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专家官员 >> 文章正文

柳斌杰:新闻出版改革下一步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周末     更新时间:2008-12-8 9:29:42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的深化改革

  ■政策限制,办刊的只能办刊,出书的只能出书,办网的只能办网,办报的不能办电视,国际媒体哪有这样搞的?我们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自缚手脚。

  ■现在我给你们透露个消息,跨地区组建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最近两年,出版业至少要出现三个“双百亿”——资产一百亿以上,年销售收入一百亿以上的企业。

  ■下一步,中央部委所属的出版社要从中央部委分离出来,转企、脱钩、改制、重组,这是明年改革的重点。

  ■传媒方面的税收政策正准备调整,报业今年又遇到纸张涨价的因素,很多报刊现在非常困难。所以要有一些扶持政策。

  ■这次我署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专门把民营工作室作为一个调研专题,引起很大关注。以前是不会这么做的,不敢去接触这些所谓敏感问题,这次思想就解放了一点。事实上,民营出版机构应该说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

  ■我们一贯重申支持新闻媒体依法加强舆论监督,对此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柳斌杰细述了自己几十年的改革历程、新闻出版体制破冰的艰辛和下一步的思路,并谈及新闻开放、异地监督、书号刊号改革、民营出版等前沿话题。

  11月14日,星期五上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4楼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上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文化的软肋

  南方周末:我们长期有一个困惑,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而这三十年的发展也让我们成了一个经济大国,但是坦率地讲,我们的媒体水平跟中国的实力非常不相称,在舆论上没有国际影响力,没有主导权,是不是处于弱势的地位?

  柳斌杰:那是肯定的,目前是很弱势。在国际上,我们的舆论还没有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相称的影响力、公信力和说服力,有时比较被动。一出国门,你就会感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新闻、中国的声音很少,而且有一点还多是负面的,正面的很难走出国门,很难进入国际社会。

  就原因来说,除了西方强势舆论主导之外,我们自己工作上也有不足,例如新闻视点不高、国际性不强,媒体的报刊结构也不合理,地域化、多而散,高水平上档次的比较少,没有国际性的传媒集团。

  南方周末: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什么会缺少有品质的严肃文化产品?

  柳斌杰:我看还是一个体制机制问题。文化产品创造需要智慧,需要大师,需要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在目前单位所有、地区分割的体制下资源没搞活,人才出不来。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加紧深化改革,加快体制转变。转变以后,使媒体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内部有创造的冲动。在资源方面政府给那些实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集团再进行一定倾斜,让它们生产一些高端的、填补学科空白的、适合国际语境的、与世界对话的文化产品。

  我就常常想这个问题。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应该说知识积淀很雄厚。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数全世界第一,比许多国家的人口还多,光我们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就有1000万人。现在年出书品种是世界第一,2007年达到24万多种,美国才18万种。报纸也是世界第一,我们的报纸每年发行442亿份,没一个国家能出这么多的报纸。为什么就没有人家强呢?

  大而散,就是不强,很少有能拿得出去跟人家进行品牌竞争的产品。这是我们行业的一个遗憾,也是我们很惭愧的一件事情。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每年公布的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影响世界的一百种报纸,影响世界的一百条新闻,影响世界的一百首歌曲,很少有中国的,我们的基本不能入围。这是我们文化的软肋。

  两年内出现大传媒集团

  南方周末:怎么去改变这种局面?

  2008年3月7日,北京,重庆人大代表团开放日。参加会议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回答记者提问。

  柳斌杰:这几年重点在推动出版传媒行业向市场化转变,分几个步骤:一是政企政事分开,让媒体与党政机关脱钩,把单位的媒体变成社会媒体,这项工作(除中央部门在京出版单位外)大部分已经完成;二是转企改制,经营性的出版传媒要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全国已经组建了24家出版集团公司、49家报业集团,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有11家。

  我们还将继续推进改革,推动出版单位实现脱钩、转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有条件的出版企业继续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它们变成公众公司、社会媒体。过去出版传媒机构都是党政机关的附属物,现在随着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提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的深化改革。我们正在研究规划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下一步,中央部委所属的出版社要从中央部委分离出来,转企、脱钩、改制、重组,这是明年改革的重点。中央部委过去有出版社、报社、杂志社,传媒由部门所有,很难有公信力,这些要统统改革,要变成传媒集团、出版集团,归入行业,独立运行。

  南方周末:为了做大做强,政府现在如何扶持大型出版集团公司?

  柳斌杰:中国传媒要有世界地位,必须要形成三五个世界一流的传媒集团,能够跨地区跨媒体跨国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按行政级次配置出版资源,谁也大不了、强不了。你想要在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这样的区域内做大,根本不可能,因为它的资源和市场就那么多,没有发展余地。必须要把它从行政壁垒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公众的社会传媒集团公司,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现在跨国传媒集团多在几十个国家办报刊、办出版、办电视,一个集团办上千种报刊,当然能左右国际舆论。我们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中国必须要培养跟自己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大型媒体,要不然这么大个国家,没有舆论主导权,长期下去,中国在世界上也就是一个没有精神创造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我们有责任改变现实,开创未来。

  南方周末:但是这些集团现在还比较小,成长也难,您个人怎么看?

  柳斌杰:小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布局过于分散。过去是按行政级次来平均配置新闻出版资源的。一个部有一个出版社、一个报、一个刊。一个省有一个省报和人民、教育、科技等几个出版社。由于行政分割、地方保护,大家都做不大,也都做不强,都是那么一点市场。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

  二是资本实力弱。过去没把出版传媒当经营产业来看待,往往是主办者给了创办经费后,就再没人投资了,除了党报的设备外,完全是自我积累自我发育起来的。现在要让它走出去,要跨行业兼并重组,但它没有资本,想做也做不到。在外资不能进入、国资不愿投入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呢?我想让它先上市,通过融资,积累一部分资本。这两年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大概筹集了200多亿的资金,有了战略投资者。这就有了一点本钱为下一步兼并重组创造物质基础。

  三是条条框框限制了发展。这里有两个界限,一个是上面说的地区限制,强的不能强,弱的不能死;一个是政策限制,办刊的只能办刊,出书的只能出书,办网的只能办网,办报的不能办电视,国际媒体哪有这样搞的?一种信息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传播载体进行传播,这是国际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自缚手脚。

  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惟一出路就是进行改革,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培育出几个大的集团,这是当务之急。中国人是有这个能力的。你们可以看到,两三年之内就有成果出来。现在我给你们透露个消息,跨地区组建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最近两年,出版业至少要出现三个“双百亿”——资产一百亿以上,年销售收入一百亿以上的企业。

  南方周末:现在是不是有眉目了?可不可以透露一下具体是哪几家?

  柳斌杰:到年底大家就会知道。

  南方周末:这样的大集团会不会形成行政捆绑式的?

  柳斌杰:不是。是企业自己搞的,依靠资本纽带、上市平台和市场法则实现的。现在集团化建设不搞行政的撮合。我所讲的都是以发展为目标,各方互利、自愿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自由组合。行政力量在这里只起推动作用,给它们创造条件。

  南方周末:那您担心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吗?现在这些大型集团都是国有企业,都是国家扶持的,会不会走国有企业老路?

  柳斌杰:当然考虑过。为什么国有银行要股份化?就是考虑到它的效率问题。要实现公司组合后的高效,光转企不行,还要进一步进行股份制改造。由一股独占到多个股东,是利益的机制,企业有股东的监督,这就不一样了。进而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国有企业的困境。我认为效率不决定于资本的“出身”,而决定于使用资本的机制。

  所以我一直强调新闻出版业改革先要脱钩、转企、改制、公司化,然后才是兼并、重组、并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过了这样的几步,新的市场主体就接近上市公司的要求了,就是真正的独立主体,发展就有了战略力量。

  南方周末: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行业,整体上看来,仍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您一直在提倡资本多元化,那么具体有哪些渠道呢?

  柳斌杰:一是上市融资,这是新闻出版业安全的融资通道。二是国家扶持。因为是国有企业,国家要适当投入一些。三是税收政策支持,对所有转制出版企业,国家都有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五年免税的优惠,这就是资本积累。

  传媒方面的税收政策正准备调整,最近进行了很多相关的调研。报业今年又遇到纸张涨价的因素,很多报刊现在非常困难。所以要有一些扶持政策。要从退税、补贴和企业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想办法。所得税一改革,留在企业内,它就可以进行技术改造。

  四是利用社会资本,随着股份制改造的进行,要吸收一些其他行业大型国企的资本。在有些领域,像印刷、发行等环节,可以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总之,要多渠道积累资金,为下一步大发展创造条件。

  南方周末:今年和明年一共会有多少上市计划?

  柳斌杰:包括出版和报业,我们计划有十多家,现在已进入了工作程序。因为上市有一定的规定,有经营的业绩和发展的要求,还有股市本身的问题,如何有利还在评估。

  南方周末:此次中央扩大内需,会在各行各业投入大量资金,我看您这段时间也一直在说,要把危机变成机遇,抓住这个机会,加快行业自身的建设,目前情况是怎样的?

  柳斌杰:我们计划中有十一个方面的项目正在汇总、论证,主要是启动内需、关注民生、巩固基础、开发新技术的项目,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民营出版机构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生产力

  南方周末:听说关于民营出版这块接下来会有新的政策?

  柳斌杰:昨天下午我们署里召开会议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国有体制外的出版问题。

  我国出版业已经形成了许多以做书为主的民营文化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包括海归派在内的高层次的文化人才。不像刚开始那种文化个体户,现在的文化公司有的多达几千人,每年的收入超过十几亿,与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了一批能跟上世界先进潮流的图书,市场上绝大多数畅销书也都是由民营工作室参与策划的。事实上,民营出版机构应该说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

  过去一些人有点排斥它们,只看到它们买书号、违规经营那些负面的东西。这次我们机关的同志自己下去调查。参加调查的同志实际感受了一下民营书业,思想观念发生了大的变化,发现不是原来想的那么回事:民营出版机构也策划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为出版社提供了选题和成稿,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纳入轨道呢?

  我的想法是,只要社会形成的文化生产力,都要让它出成果,都不能让它放空。因为十七大已经讲了,要调动全体人民的文化创造力,这个“全体”中也包括它们。这次我署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专门把民营工作室作为一个调研专题,引起很大关注。以前是不会这么做的,不敢去接触这些所谓敏感问题,这次思想就解放了一点。

  现在民营工作室没合法的出版渠道,实际只能通过出版社买卖书号来出书,所以“买卖书号”久禁不止,原因就在这里。这个问题我们今年年底在政策上应该有突破,要找出出路和模式,其中包括用资本进行连接、整合,比如像辽宁出版集团这样的大型出版集团公司与之重组,也是民营出版工作室的一个出路。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政策考虑,总之就是要给它们一个跟出版连接的合理正当的通道,给它们平台和发展机会,支持它们的健康发展。

  南方周末:您刚才说到书号问题,包括报纸的刊号,这虽然是细节问题,但是对我们的行业影响非常大。有什么改变吗?

  柳斌杰:书号、刊号、版号,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国际通行。但到我们这里成了稀缺资源,炒成了热点。按道理说,一个正常的市场机制,应该是有进有出,有生有死,国外也是这样的。我们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搞死了,生一个不容易,死一个就更困难,违背了客观规律。

  书号的改革我们正在推进。书号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书号发放时间过长,我们要整合内部相关力量,简化程序,网上办理,一个口子出去,一次办完。这要通过政府转变职能来实现。二是办理要快捷,网上发放。这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三是重质量不限数量,支持优秀作品出版,加强书号等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刊号、版号问题,也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退出机制,实现能生能死,科学发展。

  南方周末:网上发放已经在搞了吧?已经有相关的报道了。

  柳斌杰:是,已经在试点了。年底以前全部实行网上发放,这样就打破了书号“量”的概念。一个编辑五个号,这个量的概念就没有了,目标就是要根据你的出版需求和出版能力来获取书号,优秀的作品出版不受书号限制。

  南方周末:现在出版界还存在这样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有能力的没有资源,有资源的没能力。

  柳斌杰:对。这的确是严重的矛盾。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能力挺强但缺乏出版资源;有些地区,没有这个能力,资源又过剩了。像有的地方出版单位,根本就没有出版能力,就是在那里出卖书号、版号、刊号。我们现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建立市场评估体系,在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出版单位的市场退出机制,把资源调整到能发展的单位,解决这个矛盾。

  南方周末:已经做了吗?

  柳斌杰:已经开始做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出版社,报刊在试点。

  南方周末:是由署里主持的?

  柳斌杰:是请社会中介组织在做,保证公平合理。

  南方周末:那以后这些刊号和书号是不是可以正常地流转了呢?

  柳斌杰:这个问题解决后,就正常了。有了退出机制,就会有进的有出的,有生的有死的。机制搞活了,版号、刊号、书号使用就更合理。

  南方周末:有日程表吗?

  柳斌杰:图书的评估已经开始了,报刊的评估很快也会开始,书号改革明年初到位。

  南方周末:具体是哪个中介组织在搞呢?

  柳斌杰:现在是业内外好几家评估机构在同时进行评估。当然,接下来我们还想请一些国际化的组织来参与这个评估。因为他们很有经验,可以帮我们完善这个评估体系。评估是用统一的标准客观衡量,政府依据评估结果作决策,不干预评估结果。

  态度鲜明地加强舆论监督

  南方周末:关于监督性报道您是怎么看的?

  柳斌杰: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舆论监督,这是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一贯重申支持新闻媒体依法加强舆论监督,对此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11月8日记者节总署发了一个支持新闻媒体正常采访、维护记者权益的通知,针对的就是这方面工作。任何地方、任何机关的领导干部都无权阻止新闻媒体正当的采访报道活动,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问题。任何个人都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地方的利益,干扰阻挠新闻媒体的报道。新闻媒体对涉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尤其要加强舆论的监督,这是社会民主进步文明的表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孙寿山:人才是新闻出版兴业发展第一资源
柳斌杰:“扫黄打非”重点打击侵权盗版
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回应微软黑屏事件
柳斌杰:新闻出版界当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柳斌杰:新闻出版业最终要形成两个格局三体系
柳斌杰会见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副总裁雷•卡维
柳斌杰:大陆将给予台湾简体字书店更多支持
柳斌杰:中国新闻出版业欣欣向荣气象万千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