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报纸 >> 文章正文

让拒绝“脚底以外”的新闻成为新闻业行规
作者:徐云鹏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08-4-17 9:21:57

  重庆市有一群“田坎记者”和“巷子记者”。《重庆晚报》的首席记者周立是一个喜欢跑基层的“百姓记者”。在最近三年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中,其中有12人是在她的笔下感动重庆。这个会计专业转行的女记者说:“只有和普通人同吃同行同住,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才能发现最真实的东西,也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最感人。再苦再累再远也要到现场,我拒绝‘脚底以外’的新闻”(据4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拒绝“脚底以外”的新闻,不仅是周立职业活动的座右铭,也应该成为新闻战线的行规和从业操守。

  新闻事业的指导性是新闻事业的固有属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指导就是服务,即从思想、政策和生活等方面为提供优质受众服务,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纵观媒体不断出现的失实报道,无论是非故意失实还是故意失实,无论是具体失实还是总体失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记者作风浮夸,责任心不强,采访不深入。例如有些记者满足跑上层,不深入基层第一线;有些记者惯于泡会议、看材料、翻简报,东抄西摘写报道;有的记者多年从事煤矿口的报道,却从未下过矿井;有的农业记者,农俗不知,五谷不分。这种不实不细的作风注定损害新闻的真实性。

  事实上,长期以来,有些记者养成了只热上头的习惯。他们善于苦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注重从领导的讲话中找点子。从表面上看,从他们手上出来的新闻作品,也反映了基层和群众的实践活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新闻作品的主题不是在深入实际反复调研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群众的呼声,而是领导的意图;不是来自下头,而是源于上头;不是群众喜欢的,而领导满意的,即典型的“领导出题目,群众做文章”。重庆市“田坎记者”和“巷子记者”们的报道之所以能够受欢迎、震动大、效果好,原因就在于出发点是服务,而不是讨好文章、应景文章、还债文章、凑数文章,因而也具有较强指导性。

  当然,我国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事业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我们也不是说领导绝对不能出题目,而是这样的新闻作品发多了,事必将新闻宣传变成一种一厢情愿的灌输行为,成为一种只发单向声音而没有立体声的工具。这样的新闻机构,还何谈指导性和服务性呢?

  是此,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像重庆市“田坎记者”和“巷子记者”那样,认真改正惟上的作风,做到“吃透两头”、“两头热”。即改变眼睛只盯着上级机关,围着领导团团转,而不是眼睛向下,为基层和群众服务作风,把熟悉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倾心掌握基层和群众的情况一致起来。

  要“两头热”,就必须真正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为基层和群众服务。下矿井、进深山、坐炕头、钻街巷,不仅仅是观察和询问,更要积极体验和思考,努力使新闻是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的第一手鲜活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而决不做“二道贩子”,拒绝“脚度以外”的新闻。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