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监CEO >> 文章正文

"威客网"总经理:"威客"将是知识传播的高速公路
作者:肖舒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10-7 9:13:02

  2005年以来,一种流行于各大BBS和网站的简单互动问答模式,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他将这种模式称为witkey(wit:智慧,key:钥匙),中文谐音“威客”,是指凭借自己的智慧、知识和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获得报酬的人。如今“威客”风靡全国,而他是率先提出“威客”的人。

  近日,“威客网”总经理刘锋接受本报专访。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威客”只是小打小闹?“威客”有高端的业务吗?

  刘锋:我想澄清一个认识,因为目前的“威客”网站,主要是在做一些中低端业务,比如程序设计、图形设计、广告宣传语,甚至还有取名字的。这使大家认为“威客”就是这样的中低端模式。其实将“威客”渗入高端业务,是“威客”发展的必然。有些网站不叫“威客”,其实也是“威客”的形式。比如“国科网”,就聚集了很多科学家与企业的一些项目做对接。

  我希望能通过“威客”平台将更多科研成果直接转化,这也是我们当时提出“威客”模式的初衷和设想。现在,我们正在金融业和科研界推广“威客”平台,例如银行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完全可以到“威客”上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威客”平台使用第三方提供的软件,既解决了自己的业务问题,也保护了自己的业务机密。

  现在,大家提到的“威客”主要还是以个人为单位,也就是“个人威客”,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在推动“个人威客”向“团体威客”或“企业威客”发展。甚至以后还可能出现“全民威客”的时代。到那时,知识传播的速度将会更快。我想说,“威客”不是小打小闹,它将是知识传播的高速公路。

  中国青年报:“威客”是采取一人投标多人竞标的形式,有人说这种形式是一种智力资源的浪费?

  刘锋:目前对于起名等比较简单的,甚至有些游戏色彩的问题,我觉得是允许多人参与最后一人中标的,因为这个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且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提高。但是我们没有规定多人参与,一人中标就是“威客”的模式,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体现知识的价值。而对于中高端的业务,譬如编写一个程序,因为会耗费参与者很长的时间,有时还需要多人合作,这个模式就存在太大的智力浪费了。我们现在也发展出新的制度,如招标制度,让项目人发布任务,大家参与报名或者写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案等,通过简单地筛选挑出合适的执行者,再进行操作层面的业务,这样中间就出现了一个缓冲,避免了智力上的浪费。对于高端业务更是这样,我们要根据领域和行业采用不同的形式,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我们要创造性地为不同的领域设计不同的流程。

  中国青年报:国外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吗?

  刘锋:没有。“威客”这个互联网的新现象,不是我们的发明,但是我们的发现。“威客”的概念是我第一个提出并提取出来做商业应用的。所以我们走在世界前列,必须要承担一个责任,不断完善“威客”的形式。

  目前国外也有部分企业和个人参与这种业务。比如有一位中国人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叫“威客德国”的网站,将一些国外的项目介绍给国内的“威客”们。互联网本身没有地域限制,如果突破了语言屏障的话,“威客”这种模式很容易使全球智力资源自动聚合,到那时就是全球的知识共享。“威客”的发展需要网络的大环境,等互联网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后,对于“威客”的发展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中国青年报:“威客”的内容目前主要集中在设计类、程序类、策划类,有人担心它会对广告公司等造成致命的打击?

  刘锋:“威客”的发展确实对某些行业产生了冲击,我知道现在一些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反对的声音特别大,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威客”基数很大,产品价格低廉,可能会抢掉他们很多生意。但是如果“威客”使人们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结果,这种形式就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广告公司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适应这一潮流。

  中国青年报:我们的调查显示,27.3%的公众认为“威客”应该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威客可能成为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新路吗?

  刘锋:能不能成为职业是和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现在,像图形设计和程序设计,通过互联网发包,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是有可能成为一些人的职业的。而医疗、法律等职业,仅仅依靠互联网做“威客”是不现实的。我认为目前来讲,将“威客”作为一个职业不太现实,但只是现在不现实,并不意味着10年或者50年后不现实。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将“威客”作为一个兴趣或者兼职来对待。

  如今,“威客”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像建筑、生物、金融等,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威客”在某些方面会规避很多现实中不公平的条件,如性别、相貌、出身等,使他们更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才能。完成越多的任务对于之后承接更多的任务或者应聘肯定会有帮助,这和他们的生存手段是相关的,并不是说他们通过互联网来生存,而是可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记者肖舒楠实习生李颖)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