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报纸 >> 文章正文

从《市场报》到市场报网络版—逆境中果敢转身
作者:牛春颖     来源:新华网-央视网     更新时间:2009-10-28 9:36:25

  “市场报网络版的前身——《市场报》,1979年10月1日创刊,人民日报社的第一份子报,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份经济类报纸。30年后,《市场报》勇敢转身,在国内成为第一家停止出版纸报,改办市场报网络版的报纸,在逆境中寻求新的机会、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这是市场报网络版的一段自我介绍,《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市场报网络版总编辑杨存生一边为记者读着这段文字,一边强调着逆境的含义。

  人员:

  报业老人变为网站新兵

  《市场报》停刊后,人员的安置问题便引起各方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报网络版共有12名员工,其中有10名是原来《市场报》的在编人员。那么,这些在报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能适应新媒体的工作要求吗?杨存生告诉记者,这些编辑、记者有着很好的新闻素质,唯一的短板就出现在操作和技术层面上。“原来都觉得做网络是年轻人的事,可是在对这些编辑、记者培训后发现,他们很快就能适应网络编辑的工作,现在操作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一份市场报网络版的管理细则,包括编采审人员职责、网络新闻的写作、网络新闻的编辑、新闻采编注意事项、特殊报道注意事项及稿件来源及作者、电头的处理规范共6章近100条。其中,根据网络编辑工作的特质明确规定:“尊重版权。市场报网络版上的所有信息必须注明来源”;“简短。网络新闻也要惜墨如金,要多用简单句,段落不宜过长”;“市场报网络版不同于综合性网站,更不同于企业或个人网站,有自身经济类媒体的明确定位,稿件内容要符合市场网及各频道的定位和编辑方针”等等。除了这些“质”的要求,杨存生还告诉记者,对网络编辑的“量”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每名编辑每天早9点之前要更新30条新闻,另外,每个频道每天还至少更新30条以上。“人员比报纸少多了,可信息量却大了很多。”杨存生高兴地说。

  记者在市场报网络版上看到,其频道包括要闻、质量、能源、汽车、科技、会展、收藏等,涵盖《市场报》原有的报道领域并有所拓展,《曝光台315》也沿袭着《市场报》一贯的犀利与尖锐。杨存生告诉记者,市场报网络版仍继承着《市场报》的定位,继续秉承《市场报》关注趋势、影响明天的理念。专注于传播政策信息,守望消费者知情权,传播企业品牌,曝光质量事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

  经营:

  真正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

  市场报网络版是6月1日正式开通的,《市场报》是个老品牌,其品牌效应很快又发挥了作用。7月,第一批广告款入账,大约有15万元,钱不是很多,一方面解了燃眉之急,一方面给了市场报网络版上上下下很大的鼓励与信心。

  《市场报》创刊于1979年,用杨存生的话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报》销量最好的时候曾达到85万份左右,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的变化和同行的竞争,报纸开始渐渐失去往日的光环。上世纪90年代《市场报》销量是20多万份;到了被称为报业第一个“寒冬”的2005年,发行量已不足10万份;在停刊前,发行量只有3万份左右。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杨存生分析说,关键是体制机制的束缚。他表示,虽然《市场报》一直以关注市场而著称,但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市场报》却一直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而是作为《人民日报》的一个部门,只是财务的二级核算,这样就对市场不太敏感。这种束缚让《市场报》的发展在近些年出现瓶颈,发行量下滑,广告减少。现在市场报网络版由《中国能源报》管理,而《中国能源报》已经是独立事业法人的身份,下一步的目标是转企。这意味着市场报网络版也开始真正与市场面对面了。

  针对这种变化,杨存生表示,现在必须琢磨网络广告与报纸广告投放的差异,比如,广告主在网络上投放广告,周期相对长一些,近期的一些客户都是选择以3个月为一个投放周期。他也表示,由于刚刚起步,正考虑对广告的类型、形式进行改进,以促成广告的增长。在市场报网络版的首页上,有一个《龙腾虎跃搞建设,春华秋实庆华诞》的专题,这一专题吸引了一些广告主的注意,并带来了20万元的广告投放。“现在更多的广告客户都还是在观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增强网络版的影响力。”杨存生坦言。

  困扰:

  媒体间利益循环链出现问题

  众所周知,许多网站都是通过大投入而在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的,即便是一个小规模的网站,在投入之初“烧”掉几百万元也是常事。市场报网络版当然不可能走这样一条道路。它的创办是人民日报社内部整合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将《市场报》的编辑资源与人民网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而成的。因此,对于刚起步的市场报网络版而言,现在的目标是熟悉业务、稳定队伍,加之获得一定的收入。但长远来看,还是要聚集力量,提升影响力。然而,在如何提升影响力上,市场报网络版的员工却是大伤脑筋。

  在新媒体还没有冲击报业之前,报业都将增加原创作品作为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撒手锏,然而,对于网络版而言,提升原创比重自然重要,但这已经远远完不成提升影响力的重任了。“媒体间的利益循环链出现了问题,肆意转载使得原创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杨存生忧虑地表示。他认为,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受众更多地是在几家大的网站上搜索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但是忽略了这些文章的“原始媒体”;同样,网络不仅肆意转载,还经常将文章来源略去,这就形成了网络传播里的马太效应——报业给网络作贡献,小网给大网作贡献,越是强势的媒体越容易被关注,而新创办的网络媒体却很难挤进被关注的大门。

  同时,杨存生谈到,绝大部分报纸目前是既有报又有网,而网络版又均是免费阅读,“这种设计是有缺陷的,不加强版权保护是传统媒体包括一些新媒体在内的很大弊端。”杨存生表示,网站也好,网络版也罢,必须要有独特的定位和运作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由报纸转身网络版,杨存生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次尝试是‘创业型安置人员’,也是《市场报》在新技术平台上的再次创业。”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读者增多 报纸加价:美国报纸发行量下跌10%
08年世界报纸发行量上升了1.3%
河北28家报纸签署发行市场有序竞争公约
雅虎入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受众视频网络
发行量不断上升 报业前途一片光明?
全球报纸发行量上升  亚洲欧美表现不同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