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传媒观察:社会转型期媒体影响力构建的四个关键词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记者》     更新时间:2009-12-15 9:29:4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加上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不断交汇交合交锋,屡见不鲜的突发事件、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民意沸腾的热点话题往往成为舆论焦点。受众希望媒体揭示真相,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以便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既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又是媒体增强传播力、提高引导力、扩大影响力的良机。本文通过对今年以来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重大问题、热点话题的报道的分析,解读社会转型期媒体影响力构建的四大关键词:解渴、解读、解释、解惑。

  一、解渴:及时提供突发事件的信息全景,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中扩大影响力

  透明度决定公信力,公信力决定影响力。社会转型期是信息公开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的转折期,也是公众信息需求的膨胀期。按照新闻规律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是提升新闻公信度、扩大媒体影响力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在信息化时代,主流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中失声,不仅助推流言扩散,还极大损害媒体的影响力。

  在社会转型期,受众不仅需要及时获知新闻事件的准确消息,而且希望了解详细情况。媒体把新闻事件的现场见闻、社会反应、前因后果、背景资料等做全做足,不留空白,提供丰满立体的信息全景,既是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媒体竞争实力的体现,且迎合了社会公众日益增强的知情权意识。在今年以来发生的几起全国舆论关注的突发事件中,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的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堪称典型。

  今年6月5日8时左右,成都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然燃烧,造成25人死亡、76人受伤。仅仅两个多小时后的10时40分,成都市人民政府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当日连开三次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当地的平面媒体中,《华西都市报》用了将近4个版的篇幅报道公交车燃烧事件,报道规模在所有报纸中数一数二。该报记者在公交车发生燃烧后几分钟内即赶到现场,是最早到达第一现场的媒体记者。第二天,该报除了在头版刊登公交车燃烧事件综合消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应对措施等稿件外,还在第二、三、四版,分别以“现场”、“救援”、“寻亲”为主题,全面报道了燃烧现场的逃生和救人场面、司机接受调查、消防车和救护车快速反应、医院收治伤员、交警疏通道路、死者家属采集血样、遗体保存、成都开展公交大检查等情况,还有出事公交车资料、公交车起火怎样逃生、近期公交车燃烧事故等背景性、知识性的文章,信息非常详细,满足了受众的渴求。第二天和第三天,四川省政府又分别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回应公交车上有没有安全锤、司机是否参与救人等疑问,媒体立即予以报道。由于这些报道,网络上沸沸扬扬、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很快得以澄清,因而挤压了负面、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日后流言甚少,同时也成为全国其他媒体获知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进而转载或发表评论的重要信源。

  突发事件有大有小,性质各异,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能成为重大新闻,也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像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那样有显性的新闻价值。关键是看其背后是否隐含重大的社会意义或重要的社会问题,还要看媒体的判断力。如果将一起并无多少社会意义的突发事件大肆渲染,那是大而无当。媒体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敏锐呈现突发事件的新闻点,往往体现出其新闻发现力和对事件的把握能力,也是衡量其影响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当然,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则要把握好度。

  二、解读: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本质,在帮助受众读懂新政策新举措中提高影响力

  社会转型期,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接连不断,协调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囿于传统思维和传统习惯,公众对许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政策新举措一时难以读懂,这给媒体诠释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

  近几年,我国主流媒体出现争当“领读者”角色的现象,如《南方周末》提出了“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口号。《南方周末》主编向熹认为,中国正在创造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经济奇迹,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为什么这样?”“中国将会怎样?”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最稀缺的。《南方周末》致力于用新闻的手法,完成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为读者创造价值。在实际操作中,解读性文章成为该报一大特色。如,今年以来,县公安局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长等多个县级要害岗位的官员直接进京培训,该报刊发多篇文章解读这一破例之举。在2月26日刊登的《三千公安局长密集进京的背后》一文中,对县级公安局长进京受训作出这样解读:“这个历史上首次的县级公安局长集训和大局息息相关”、“他们担负着维稳的重任”、“2009年将是社会治安压力增大的一年”。

  媒体高举“读懂”旗帜的背后,源于社会发展的纷繁复杂。受众需要读懂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媒体如果能及时而正确地解读新政策、新举措,有助于提高受众对其信赖度和依赖度,从而提高影响力。相反,如果媒体误读,则会损害其影响力。今年5月21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这立即被有的媒体解读为“小产权房转正”了,并引发一系列猜想。但深圳市人大对“小产权房转正”的说法并不认可,对相关规定予以澄清。类似的误读多了,势必影响媒体公信力。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传媒研究:社交媒体改变2010年的三种方式
传媒观察:2010年社交媒体6个发展趋势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