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杂志 >> 文章正文

遭遇无人投稿窘况 中国科技期刊比《自然》差在哪?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11 9:35:34
  今年11月,路透社报道了一组汤姆森路透集团公布的数字报告,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科技论文增加了一倍以上,目前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该报告中显示,1998年到2008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从约2万篇剧增至11.2万篇。从论文数量上已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甩在身后。

  “但我们都知道那些论文的含水量,哪怕是发在国外期刊上的。”某校电气工程系副教授王克铳说,他所在的高校以工科专业闻名全国,“并非所有境外期刊退稿率都高到95%,他们也常有‘山寨’论文事件,而我们也有退稿率高达80%的好刊物。”数量第二不等于质量第二,学术垃圾其实与真金白银夹杂。就是这样良莠不齐的论文层次,但凡有可能还要争取发出去,剩在国内的就可见一斑了。

  “《自然》的退稿率有95%,但如果是有价值的论文我还会试试投给它,发在国内杂志是为了凑数量。”在高校生化实验室做研究员的段晔说,“我的同事包括教授们,都是这种想法。”

  “如果是好文章,我会优先选择《自然》、《科学》,水平一般的可能会给国内杂志。”这是一位中科院院士的无奈之语。

  反观国内科技期刊,想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却吸引不到好的稿子,是国内科技期刊的窘况。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近5000种,但国际影响力普遍不足。“高水平论文流失境外,低水平稿子长期充斥版面,更多是高校学生因保送制度削尖了脑袋往国内‘核心’上投些伪高水平文章。”王克铳说,这样的国内科技期刊永远无法博得国际学术圈的关注。

  12月3日,《自然》杂志推出了一套中文选集,在新书发布会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说,中国的科技期刊想达到《自然》的水平,50年之内未必实现。此语一出,众人蹉跎。

  “最难的是自我意识的改变。”邬书林认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要努力走进改革突围的行列中来,首先要建立起自身的权威意识、科学态度、学术责任感,其次将它们辐射散播出去,造成社会影响力。从而逐步建立起包括学者、研究员乃至高校学生在内的完善而有序的运作体系。

  回顾英国《自然》杂志的办刊宗旨:“首先,将重要的科学工作和科学发现呈现于公众之前,促进科学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第二,面向从事科学的人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各个方向的进展信息,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去讨论随时出现的各类科学问题。”上述内容出现在1869年《自然》杂志总第二期上。至今该宗旨依然被《自然》始终如一地贯彻着。

  正如《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鲍尔在发布会上所言,人们把宗旨定义下来是一回事,真正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现在和《自然》比肩的综合科学期刊,只有一个《科学》。

  “但我们可以现在抓紧。”邬书林说。(张梦然)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跑马圈地"蓄势待发 微博客:互联网掘金新概念?
传媒观察:手机报、微博 新媒体成传统媒体"掘墓人"?
央视网暴风影音均否认“合并”:经营、广告等领域难达共识
手机报井喷:成数字出版新亮点 五载历练修成“杀手”应用
博客、SNS网站、微博大PK:谁将获得网民的心?
探究:“微博客时代”的媒体应对
评论:纸媒与网媒有无可能共存共赢?
基于媒介经济学对手机报盈利途径的再探究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