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编主编 >> 文章正文

《新民晚报》总编辑:报业的压力与对策
作者:陈保平     来源:传媒     更新时间:2008-10-6 9:14:25

  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中国新闻纸主要生产原料--美国废纸价格持续走高,导致新闻纸张价格一再创出新高。2007年7月,48克新闻纸每吨价格只有4400元,到2008年7月已经上涨到5800元/吨,如今更是冲到了6100元,这给报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同行甚至预测,2008年全国报业将出现行业性的大面积亏损。笔者就这一现象对报业的影响和报业的对策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成本压力骤增

  近年来,受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户外媒体的冲击,传统平面媒体的广告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传统媒体市场本身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都市报、时尚杂志等都对广告市场形成分流。《新民晚报》虽然连续3年在5.5亿元的年广告营业额基础上做到略有增长,但是增长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初步测算,2008年《新民晚报》因为纸张涨价将导致成本比去年增加5000万元以上,占到报社今年所有成本(含采编、人力、发行、纸张印刷、广告等)的15%左右。同时,人力、采编等成本又一直在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纸张印刷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确实给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报社领导班子从前年开始就关注到了这一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将这一不利因素对报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缩版提质双管齐下

  对策一: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合理调配适当缩版。报社领导班子从2006年开始,把每个版面的成本量化,即把每年报社的总成本除以总版面数,得到平均每个版面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做到版面调度心中有数。2006年和2007年,报社就通过适当缩减版面,每年节省了纸张印刷成本2000万~3000万元。

  《新民晚报》所倡导的缩版,绝非简单地"一刀切"。读者是报纸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仅仅为了降低成本而一味缩版,最终必然导致读者对这张报纸失去兴趣,那无疑于饮鸠止渴。报社坚持从读者需要出发,有增有减。比如,近年来读者投资理财的需要日益高涨,报社顺应读者需要,增加了财经新闻和投资理财版面的数量。再比如,今年有两大很受读者关注的体育赛事:欧洲足球锦标赛和北京奥运会。在此期间,《新民晚报》非但不减少版面,而且还增出体育版,出版欧锦赛和新奥运特刊,每天成叠出6~8个版,形成强势,受到读者欢迎,两大赛事期间零售数字都有几万份的增长。主要缩减读者关注程度相对减低、阅读率下降的版面。2008年以来,报社通过招标,与知名的市场调查公司合作,该公司负责每月对《新民晚报》所有的报纸版面进行比较详细周密的读者调查,并提供版面阅读率的排序报表,作为决定缩版的依据之一。考虑到《新民晚报》拥有400多万的读者,年龄层次分布广,阅读口味差异大,即使是阅读率比较低的版面,报社也努力做到"缩而不停",即拉长出版周期,或是减少版数,以尽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同时,报社缩版并非只针对新闻版。《新民晚报》广告版的比例总体一直控制在所有版面的30%以内,但是前几年不均衡投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广告淡的周六和周一,版面上预留的广告位吃不饱。但是一到周四和周五,广告商集中投放版面,经常要出几十个广告增版,造成纸张印刷成本上升。针对这一情况,报社及时调整版面设置,把周六、周一的版面减少到32个,周四、周五则相应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广告管理部门对广告承包商除了约定承包金额和总使用版面数外,还约定每天使用的基准版面数。考虑到广告商经营的灵活性,允许有一定的浮动比例,但是一旦超出这个比例就要支付加张成本,用经济杠杆鼓励广告商尽量均衡投放广告。报社的采编和广告管理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努力在正常的版面中消化广告。2007年以来《新民晚报》的广告营业额和使用版面都略有增加,但广告加张明显减少,此外还获得了一定的加张收入以补贴纸张涨价成本。

  强化成本意识,突出表现在《新民晚报》对新增经营性版面的控制。2007年,根据读者的需要,推出了每周一次的"好吃"专刊,介绍美食文化和餐饮实用服务信息等,同时也希望吸附原先在《新民晚报》投放几乎为空白的饭店餐饮广告,做出一块增量。专刊内容的4个版,由副刊部把原有类似版面"关停并转",没有新增版面,广告版坚持每版广告收入至少要超过成本才允许出版。考虑到饭店广告的特殊性和对新专刊的培育,报社定的起始标准比较低。一年多来,专刊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广告投放量也稳步上升,报社不仅没有增加成本,反而还增加了利润。

  对策二:倡导三个追求,努力提高版面质量。缩版不仅不能质量缩水,反而要提高质量。对此,报社提出了三个追求。首先是追求读者对版面阅读时间长度的增加,通过精心选择新闻内容制作标题、挑选醒目照片和谋划版面,以获取读者对版面的关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会议报道进行改革,可登可不登的尽量不登,实在是必须登的,也尽量用一百来字把最简要核心的事实报道出来,并集中在要闻版下方放一栏位置,称之为"袖子管"新闻。在考核分配机制上,凡是记者采写这类"袖子管"新闻,不计算工作量,鼓励记者少写一般的会议新闻,努力从会议中挖出独家的、老百姓关注的真新闻。

  其次,倡导追求满足读者生存发展的需要。开设民生新闻版,刊登实用服务性信息资讯、民生新闻、民政政策解读等内容,做到内容详尽,图文并茂。最近,又推出了上海几大菜市场的主要副食品种当日参考价格表,正筹划推出上海主要超市相同日用消费品的价格对比表。不少读者把这类版面亲切地称为"剪一刀"版面,因为他们经常把实用的信息资讯剪下来,压在玻璃台板下以备查找。

  同时,新民晚报社强化为读者服务。"夏令热线"是个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的媒体品牌,其核心是搭建起一座联系读者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桥梁,为读者排忧解难,如今已经办了16个年头。报社继续做好这一拳头产品,与上海城建、交通、绿化、市容、环卫、食品监督、电力等10多条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热线联网,第一时间把读者的呼声传达给政府职能部门,努力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此外,又推出了春令、秋令、冬令热线,根据不同季节读者的需要,为读者解决实际困难。

  再次,追求提供对读者生活启迪和精神提升有帮助的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固然需要快速阅读新闻获取信息,同时也有阅读有助于生活启迪和精神文化提升的内容的需要。按照这一需求,报社充分发挥拳头产品"夜光杯"副刊的优势,刊登知名作家短小精悍、回味无穷的杂文和散文,从生活的小事、细节切入,带给读者生活启迪和人生感悟,被不少年轻的读者称为"浓缩的心灵鸡汤"。同时还根据新时代读者的新需求,增加了心理咨询、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新智",以及介绍世界军事风云的"军界瞭望"等专刊,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新民晚报》还通过开展"如何做好公民"和典型报道事例的讨论,积极发动读者参与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程度等话题的讨论。以前,这类讨论多半是采用读者来信来电的形式,现在,报社与旗下新民网开展报网互动,在报纸上刊登参与网上讨论的地址,在新民网上开设讨论专区,并把精彩的网上言论摘登在报纸上,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的参与。

  读者反应初见成效

  对本报缩版提高质量的一次重要检验,是2008年7月21日本报调高零售和订阅价格。这是本报10年来第一次调价,以缓解日益上涨的纸张成本压力,零售从每份0.7元涨到1元,订阅从一年252元提高到360元。对此次调整,报社慎而又慎,最后选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与上海其他3家主要日报一起调价。从目前来看,得到了多数读者的理解。调价的最初几天,本报零售量下跌了1万多份。但是很快就有明显回升,到了奥运会期间,更是不跌反涨。应该说,在这次检验中报社获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在深深感谢读者的同时,报社既要做好成本控制,又不懈提高报纸质量,化解原料成本大幅度上涨的压力,继续努力为读者烹饪健康可口的精神食粮。(文/陈保平作者系《新民晚报》总编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梁勤俭:报纸广告是项总编辑工程
《安徽日报》总编辑领衔制铸就“热点透视”品牌
新浪总编辑陈彤
《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向熹
17tech.com今日宣布游央出任总编辑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安徽调研
路透老总:报业萎缩 通讯社受益
日本侨报出版社总编辑:每个中国人都是“民间大使”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