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国际在线:杨丽娟索赔 媒体和杨家都该回归正常
作者:刘海明     来源: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08-3-14 13:31:35

  12日,《南方周末》首度回应杨丽娟索赔案,称一直未回应是为杨丽娟母女着想,希望她们能回归正常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实实在在地为她们母女的处境担心。”据悉,因为经济问题,第二次开庭杨丽娟和母亲都将不出庭。(《南方日报》2008年3月13日)

  如果问杨丽娟是谁,也许人们未必知道。提示一下,就是去年那个将刘德华从梦中追到梦外的兰州女孩,老父亲为此捐出了肾,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位父亲在香港自杀,今年3月份向《南方周末》索赔30万元……不了解这些必要的背景资料,直接谈论杨丽娟索赔案,可能有些突兀。

  《南方周末》不是第一次当被告。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保持得相对低调和沉默,因为现在他们面对的是两个真正的弱势群体。对于旁观者而言,在法院没有正式判决前,不宜就案件本身评头论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就诉案对当事双方的教训发表看法。

  杨丽娟索赔案的教训,不妨借用《南方周末》声明中“回归正常”四字来概括。

  梦想是人之天性,也是人之权利。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也有追求他人的自由,前提是,不得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就杨丽娟事件而言,她梦见刘德华没有错,在梦中和刘德华“约会”也并无不可。但是,她始终辨不清想像和现实的关系,固执地坚持将自己的幻想构建成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爱情楼阁”,注定了悲剧的色彩。可以说,她错就错在将想像的现实当作了现实的想像,最终不惜将个人的幻觉、幻想强加于人。如果少杨丽娟少不更事,那么,杨父和杨母,为了满足自己的女儿圆追星梦,最终不仅害了女儿,也害了自己。杨父卖借高利贷、肾筹,为的让女儿的梦幻成真。这一切,显然非正常之态。现在,杨父已在另一个世界里,我们不忍再责怪这位父亲什么了。杨母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女儿的“非正常”之态,显然就有所反思了。《南方周末》的声明希望杨家母女“回归正常”,言辞恳切,值得杨家母女咀嚼。

  一个人的梦想飞得再高,飞得再远,也溜达不出个人的精神世界,更不会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杨丽娟的“梦想”之所以能飞到北京、香港,媒体有很大的责任。比如,北京一家电视台曾向杨家许诺,可以牵线搭桥,帮助杨丽娟见到刘德华。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承诺,以2000元现金,打发杨家人打道回府。杨丽娟和父母的香港“相亲”之行,如果不是媒体当“红娘”、抬轿子,杨父兴许也不会走上绝路。媒体的“热心”,其实源于私心。为了自己的收视率和卖点,不惜制造新闻事件。杨丽娟索赔案,虽然索的是《南方周末》,值得所有参与杨丽娟追星事件报道的媒体汲取教训。关注真正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不去制造八卦新闻。换言之,让新闻视角“回归正常”,是所有媒体应该铭记的。“拜托媒体,以后就别把那些有神经病的人的事情拿出来炒做了。”网友的恳请之言,代表了多数人的心声。

  杨丽娟索赔案中的被告《南方周末》,该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再次通读去年4月11日该报的深度报道《你不懂得我伤悲》,站在受众的角度看,这篇报道以事后调查的方式,交代了杨丽娟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何以发生杨丽娟事件。如果说有错,可能涉及杨父和杨母的一些隐私。问题在于,这些隐私,恰恰是造成杨丽娟幻觉的因素。只要这些内容属实,该报败诉的可能性不大。教训在于,以后在进行类似报道时,尽可能考虑到被报道对象的隐私权。

  “不会回归了,更不会正常了,她自己不会,媒体也不会。”但愿网上的这则帖子,不是谶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青年时报:谁又把杨丽娟放到了火上
南方周末首度回应杨丽娟索赔案 希望她回归正常
杨丽娟事件:家庭、媒体、社会缺失了什么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期刊研究所所长 李频
追求本真梦想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IBM公关总监 徐斯霖
抛弃“跨国公司” IBM全球整合转型下的传播策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