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感恩门”受助者成受害者 媒体人为拔高是根源
作者:叶铁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4-10 9:13:13

  雪灾时,刘吉桂将44名乘客接到家中,住了4天3夜,乘客们支付了一定费用。但是在新闻报道中,这一行为被拔高为“免费资助”。央视作节目时想找受助人上电视被拒绝,编导写了文章职责他们不懂感恩。随后刘吉桂和受助者都觉得很委屈。究其根源,都是新闻报道中的人为拔高。

  人为拔高导致的伤害

  “我正在接待来自湖北的客人,他们来慰问我们了。”4月7日,当本报记者给刘吉桂打电话时,他说,包括来自湖北荆州市委办公室和宣传部的一行人正在他们家慰问,“邓烈他们也来了”。

  记者这才明白,上午给邓烈打电话,他说他正在开车,不方便说话,并说手机是漫游,原来当时他正行进在赶赴刘吉桂处的路途中。

  刘吉桂,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农庄村九组农民。邓烈,湖北人,长途客车随车司机。这两个人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年初的那场冻住了半个中国的低温雨雪冷冻灾害结缘,而前不久,又因为一篇网络文章一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接下来,他们连同这篇网络文章的作者,都在这个漩涡中受到了伤害。而究其源头,却是“人为拔高”惹的祸。

救人的湖南农民刘吉桂(资料图)

  一篇网络文章惹来巨大争议

  “当我们渐渐摆脱雪灾的阴影,再次为生计疲于奔命之时,突然听说网上有人对我们一片骂声”。4月初,一篇署名为“邓磊”的文章说,他们在惊诧之余,追踪消息的源头,才发现竟是中央电视台对他们未能参加《对话》栏目而“心痛不已”,“将不满宣泄于网上”。

  邓烈表示,署名为“邓磊”的人确实是自己的弟弟,他之所以发文章澄清事实,是因为无端被骂感到委屈和愤怒。

  而那篇他们认为是“将不满宣泄于网上”的文章,确实是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编导海洋写的。

  4月7日,当本报记者打电话给海洋时,他已经不愿意就此事进行介绍和评价了,一再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了”。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海洋发表在天涯社区等网站上的题为《44个被救的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的网络文章,文章注明了是一篇“央视《对话》栏目编导手记”。

  海洋在文章里说明事情的缘起:2008年年初突如其来的雪灾,给我们在物质上带来巨量损失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个民族在精神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为此,央视《对话》栏目特别制作一期《温暖的力量》,想要用这场雪灾中3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来彰显这股在抗灾中凝聚起来的中国精神。

  《对话》栏目选取“3个普通中国人”中,就包括了普通农民刘吉桂。

  看起来刘吉桂也确实符合这期节目的要求。海洋说,雪灾期间,“刘吉桂三兄弟将京珠高速上一台出了车祸的大巴内的44名乘客接到家中,免费提供食宿,一住就是4天3夜,而刘吉桂本人的家境并不宽裕,而这4天却花去了他家积攒一整年的1000多元——这几乎是他一家5口全部的过年钱。”

  对于刘吉桂的这种义举,并非只有海洋感到惊讶。回顾2008年二三月间的报道也可以看到,刘吉桂曾获得来自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及众多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刘吉桂也因此成为了“抗冰英雄谱”的重要典型。

  3月下旬,刘吉桂被邀请到北京录制节目。这是他参加的第四次电视节目,之前,他还参加湖南当地电视台的赈灾晚会、元宵晚会和中央电视台的情满中国晚会。

  海洋说,他被刘吉桂在救助事件中表现出的质朴和真诚深深感动。看了他的事迹后,不仅当即决心把刘吉桂本人请到《对话》现场作为主述嘉宾,同时想邀请当时受到刘吉桂最大关照的那两位——抱孩子的妇女和腿摔断的司机。“让他们俩在现场意外出现,给刘吉桂一个意外的惊喜,温暖的力量就会在现场流淌”。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温暖不但没有出现,被他称为“人心间那种坚冰”的东西却出现了,这让他感到了刺骨的痛。

  “拿着从各种渠道得到的44个乘客中的近20个联系电话,从长沙到贵阳,再到郑州,最后返回北京,历时一周与这些被刘吉桂救过的人联系,整个过程充斥着无可奈何……当然借口总是多种多样让人说不出什么,工作忙、要出车、要做生意、要照看孩子、要学车……”

  海洋写道,“我甚至怀疑这些人是不是被救过?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冷漠让我感到刺骨的痛。”“冰雪已化,人心间那种坚冰却久久难以消融,我们只怕现实的冷漠会深深刺痛那颗平凡而温暖的心灵。”

  这篇网络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争议。尤其是来自湖北的网友,对帖子标题中指称对“湖北人”的表述非常不能接受,湖北本地的网络论坛中甚至要求《对话》栏目能够对此作出公开道歉。

  并非免费的援手

  而最大的质疑声,则来自邓烈。

  在这篇落款署名为“邓磊”并注明是“受粤VR1029司机邓烈所托而发”的网络文章,开篇就写道:

  “作为一名雪灾受困者的亲属(本人的哥哥为随车司机,未受伤者),我和我哥哥以及当时在车上所有的乘客一样,对刘吉桂深表感激,此中之情,没齿难忘。但对于央视海洋同志发表的《44个被救的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一文中的批评,我们实在难以接受。”

  文章对“免费提供食宿”予以了否认,并一一列举了付给刘吉桂的款项,这些款项包括:

  “1、车上44个人,每个人每天两餐饭,共20元,外加住20元,每天的生活费是40元。小孩吃的鸡蛋钱另算。

  2、刚进刘先生的家门,当场给的茶钱不下几百元。

  3、受伤的司机需要到医院治疗,我们给了刘先生以及当时参与抬担架的人(共5人)每人150元的担架费,从出事地点到医院所在的镇上大概有8公里路程。后来,伤者到镇上转车需要担架运送时,我们也给了相同的劳务费。

  4、大巴有一个车轮陷到一旁的沟里,刘先生以及其他几个村民帮忙用千斤顶将其扶正,收费4000元。

  5、临走时,代表车队额外送给刘先生1000元人民币,以谢救助之恩。”

  文章质疑,“感恩之心常在心底,怎能因为没去上节目,就叫做不懂得感恩?”并且认为,“如果别人未满足你们的要求就妄加指责,实在有点店大欺客的味道”。

  随后,记者对这篇网络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核实。刘吉桂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承认,受助的44名乘客确实给了钱,衡东县当地政府部门也给了慰问金,但他和他的家人从来没有主动向那44名乘客索要过钱财,在其他媒体记者采访时,他也没有否认过对方给过钱。

  他同时表示,邓磊声称的款项与实际状况有出入。比如44个人每天生活费40元,“有的给了,有的没有给”。请村民将侧翻进沟里的大巴车弄上来,对方一共付了4000元,“但请吊车要8000元,而且这个是他们跟村民协商的,跟我没有关系”。

  据媒体报道,海洋也在接受网站的访谈中表示,他在网文中写的“免费提供食宿”是信息被误导所致。但他声称是从刘吉桂那里得到的错误信息,“这里面看起来事实有出入,我们从刘吉桂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没有收任何钱”。

  但刘吉桂予以了否认,他说,对方问他的是否收到过柴火钱,“哪有什么柴火钱?没有这回事。”

  海洋同时表示,“已经看了邓科(记者注:原文如此)的声明,觉得写得很中肯,由于他们之前得到了错误的信息,所以产生了误会”。

  但记者发现,“免费提供食宿”一说并非这时候出现,在这之前,这种说法就见诸于许多媒体当中,从而引发了人们的质疑。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郭德纲写博回击曝光 称拒上春晚遭央视报复
刘德华被曝因拒绝参加《同一首歌》遭炮轰
社论:“不懂感恩”的道德争吵令谁蒙羞
央视“感恩秀”忽略了受助者的民生现实
央视编导的导向错误比所谓“不感恩”更可怕
吴龙贵:不要轻易站上道德制高点
霸道的话语:央视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感恩
央视编导指责雪灾受助者不懂感恩遭质疑(图)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半小时》高先民
我们是“守望者”,关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乡约》制片人肖东坡
五年涨五倍 《乡约》收视奇迹背后的故事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