邮递出境案件存在网上联络、邮寄交货的背景,其中,众多买家所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如名表、名包、名鞋等更成为侵权的“重灾区”。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